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稳定工作,正成过去时...

0
分享至

文 | 沈素明

这些年,我在和各种类型的组织打交道,从初创公司到世界五百强,也和无数个体聊过他们的职业困惑。我发现,大家嘴边都挂着一个词:不确定。

这不确定,不仅仅是市场风向不定,更是我们每个人的职业安全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过去我们常说的“铁饭碗”?那已经不只是稀有动物,而是一种接近于幻象了。

我见过一些人,连焦虑都没有,只是被困在无解的位置上,眼睁睁看着周围的世界变了天。这并非个别人的境遇,而是一场正在加速席卷所有人的结构性巨变。

据《2024中国新型灵活就业报告》显示,从2019年至2024年,我国新型灵活就业岗位占比已从8.4%飙升至15.2%。更惊人的是,截至2024年底,中国灵活就业人员已突破2亿人,这几乎是劳动人口的三分之一。这意味着,传统意义上的“稳定雇佣”边界正在模糊,甚至瓦解。


我的看法是:那些固守着“一份工作干到老”思维的人,才是这个时代最大的风险源。真正的安全感,从来都不在别人手里,而在于你自己给自己搭建一套防身盔甲。这场没有安全网的“高空作业”,已经正式开始了。

一、现实图景:告别“铁饭碗”,迎接“不确定”常态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一份“稳定工作”意味着清晰的职业路径、固定的薪资增长、可预期的福利,以及最重要的——一份可以被社会认同的“身份”。

对许多人而言,“稳定”是内化于心的渴望,它提供了安全感,也塑造了我们在社会中的定位。然而,当时代的齿轮加速转动,这份渴望正与现实渐行渐远。

如今,许多个体都在亲历这种“不确定性”的常态化:

岗位界限越发模糊:

过去“萝卜一个坑”,现在一人身兼多职,职责边界模糊不清,甚至出现岗位合并,让每个人难以定义自己的核心价值。

考核压力剧增:

绩效与收入直接挂钩,市场波动直接传导到个人收入,导致收入不再稳定,而是随项目、业绩浮动。

职业生涯变短:

过去清晰的“晋升阶梯”越来越少见,取而代之的是“项目跳板”,每一次项目结束,都可能意味着新的不确定。

“编外人”的焦虑:

无论是传统行业的“临时工”,还是新兴领域的“自由职业者”,即便从事着核心工作,也常常面临身份认同的缺失和保障体系的不足。

这种种迹象都表明,“稳定工作”正从一种常态,变为一种奢侈品。我们必须探究,到底是谁,在背后重写着这场职场游戏的规则?

二、深层驱动:是谁重写了职场“游戏规则”?

稳定工作的消失,并非偶然,更不是个体能力不足的单一结果。它是由技术、商业模式和组织行为等多股力量交织推动的必然。只有理解这些深层驱动力,我们才能真正看清个体所处的时代洪流。

1. 技术迭代加速:AI不是取代,是规则重写

首当其冲的,当然是技术。多数人谈AI,总聚焦在“AI会抢走我的工作吗?”这是一个很表象的问题。我的看法是:AI不是要抢走你的工作,它是在改写整个工作的游戏规则,甚至是在重写“能力”的定义。

麦肯锡的最新预测令人警醒:到2030年,欧洲将有27%的岗位,美国将有30%的岗位被生成式AI取代。更值得我们警惕的是,这职业转型的速度比五年前的预测还提早了约10年。这说明什么?说明“学习曲线”和“淘汰曲线”都陡峭得超乎想象。别以为高薪就能高枕无忧,事实是,年薪超过20万美元的高薪岗位更容易受AI影响。而另一面,中国对AI专业人才的需求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600万人,这中间的巨大剪刀差,就是我们当下职业困境最真实的写照。

我早年在技术研发领域摸爬滚打,深知技术迭代的冷酷无情。它从不给你适应的时间,只给那些提前布局、自我迭代的人以机会。

2. 组织的雇佣去中心化:商业逻辑重塑下的必然选择

除了技术,组织本身的用工模式也在发生颠覆性变化。这背后,不是老板们变得“无情”了,而是企业为了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必须寻求更高效率的资源配置和风险分摊。这是一种残酷的商业逻辑,但却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项目制替代固定岗位:

越来越多的企业不再设立大量固定岗位,而是采用项目制用工,任务结束,合作即止。我在管理咨询中发现,这种模式极大降低了企业的人力成本和解约风险,尤其是在项目型、创新型业务中被广泛采用。

短期合同与“身兼多职”:

企业更倾向于签订短期合同以降低用工风险;同时,通过数字化工具和AI赋能,一个高效率的个体便能承担多个传统岗位职能,导致岗位合并或消失。我在制造业的咨询项目里看到尤为明显,过去需要三五个人的产线质检,现在一台带有视觉识别的AI设备就能完成,而且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平台经济的崛起与责任转移:

平台企业更是将这种“去中心化”推向极致。通过算法调度实现弹性用工,将经营风险转嫁给劳动者。他们利用“技术中立”模糊边界,巧妙地规避传统的雇主责任,最终实现了“风险零工化、利益平台化”——平台获得大部分收益,而风险由个体承担。这背后是一种新的商业伦理。

这种变革意味着,企业的核心目标从“养人”转向“用人”,它需要的不是“员工”,而是“能力单元”或“解决方案提供者”。你的价值不再取决于你“在哪家公司”,而取决于你“能提供什么独特能力”。

3. 收入与职业分层极化:能力溢价与“技能陷阱”

在上述1和2 两大驱动力的作用下,收入与职业分层正在急剧极化。

传统岗位薪资增长停滞,甚至面临缩水。那些仅依赖单一技能、缺乏复合能力的劳动者,其议价能力和职业稳定性都在迅速下降,如同进入了一个“技能陷阱”——陷在原地,动弹不得,却眼睁睁看着周围的世界加速奔跑。


反观另一端,新兴数字类、复合型岗位却成为薪酬高地。AI训练师、数字分析师、远程协作教练等高附加值岗位,不仅薪资丰厚,而且职业前景广阔。这是Upwork、Deloitte德勤等组织反复强调的趋势:高技能人才通过主动学习与能力复合化,获得更高溢价和更强适应力。所以,问题的核心不是“有没有工作”,而是“有没有高价值的工作”;不是“有没有收入”,而是“有没有可持续的、有竞争力的收入”。这种两极分化,正在前所未有地加速,留给中间地带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三、动态风险:个人身心与收入的“三重压力”

当职业安全感的边界被技术和组织模式撕裂,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一系列前所未有的“不确定之殇”。这种风险是多维度的,它不仅侵蚀你的钱包,更穿透你的身体和精神防线。

1. 身体风险:一场无声的“消耗战”

职业压力的急剧加大,工时不规律,以及远程与弹性工作模式的普及,正在悄然引发一场身体的“消耗战”。亚健康、久坐、慢性病,甚至那些看似与工作无关的健康问题,都与这种持续的不确定性带来的紧张感息息相关。

这是一种“边界模糊”的后遗症。当工作不再有明确的上下班时间,当绩效考核与收入波动捆绑,当每一个项目都可能是“随时被换下场的球员”,身体和大脑就会长时间处于高戒备状态,这种持续的应激反应,最终会以各种疾病的形式反噬我们。

2. 心理风险:不确定性滋生的“心魔”

比身体更先一步垮掉的,往往是精神防线。失业的威胁、收入的不确定性、岗位角色模糊,以及在快速变化中“跟不上”的焦虑感,正以前所未有的强度冲击着每个人的心理健康。

不安全感明显提升,导致焦虑、抑郁、职业倦怠等问题高发。这并非是简单的“不够坚强”,而是长期处于“失控感”之下的一种必然反应。一个人如果在职业上无法预见未来,无法把握当下,甚至连自己的价值都无法清晰定义时,他最容易陷入的就是这种无助的深渊。

3. 收入不稳定:能力分层的残酷体现

在职业分层极化的背景下,收入的不稳定性正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裁员、降薪、福利削减,甚至是劳动合同的灵活化,都直接冲击着人们的基本生存线。每个人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未来的收入,将越来越少地来源于“所在的岗位”,而更多地来源于在市场上的“价值投票”。如果一个人的技能是可替代的、可标准化的,那么你的收入就天然地缺乏稳定性。这是一个残酷的现实,但也是一个清晰的信号。

这三重不确定之殇,共同编织了一张无形的网,笼罩着每一个职场人。我们不能指望这张网会自动消失,唯一的出路,就是学会如何在这张网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缝隙,并构建一套全新的“人生资产组合”。

四、主动应对:

给自己搭建一套“防身盔甲”

面对“职业安全感边界消失”的现实,被动接受,就意味着被淘汰。我们必须主动出击,给自己搭建一套“防身盔甲”。这套盔甲,由两个核心策略构成:构建复合型收入和培养心理弹性。

1. 构建复合型收入:从“单一风险”到“多元对冲”

未来,最危险的不是没有工作,而是你的收入来源过于单一。构建复合型收入,本质上是一种“风险对冲策略”,让你不再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副业不是逃跑路线,而是你自建出口的方式。

这不仅仅是增加收入,更是拓宽你的能力边界和人脉圈层。例如,一个在传统媒体工作的编辑,通过业余时间运营自媒体账号,积累了大量粉丝,最终成功转型为独立内容创作者。他的例子不是说明副业能火,而是提醒你:别把职业命运只交给公司。


持续跨界学习与能力叠加(如数据+营销、技术+管理),主动拥抱新兴高附加值岗位(如AI训练师、数字分析、远程协作教练等)。一个在传统行业做财务的朋友,就是通过学习数据分析和AI工具,从基础财务岗转型为财务数据分析师,不仅保住了工作,薪资还翻了倍。这说明,学习不是为了“充电”,而是为了“重构”你自己。

重视职业声誉与人脉网络,打造个人品牌,提高职业流动性和议价能力。你的个人品牌,就是你的“职业护城河”。即便公司因业务调整裁撤法务部门,一个提前学习了合规科技和法律AI工具的法务专员,也能快速转入合规科技公司。这正是因为他提前构建了个人能力和品牌的“护城河”,让他在危机面前,依然有选择权。

2. 培养心理弹性:在不确定中保持“回血能力”

在多变和高压环境下,个体面对逆境和不确定能快速回弹、自我调节,减少职业压力带来的抑郁、焦虑等心理伤害,这被称为心理弹性。它不是让你对压力无感,而是让你拥有“快速回血”的能力。

运动、规律作息,有助于缓解压力。这是最基础也最容易被忽视的投资。

通过冥想、心理疏导、团队支持提升自信与积极情绪。心理健康研究表明,心理弹性强的人在面对工作不安、角色冲突等情况下能有效应对与恢复。联合国2025年报告也指出,需要通过全民保障和社会团结来弥补职业安全感的结构性缺口,侧面说明个体心理韧性的重要性。

建立可控的小目标,主动寻求帮助和社会支持,有助于缓解职业压力。将大目标拆解成小目标,每完成一个,都是对自我效能感的一次肯定。

切记:职业生涯不是一场“全押”的豪赌,而是一场分散风险的“组合投资”。

结语:一场关于“自我再造”的必修课

全球正从“岗位安全”转向“能力+弹性+多元收入”的新模式。这听起来残酷,却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它逼着我们每个人去完成一场深刻的“自我再造”。

我曾接触过许多企业家和管理者,他们深知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组织本身也在寻求“弹性”与“效率”的平衡。这种平衡的代价,往往被个体承担。但作为个体,我们不能坐以待毙。

未来已来,这是每个人的必修课。你要如何作答?

成为一个多领域适配的“跨界高手”,而非只精一门的“孤勇者”。

寻找副业或多元收入渠道,构建你的“人生财务安全网”。别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学会在不确定性中自我调节,给自己心灵穿上“防弹衣”,成为一个“打不倒的人”。

经营你的职业声誉和人脉网络,让你的名字本身成为一张通行证,你的“职业护城河”将因此而生。


规律作息,坚持运动,它们是你所有“再造”的“能量之源”。

“稳定工作”的时代,确实已经成为过去时。

但如果你能在这场巨变中,主动转型,积极进行心理建设,那么你非但不会被时代的洪流吞噬,反而会成为那个能够驾驭浪潮,甚至重新定义“安全感”的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大阪府前知事:派官员赴华解释的瞬间,日本已经“输了”

大阪府前知事:派官员赴华解释的瞬间,日本已经“输了”

中国青年报
2025-11-19 16:07:30
汪峰没想到,女友森林北一张体检结果,让53岁的他里子面子都没了

汪峰没想到,女友森林北一张体检结果,让53岁的他里子面子都没了

冷紫葉
2025-11-18 22:35:54
刚恢复14天,中国通知日本全面禁止,中方埋伏笔,下步反制将出炉

刚恢复14天,中国通知日本全面禁止,中方埋伏笔,下步反制将出炉

影孖看世界
2025-11-19 17:35:26
模特大赛15号选手夺冠引争议,组委会最新回应:她是太太组冠军,带资进组是谣言

模特大赛15号选手夺冠引争议,组委会最新回应:她是太太组冠军,带资进组是谣言

先锋新闻
2025-11-19 16:47:56
2025年最大的冷笑话:雷军完全不懂造车技术

2025年最大的冷笑话:雷军完全不懂造车技术

吃瓜局
2025-11-20 09:11:40
雷军:小米汽车到了一个新的规模化阶段

雷军:小米汽车到了一个新的规模化阶段

界面新闻
2025-11-20 11:45:08
中方第18波报复来了,联大接到通知,日本没资格入常,高市恐完蛋

中方第18波报复来了,联大接到通知,日本没资格入常,高市恐完蛋

时时有聊
2025-11-20 10:55:58
称被抹黑事小,郑丽文:只要促进两岸和平的事我都愿做

称被抹黑事小,郑丽文:只要促进两岸和平的事我都愿做

海峡导报社
2025-11-20 11:55:04
42岁胡彦斌恋情曝光,马尔代夫激吻视频流出,女子身份被扒!

42岁胡彦斌恋情曝光,马尔代夫激吻视频流出,女子身份被扒!

花心电影
2025-11-20 08:52:06
新华社:战败后,日方首次对中国发出武力威胁

新华社:战败后,日方首次对中国发出武力威胁

极目新闻
2025-11-19 23:02:08
中方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日本学者:高市早苗让日本国民成了牺牲品

中方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日本学者:高市早苗让日本国民成了牺牲品

环球网资讯
2025-11-20 07:15:05
中国公民赴俄将免签,飞莫斯科、圣彼得堡搜索量激增3倍以上

中国公民赴俄将免签,飞莫斯科、圣彼得堡搜索量激增3倍以上

纵相新闻
2025-11-19 15:05:03
罗永浩评俞敏洪: 铁公鸡只是小气、猥琐、虚伪,但人不是很坏!

罗永浩评俞敏洪: 铁公鸡只是小气、猥琐、虚伪,但人不是很坏!

玖宇维
2025-11-19 21:31:00
高建民同志逝世,中央有关领导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哀悼

高建民同志逝世,中央有关领导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哀悼

新京报
2025-11-19 19:41:30
中日打不起来——实力、舆论与“打嘴炮”的深层逻辑

中日打不起来——实力、舆论与“打嘴炮”的深层逻辑

郑说
2025-11-19 11:08:49
江苏科技大学郭伟事件,证明那些干活的研究生都没说谎

江苏科技大学郭伟事件,证明那些干活的研究生都没说谎

林中木白
2025-11-19 13:31:28
申京28+11+7火箭击退骑士收获5连胜,杜兰特20+3米切尔21分

申京28+11+7火箭击退骑士收获5连胜,杜兰特20+3米切尔21分

湖人崛起
2025-11-20 10:42:41
解放军警告日本

解放军警告日本

极目新闻
2025-11-19 22:40:07
为什么越南女子劫法场,却让全世界刮目相看?

为什么越南女子劫法场,却让全世界刮目相看?

历史总在押韵
2025-11-20 00:17:37
Gemini 3 强得有点不太像阳间的东西。

Gemini 3 强得有点不太像阳间的东西。

差评XPIN
2025-11-20 00:09:23
2025-11-20 13:16:49
钛媒体APP incentive-icons
钛媒体APP
独立财经科技媒体
126483文章数 86141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陕西男子用识图能力 帮助警方锁定外逃柬埔寨嫌疑人

头条要闻

陕西男子用识图能力 帮助警方锁定外逃柬埔寨嫌疑人

体育要闻

Faker,何以成为Faker

娱乐要闻

胡彦斌易梦玲恋情曝光,相差16岁

财经要闻

英伟达财报,超预期

科技要闻

英伟达单季狂揽570亿美元,手握5000亿订单

汽车要闻

一汽丰田发布IT'S TiME 3.0 三款焕新产品同步亮相

态度原创

家居
本地
艺术
公开课
军事航空

家居要闻

黑白极简 慵懒通透空间

本地新闻

第十二届影展携手重庆来福士丨两江交汇,光影共生

艺术要闻

陈洪绶:花鸟册二十开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量大管饱 中国军网在海外发布备战视频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