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基建狂魔”到“城市运营商”:地方国资转型的3个反常识打法
合肥建投以70亿元投资蔚来汽车,五年后浮盈超3300%;苏州工业园区将闲置停车场屋顶改造为光伏电站,年发电收入覆盖85%的运维成本——当传统“修路造桥”模式难以为继,一批地方国资正用颠覆性思维重构城市价值。
![]()
一、 困局:基建模式的三个死亡陷阱
钢筋水泥的黄金时代正在落幕。
某省会城市城投年报显示:其承建的地标体育馆年维护成本达4200万,而门票收入不足300万;全长58公里的环城高架,每公里年均养护费用高达80万元。更严峻的是,审计署报告指出:全国约34%的新建开发区,基础设施利用率长期低于40%。
债务雪球加速滚动。
西南某市为修建国际会展中心举债23亿,因招商不力导致年租金收入仅够支付利息的37%。当评级机构将当地城投债列入观察名单,融资成本骤升至8.7%——重资产正从财富引擎变为债务黑洞。
认知惯性更致命。
“不盖楼算什么政绩?”“民生工程怎么能赚钱?”这类质疑在国资系统内仍具市场。某北方开发区坚持投入12亿新建会展中心,却拒绝改造老旧管网,导致每年因管道破裂损失超6000万。
二、 破局思维:反常识打法的底层逻辑
狮也咨询SBS协同模型揭示:转型本质是重构“战略品牌供应链”的价值闭环。
传统基建模式下:战略是完成政府任务,品牌等于“政府信用背书”,供应链就是施工队+银行。而城市运营商需实现三大颠覆:
2.1 战略层:从“交钥匙”到“种果树”
全周期价值设计
深圳人才安居集团建造长租公寓时,预设商铺接口与光伏屋顶,使后期运营收益提升40%
动态资源池思维
武汉城建将高架桥下空间改造为羽毛球馆、充电站,年创收超9000万
风险转换机制
合肥建投设立“风险投资准备金”,用基础设施稳定收益对冲产业投资风险
2.2 品牌层:从“政府马甲”到“商业符号”
重塑价值认知
上海城投发布“城市管家”品牌,将排水防汛服务包装为“企业汛期保障计划”
场景化价值传递
成都环投集团在垃圾焚烧厂旁建咖啡厅,实时展示排放数据消除公众疑虑
需求反哺战略
通过社区健身APP使用数据,苏州新建体育公园器械更换周期缩短60%
2.3 供应链层:从“施工队”到“资源整合商”
轻资产运营
广州城投将环卫车体广告位拍卖,年增收1.2亿覆盖车辆更新成本
能力外溢变现
某地铁公司输出轨道检修技术,为三线城市提供运维服务
数据驱动迭代
杭州公交用客流热力图优化线路,使非高峰时段满载率提升至58%
![]()
2.4 三个耦合点决定转型成败:
(1)客户价值一致性:市民/企业需求成为项目设计起点
(2)资源周转效率:某市将路灯杆改造成5G基站,投资回收期从15年缩至3年
(3)敏捷响应能力:郑州暴雨后72小时,当地国资上线“车库防汛改造服务包”
三、 反常识打法一:重资产轻量化运营(用资源循环取代资本堆积)
苏州工业园区的光伏革命。
当传统开发区为路灯电费焦头烂额时,他们做三件颠覆事:
1. 将27万平米厂房屋顶租赁给光伏企业,年收租金3800万
2. 用发电收益反哺充电桩建设,形成“光伏储电充电”闭环
3. 开发碳资产管理系统,年交易碳配额收入超2000万
关键转折点在于认知转变:
从“政府必须持有资产”变为“政府只需掌握资产调度权”。园区国资局局长坦言:“我们更像城市空间的‘基金经理’。”
成都“公园城市”的商业模式。
看似赔钱的绿化工程被重构为:
树木间距预留活动场地,承接音乐节等商业活动
智慧灌溉系统输出给房企,年技术服务费收入560万
绿化废弃物制成有机肥销售,成本下降30%
四、 反常识打法二:公益项目商业化重构(用市场机制激活公共价值)
杭州公厕的财富密码。
当全国公厕年均亏损12万元/座时,他们实现:
引入智能屏播放广告,单座年收入8万元
开发“厕所导航”小程序向商户收费导流
将化粪池沼气提纯销售,覆盖60%能源成本
本质是价值链条再造:
如厕刚需→人流聚集→商业价值转化→反哺公共服务。运营负责人指出:“我们卖的不是厕所,是流量入口。”
深圳人才房的“以商养租”模式。
在保证租金低于市场价30%的前提下:
首层商铺租金溢价达周边150%
开发租户消费数据分析服务,助力周边商业招商
屋顶农场产出直供社区食堂,降低运营成本
五、 反常识打法三:被动服务转向主动孵化(用生态位卡位取代项目承接)
合肥国资的“产投教父”之路。
其颠覆性在于:
1. 投资蔚来汽车获百倍收益后,立即建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
2. 用投资收益补贴充电桩建设,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
3. 将产业服务模块化:从用地审批到人才公寓全套解决方案
战略升维的实质:
从“给企业盖厂房”转向“与企业共同生长”。当某车企因供应链危机停产,合肥产投48小时协调替代供应商——这种能力成为新的“城市竞争力”。
天津生态城的“场景实验室”。
政府不再大包大揽,而是:
开放污水厂供环保企业测试新技术
将新建道路作为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场
企业付费使用场景,政府获得技术成果
六、 风险警戒线:转型中的三个致命误区
商业化过度
某市将医院挂号系统外包导致预约费暴涨,引发舆论危机
解方:建立民生项目“收益红线”,服务性收费不超过成本30%
能力空心化
西部某城投盲目进军数据中心,因缺乏技术团队年亏损2亿
解方:采取“轻资产运营+专业机构托管”模式
机制僵化
某开发区要求光伏项目全部招标,错失头部企业合作机会
解方:设立“创新业务容错清单”,允许试点项目特事特办
七、 未来图景:城市价值操作系统
站在深圳坪山区的“云巴”控制中心,大屏显示的不再是列车位置,而是动态更新的城市数据:光伏发电量支撑着34%的轨道交通用电,沿线商业体客流比开通前提升217%,TOD上盖物业年租金收益达2.6亿——这组数字描绘出新国资的生存法则:让每寸土地都成为价值发生器。
当“基建狂魔”的勋章锈蚀,真正的城市运营商正在重构游戏规则。他们懂得高架桥的混凝土墩柱里可以埋设光纤管道,明白体育场的看台下适合建造冷链仓库,更发现养老院的屋顶是光伏电站的最佳载体。在这套新逻辑中,城市的每一根钢筋都在创造收益,每一组数据都在降低能耗,每一次服务都在积累信用。
未来十年,衡量城市竞争力的不再是摩天大楼的数量,而是国资平台将路灯杆转化为5G基站的速度、把垃圾填埋场改造为生态公园的创意、用地铁人流量孵化商业生态的智慧。那些率先完成基因重组的地方国资,正悄然升级为城市的“价值操作系统”——在这里,公共资源与市场机制不再对立,而是共同编织着一张生生不息的价值网络。
#战略咨询公司#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