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对某幼儿园提级调查的通报很不错,总的来说高效翔实、数据全面。今天想说说读后感。
一是幼儿园本身。
通报中说「幼儿园曾购买使用天然果蔬粉(食用色素)」「但使用比较后认为掺入颜料更鲜亮」,天然色素的确不太好看,是很多食品厂家不愿意用天然色素的原因。
这个小小的一个幼儿园有至少四名厨师。「厨师牛某元、文某芳在上述颜料外包装明确标识“不可食用”的情况下,将颜料掺入面粉用于制作玉米卷肠包、三色红枣发糕。」我觉得很可能是他们知识不够,没有想到这些颜料会给大批孩子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通报里只说园长朱某琳吃了添加了颜料的食品,血铅超标;没说是否厨师血铅超标。据一位博主说有“后厨阿姨”在西安住院。
这个幼儿园的34教职员工只有6人血铅正常,不知道这6人中厨师是不是更多一些?如果是的话,想起回国的时候,看到一个人从长满绿苔的河里钓上一条挺大的鱼。他告诉我:这里水不行,这鱼我们不吃。我心里暗想:哦,他跟很多美国人一样,钓上来再放回去。结果他接着跟我说:这鱼我卖给酒店。
二是当地医院检验科。
这家检验科不仅擅自把7名儿童的血铅中最高的两个改成低数值,而且「该院检验科此前也存在违规修改血铅检验数据的问题」,这是什么样的骚操作?(
今天的第二篇会进一步分析
这件事通告没有给出更多细节,期待进一步的调查:是哪些人改了报告?他们为什么这么做?还有其他哪些检查也随手改数字了?
通告说这个医院:「对同一幼儿从2024年11月初次检出血铅异常,后半年内又有5次检出血铅异常,没有警觉;对同一幼儿园连续7名幼儿先后检出血铅异常,没有进行系统性、关联性分析研判,没有向褐石培心幼儿园进行提醒,缺乏公共卫生安全意识。」
连续7名幼儿血铅超高,都没有通知相关部门,看起来是缺乏一个向上级公卫组织汇报的体系。
美国人对铅中毒特别紧张,几乎所有州都要求检验室向州健康部门上报血铅检测结果(不管正常与否),而且儿童检测结果必须上报到全国疾控中心(CDC)用于全国监测,他们有一个为了监测并防治儿童(尤其是≤16岁)铅暴露而设立的《儿童血铅中毒预防项目》。
根据这个指南,不同水平的铅要采取不同措施。比如,如果患者的血铅水平≥ 35µg/L(中国目前<100都算正常),就要求相关部门对家长普及铅中毒的知识,并对患者居住环境进行检查,以识别潜在的铅来源。
甘肃的这些孩子里,最让我难过的是那名半年内测了6次的幼儿。我可以想象家长的焦虑担心,也许他们给孩子吃了什么所谓的药,然后不断再测,希望看到情况好转。但是孩子还在上幼儿园,还在吃彩色面点,他的血铅数字后来上涨了吗?家长感受到的,是伤心和绝望吗?
三,甘肃疾控中心。
通报说:疾控中心在测267份血液样本时,「仅取上层血浆进行检测,严重违反操作规程。」
整个测量方法失之千里,当然测出来的结果都是错的。对于这个报道,我既吃惊、又不是很吃惊。
据我了解,有的医院没有足够的阳性对照,因此检测发生问题都浑然不知。还是系统性管理和质量控制一直有很大的问题,只不过这次暴露出来了。
如果通过这次事件,整个社会更重视铅中毒问题,电商平台销售更重视危害标识,血铅水平的上报体系得到完善,各个实验室的管理和质控得到加强,也算是乌云中的一道银边吧。
1,
2,
3,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