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笔记侠(ID:Notesman)
分享:金灿荣
笔记:天朗明月
都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但当真看到西方500年霸权落幕时,许多人仍用“美强我弱”的旧地图导航未来。
企业最大的战略误判,莫过于在“东升西降”的变局中错失先机,而这场百年变局正在颠覆所有旧规则。
今天,金灿荣老师通过“东升西降”的解读,解释这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生存法则。
1
大变局核心:“东升西降”的全球权力重构
当今世界正处于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之中,我们称之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在我看来,过去500年西方一直占据主导地位,随着全球力量对比变化,西方主导世界的时代已经结束,其核心就是“东升西降”。
具体而言,“东升”即在亚洲有三支力量崛起,分别是中国、东盟和印度。而“西降”则意味着西方三强中有两强下降。
1.亚洲三极崛起:新经济中心的形成
东升为什么发生?因为中国起来了。
中国起来靠自己,东盟起来靠我们,印度间接靠我们,这是中国大变局的核心。
第一,中国工业化:靠自己
中国之所以成功,主要是因为工业化。
首先,政治上独立于西方。
其次,中国的制造业规模超过整个西方。
2023年,中国的制造业规模占世界的35.6%,是美国的200%,超过G7(七国集团: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和日本),G7相加只有33%。今天的中国拥有的制造业是全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
此外,技术创新也不错,AI(如DeepSeek)、新能源等领域挑战西方垄断。
第二,东盟红利:靠我们
东盟在很大程度上和我们有关,现在大批的产业已经进入到东盟。去了东盟后,也就把他们给带起来了。
第三,印度潜力:间接有关
印度间接和我们有关系,但印度起来也有自己的原因:
其一,人口红利。去年印度人口超过我们,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平均年龄27岁,而中国平均年龄是39岁。
其二,印度洋具有贸易枢纽地位。
目前,全球贸易中心已从传统的太平洋地区转移至印度洋。
人类60%的制造业集中在东亚,而该地区制造业所需的原材料主要源自中东和非洲。
制成品随后返销至欧洲,使得财富的流向纷纷汇聚于此。
其三,印度存在后发红利,这和中国有关。以纺织业为例:
1980年浙江开始发展服装工厂,当时纺织业急需染料,而1980年的染料全部依赖西方进口,价格高达一吨50万人民币。
如今,染料市场已被中国主导,价格降至一吨2万人民币,这使得东南亚、印度、孟加拉等地的纺织成本大幅降低。
另外,建筑行业离不开盾构机。20年前,这一领域被德国和日本垄断;如今,中国盾构机全球市场占比达70%,现在东盟国家和印度也在使用我们的盾构机,成本也降至原来的1/20。
此外,印度的钢铁和水泥产量已位居世界第二,这也与中国的影响密不可分。
然而,当前中印关系趋冷。值得注意的是,除中国外的所有大国和强国都在积极支持印度,其目的显然是用印度来牵制中国。
其四,社会改革成果明显。
2014年之前,印度GDP徘徊在10-12名,经过纳伦德拉·莫迪的十年执政,现在领导印度GDP超过宗主国英国,排名第5。
根据联合国最新预测,今年印度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四,不出意外,到2027年印度GDP将超过德国,排名世界第三。
2.西方两强衰落:结构性衰退不可逆
西方主要是三强构成的,美国、欧洲、日本。现在三强有两强在下降,主要是欧洲和日本在下降。
西方主要由三大强国构成,分别是美国、欧洲和日本。目前,这三强中有两强都在下降。具体而言,主要是欧洲和日本的经济实力在下降。
①欧洲正在进行“缓慢沉没”式下降
第一,GDP总量在下降。
欧洲的主体是欧盟,该组织成立于1992年,当时其GDP总量是美国的130%,位居全球第一。
然而,自2010年起,欧盟的GDP总量被中国超越,从首位跌至第三。
第二,新产业跟不上。
当前,大国竞争力的关键在于AI产业。在AI领域的竞争中,中美两国占据主导地位,而欧洲和日本已明显落后。
试问,有谁能立刻说出一家知名的日本AI公司?恐怕举不出来。
由此可见,在决定未来人类命运的新兴产业竞争中,欧洲和日本已经出局。
第三,传统优势守不住。
过去,欧洲有很多优秀产业,比如工业中的汽车产业。
众所周知,在传统燃油车领域,欧洲车、日本车在性能上会好一点,美国车、韩国车次之,中国车则相对较弱。
但随着电动车市场的迅猛发展,特斯拉、比亚迪等品牌会不断挤压传统燃油车的市场份额,使得欧洲和日本在这一领域的优势逐渐式微。
②日本开始上演“断崖式崩塌”下降
第一,日本GDP总量下降明显。
相较于欧洲,日本的GDP降得更快。1991年苏联解体时,日本GDP占世界18%,排名第二,而中国那年排位最低,只占世界的2%,日本经济规模相当于中国的9倍。
而到了2024年,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中国GDP接近19万亿美元,而日本仅为4万亿美元,我们是他们的4倍半还多,实现了从其1/9到4.5倍的巨大转变。
第二,日元快速贬值。
2023年,日元对美元的汇率基本维持在100左右,而到了2024年,该汇率已飙升至150。
按照当前趋势预测,不出五年,日元对美元汇率可能跌至250。
第三,从个人角度看,日本或许是首个退出发达国家的亚洲国家。我强烈建议不要移民日本。
2
中国崛起密码:工业化自主与制度突围
1.走自己工业化道路,打破西方工业化神话
西方之所以五百年横霸天下,是因为率先掌握了工业化。
科幻作家刘慈欣在《三体》里讲,高端文明打低端文明叫降维打击,势不可当。
工业打农业,就是这种降维打击,即使用坚船利炮对战长茅大刀,这并非战争,而是单方面屠杀。
这是西方成功的真正原因:
他们首先依靠武力取得胜利,而武力的背后则依靠文明升级获胜。
在我们被其坚船利炮所征服之后,他们又开始编织社会科学理论,试图让我们相信,西方之所以能够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是因为其制度比我们优越。
为什么制度比我们好呢?
原因在于文化比我们好,文化后面潜台词就是人比我们好,还有我们没有的,比如民主、自由、人权、市场、法治。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为什么这么说?当你深入研究西方理论,就会发现他们所倡导的理念实际上是工业化的产物,而非其根源。
在工业化之前,这些理念并不存在,它们是工业化进程后才逐渐形成的。
把结果当原因,我们按照它这个思路学肯定是不对的。
各国都可以按照自己的路子走工业化道路,西方将人类从农业文明提升到工业文明就有优势,而其他国家只有一个出路,即工业化。
在工业文明时代,没有工业化,人再多、钱再多,都会被人家打。
我们为什么会有百年国耻?就是因为人家有工业我没有,没有就要被打。
比如,中国历史上遭遇了欧洲列强、英法联军、沙俄日等八国联军等轮番侵辱,最后是日本全面侵华。
这就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
工业文明阶段必须实现工业化。
但工业化很难,我认为工业化的起点是从1769年詹姆斯·瓦特制造出第一台实用蒸汽机开始,到现在已经持续256年。
2023年10月,世界银行发布了一份针对全球工业化状况的报告:
该报告指出,尽管目前全球共有233个国家和地区,但真正完成工业化的仅28个,占比仅为1/8,这就是非常残酷的事实。
人类已经到工业文明时代了,工业是立身之本,但是经过这么长时间,人类的努力只有1/8完成了。
在这28个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中,绝大多数为西方国家,而唯一非西方文明的就只有“儒家文化圈”这个地方,即日本、曾经的亚洲四小龙(韩国、中国台湾省、中国香港特区和新加坡)、中国大陆,其他地区尚未实现工业化。
在工业文明时代,非西方工业文明只有“儒家文化圈”可以和西方叫板,但日本、曾经的亚洲四小龙都是抱着美国大腿成功的,他们的战略是为美国服务。
因此,从政治、战略上讲,全世界唯一一个独立于西方的工业化就是新中国,没有第二家,只有中国大陆。
这个政治意义特别大,这是西方不喜欢我们的根本原因,你是唯一非西方的,不听话。
2.中美博弈七年:从合作到全面对抗
如今,全球正面临巨大变革,“东升西降”的趋势愈发明显。
今天,美国两党已达成了共识,认为世界上只有一个国家能够挑战美国的地位,那就是中国。无论未来谁担任美国总统,这一观点都不会改变。
目前,在美国的新闻报道中,中国被视为唯一的对手,不是第一,是唯一。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中国通过自己的工业化起来以后,美国是接受不了的,这就是跟美国形成结构性矛盾的原因。
①2017年中美关系的转折点
我认为中美关系从1972年尼克松访华到2017年底一直是积极合作,但在2017年12月18日这一天,节点发生了转变——特朗普政府发表了《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第一次明确将中国定为主要竞争对手。
三个月之后,特朗普政府对华发起了5场战役,分别是:
首先,以总统行政令发起的贸易战,即产业战,要求中国产业转移;
其次,是芯片科技战,不给中国签证,抓“千人计划”学者;
接着,是舆论战,诬蔑我们在新疆进行种族灭绝;
然后,是病毒溯源战;
最后,是台海地缘战,挑动中国内政。
因此,可以这样说,在2017年底中美关系性质发生变化,开始从积极合作走向全面竞争。
②中国开始反制
过去七年我们一直采取的都是战略防御策略,即美攻我守。
我认为今年进入了战略僵持阶段,这是一个转折点,标志就是关税战。
第一,关税反制。
自4月2日起,特朗普政府发起关税战,至4月9日,其政策开始特别针对中国。随后,中国采取了相应的反击措施。
从4月19日至5月12日,双方展开激烈交锋。最终,在日内瓦,双方达成了协议。
特朗普政府宣称将共同降低关税115%,然而实际上,特朗普政府在这场关税战中已显露败象。
第二,稀土管制。
此前,我们降低了关税,但出口管制并未放松。
6月9日,对方再次赴论坛讨论稀土管制问题。
过去我们稀土出口无序,缺乏管控,如今改为每六个月审批一次,仅限民用产品,军用则不再供应。
比如,给通用造汽车没问题,要制造F-35战机则不行,由此F-35战斗机的产量从前年的120架降跌至去年的40架,预计今年将进一步减少。
所以,关税战就是一个标志,中美关系从“美攻我守”的战略防御进入到战略僵持。
今后,僵持阶段可能持续较长时间,大家需要做好心理准备。
3
未来格局:两超多强与平行体系
1.2035年预测:中美“双极”格局成型
中美关系进入僵持阶段后,未来世界格局将出现“两超多强”的局面。
目前,全球格局是“一超多强”,美国是一超,其他国家是多强。
如今,美国希望永葆“一超多强”的现状,而我国部分人士则主张世界多极化:
俄罗斯凭借其广袤的领土无疑是一极;
印度凭借其庞大的人口基数同样是一极;
法国、英国等传统强国也在多极之列;
巴西、印尼等国亦自认有一席之地。
这种多极化趋势对外交而言是有利的。
然而,作为一名学者,我认为2035年后的世界格局既不会是“一超多强”,也不会完全多极化,而是“两超多强”。
所以中国要做好准备,十年以后不管我们怎么强,全世界都将认定我们是超级大国,这是权力结构的必然。
在“两超多强”的格局下,我预计世界经济会出现两个市场:
一个由美国主导,另一个由中国主导。
在这两个市场中,我们都致力于推动全球化。
因此,经济市场将呈现出两个平行的全球化市场。
2.关键风险与应对
当前,我们期待中美关系进入僵持阶段后,能够专注国内。
短期内,首要任务是尽快稳定经济。目前的主要问题是近几年经济不好,导致后续缺乏信心。
这牵扯到很复杂的原因,一定要拿出新办法恢复信心。这可能不仅需要经济手段,还需借助政治经济学,先稳定信心,这是重中之重。
中美是超大型国家,坦率讲,没有任何国家可以击败它,只有自己击败自己。
中国国内的关键是经济,而经济的关键是信心。
说明:发布并不意味着我们赞同其观点,只为多一个视角看待问题,部分信息和图片无法核准,如涉权益,烦请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有融资需求请加微信(FA_rzj),为方便备注,申请好友时请发送(姓名·城市·公司·职务)
- The End -
我们已经与阿里巴巴创新投资、达晨创投、高瓴资本、高榕资本、高特佳投资、戈壁创投、国新风投、国中创投、红杉资本、华映资本、火山石投资、IDG、经纬中国、今日资本、纪源资本、君联资本、联想之星、蓝驰创投、梅花天使基金、平安创投、启赋资本、软银中国、赛伯乐投资、赛富基金、深创投、天图资本、腾讯投资、五源资本、毅达资本、英诺天使基金、优势资本、真格基金、浙商创投、中国风投、中国文化产业投资等近千家知名投资机构2000余名专业投资人建立广泛联系和合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