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180天,4320小时——特朗普用这段足以让婴儿长出乳牙的时间,在白宫上演了美国政治史上最炫目的“王者归来”秀。
白宫旋即奉上量身定制的“半年海报”:油画中的特朗普在猎猎星条旗下昂首阔步,漫天烟花与飞舞美钞交织成胜利背景,配文如战吼:“特朗普不是来玩的”。然而,镜头扫过美国街头,民众的表情却像打翻的调色盘——狂热呼喊“我的国王!”与翻着白眼吐槽“史上最糟半年?”的声浪,撕裂了海报上的完美图景。
![]()
一、国内“赢麻了”?隐形账单与民生褶皱
特朗普高举“复兴美国”大旗,半年内以惊人效率签署逾170项行政令,大刀阔斧重塑政策。
其标志性“大而美法案”标榜为“史上最大税减”,核心是为富人和大企业大幅减税(据税收政策中心分析,最高收入群体获益最大)。
然而,这份“大礼包”的另一面,是同步砍向医疗补助等社会福利的利刃,加之军费飙升,两党预算监督机构“尽责联邦预算委员会”估算,该法案在未来十年将硬生生给联邦赤字再添至少3.3万亿美元窟窿。
赤字膨胀之际,他旋即签署一项削减非国防可自由支配支出的法案,手起刀落砍掉约90亿美元预算,国际援助和公共广播系统成为重灾区。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阿奇姆·施泰纳警告此举将“危及全球最脆弱人群”,而美国本土,从偏远小镇的社区广播站到全国性的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节目单面临开天窗的窘境。
边境议题上,特朗普火力全开。他宣布“国家紧急状态”,赋予移民执法机构空前权力和资源,将其扩编为实际上的全美最大执法力量。官方数据显示,六月在美墨边境拘捕的非法越境人数降至6000以下——创下近年新低,政府将此归功于其强硬政策。同时,官方声称已遣返“十万名非法移民罪犯”,包括2700多名“确认的黑帮成员”。
支持者视此为国家安全胜利,高呼“终于安全了!”。然而,在拉美裔社区,恐慌情绪弥漫:移民及海关执法局(ICE)深夜突袭抓人导致家庭分离的场景频现,法律援助机构和教堂门口排起长队寻求帮助。
经济数据在官方显示中光鲜亮丽:劳工统计局数据显示鸡蛋价格同比下降53%,汽油均价跌回2021年水平,蓝领时薪录得“60年最大涨幅”。
然而,滤镜之下是复杂的现实。其发动的全球关税战显著推高了进口原材料和消费品成本(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报告指出,关税负担主要由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承担);对进口钢铁征收的高额“国家安全关税”,虽提振了部分国内钢厂,却导致依赖进口钢材的汽车等行业成本激增,据美国汽车政策委员会数据,已造成相关行业逾1.6万个工作岗位流失。
竞选时承诺的“普通家庭年省2100美元”早已被持续的通胀(尤其服务类价格暗涨)吞噬殆尽,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显示,民众对自身财务状况的预期依然低迷。
![]()
二、全球掀桌:盟友离心,小国绝境
“美国优先”外交哲学,在国际舞台具象化为挥舞的关税大刀。
4月2日(被其称为“经济解放日”),特朗普政府突然宣布对来自75个经济体的价值数千亿美元商品加征10%“普遍基线关税”,日本汽车、法国红酒、加拿大钢铝无一幸免。此举引发贸易伙伴强烈反弹:欧盟迅速拟定对美报复性关税清单,中国则将部分美国商品的报复性关税税率直接拉高至125%,全球贸易体系瞬间陷入“丛林肉搏”状态。
见盟友拒不屈服,他于7月中旬再度威胁,将于8月1日启动“关税战2.0”,对约150个“未与美国达成满意贸易协议”的国家(多为中小发展中国家)征收最高可达60%的惩罚性关税。
依赖美国市场的非洲矿产出口国、加勒比香蕉种植园主哀鸿遍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警告,对这些经济体而言,10%的关税就足以摧毁其脆弱的出口产业和民生基础。
军事同盟同样被置于交易砝码之上。他强压北约盟国将军费开支提升至GDP的5%(远超北约现有2%目标),更向日本索要高达GDP 3.5%的“保护费”。
东京方面罕见展现强硬姿态,直接取消了原定的美日外交与防务“2+2”部长级会谈,首相石破茂在国会公开呛声:“防务预算规模及用途,应由我国基于自身安全需求自主决定,不容他国指手画脚!”
面对贸易与安全政策双重不确定性,德国宝马等车企加速将部分生产线从美国迁往东南亚,欧盟则咬牙加速推进其“战略自主”议程,正式启动联合武器采购计划,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欧盟峰会上撂下狠话:“欧洲必须掌握自己的命运之绳!”
多边主义?特朗普嗤之以鼻。继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后,他再次拒缴巨额联合国常规预算会费,并缺席关键的国际海洋大会。国际社会的回应是加速“去美国化”:37个国家联手在联合国海洋大会上推动通过决议,实质上封停了国际海底区域的商业化采矿;19国火速完成国内程序,推动《全球海洋条约》(BBNJ)提前生效。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高级研究员感慨:“美国主动退群,等于亲手将全球治理的舞台中心让与中国。”
北京方面则抓住机遇,一方面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深化亚太供应链整合,另一方面借“一带一路”倡议框架,加紧铺设连接全球南方国家的基础设施与贸易新通道。
![]()
三、“真人秀总统”:危机公关=甩锅+自嗨
当国内争议烈焰燎原,特朗普的应对剧本永远充满“真人秀”戏剧性。面对沸沸扬扬的爱泼斯坦名单泄露危机——他上台前曾高调承诺“全部公开透明”,如今却矢口否认掌握完整名单——其第一反应是熟练地将“脏水桶”扣向民主党:“彻头彻尾的激进左派骗局!猎巫行动新篇章!” 紧接着,他在社交媒体晒出来源不明的“内部民调”截图:“我的支持率高达93%!MAGA半周年快乐!!!” 三个感叹号砸得网民愕然。
国际形象断崖式下跌?皮尤研究中心最新全球态度调查显示,墨西哥对美国的好感度从特朗普上任初期的61%腰斩至29%,瑞典等传统盟友的正面评价更是暴跌至19%。对此,白宫选择视而不见,转而集中宣传其“外交胜利”:包括被挪威议员提名诺贝尔和平奖三次(白宫声明巧妙省略“提名≠获奖”)、声称“成功撮合”印巴停火(尽管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交火事件在“停火”后仍持续发生)。
至于授权空袭伊朗核设施、无条件力挺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在他口中,这些都被包装为“为缔造持久和平而采取的坚定行动”。
政治生态的扭曲更显荒诞。副总统万斯任何公开讲话必以盛赞特朗普开场;内阁成员在政策汇报前,需先进行长达五分钟的“歌功颂德”仪式。
众议院议长约翰逊在国会山振臂高呼“在特朗普总统领导下,美国前所未有地强大!” 然而,普通民众的感受截然不同:政治极化加剧,公共讨论充满戾气,社交媒体和家庭餐桌上充斥着撕裂,“吵吵闹闹的半年,感觉像熬过了漫长的六年。”
![]()
四、世界加速重构:新秩序在美国喧嚣中破土
特朗普沉醉于“让美国再伟大”的自嗨叙事,却选择性忽视了全球格局正经历深刻而静默的重置。
当美国大幅削减全球气候援助资金,中国与法国却在联合国框架下牵头推动新的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当他对弱小经济体挥舞关税大棒,东盟十国与中国、韩、日、澳、新(东盟+5)已悄然加速谈判,旨在达成更深度融合的区域自贸协定;当日美同盟因“保护费”龃龉加深,首相石破茂已转身向北京递出橄榄枝,强调“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新时代”。
甚至在美国后院,墨西哥民间流传的老话“离天堂太远,离美国太近”正被赋予新解——墨西哥商界更热切期盼深化与中国的经贸纽带。
纵使三年半后特朗普告别白宫,世界会怀念这场喧嚣吗?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
欧洲推进防务自主已成不可逆趋势;金砖国家机制(BRICS+)扩容后,成员国间本币结算和产业链协作网络日益紧密;越南、印尼等东南亚国家的工厂正开足马力,其出口标签上“Made in Vietnam/Indonesia”正部分取代“Made in China”。
布鲁金斯学会一位资深学者的点评一针见血:“他(特朗普)的确是个高明的‘旧秩序破坏者’,但致命缺陷在于,他缺乏愿景与能力去构建一个能被广泛接受的‘新体系’。”
对美国民众而言,这半年的“苦乐不均”也愈发刺眼。享受巨额农业补贴的农场主笑逐颜开,被关税波及的汽车工人却抱着纸箱黯然离开工厂;股市在减税预期下屡创新高令投资大户欢呼,普通主妇仍在超市货架前对着悄然涨价的日用品标签皱眉。
特朗普的推文持续刷屏:“美国的黄金时代才刚刚开始!” 然而,评论区如同这个国家的缩影,尖锐地分裂成两个平行世界——一个在星条旗下狂热欢呼,另一个只能扶额苦笑:“求求了,总统先生,别再以这种方式‘创造历史’了……”
![]()
烟花易冷,赛道已换
当白宫南草坪的烟花再次照亮华盛顿的夜空,特朗普或许真心将自己视为拯救美国的孤胆英雄。
然而,烟花绽放的同一刻,地球的另一端:亚洲的工厂主正依据新的关税清单连夜修改供应链路线图;加勒比海岛国的贸易部长们在紧急会议上为农产品寻找替代市场焦头烂额;布鲁塞尔的欧盟官员们则在通宵达旦地完善那份名为“欧洲防务自主:后美国时代路线图”的战略文件……
这场由午夜推文、惩罚性关税和旋风式行政令构成的超级政治真人秀,终将被载入史册。
只是当历史的荧幕打出“美国优先”的终场字幕时,观众席早已空了一半——世界并未为美国的剧情按下暂停键,它正沉默而坚定地转换了赛道,加速奔向一个未必由华盛顿定义的新未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