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十里扬州路,杏林遍栽千帐灯。”7月21日,“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传播社会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在扬州市广陵区汤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行。据介绍,这是北京中医药大学重新启动校外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以来,首个在京外设立的以中医药文化传播为核心使命的社会实践基地。在接下来的3天时间里,北京中医药大学专家团队将分别在广陵区东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陵区中医院门诊、广陵经开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义诊,让更多人民群众在家门口看上北京名中医。
当天,北京中医药大学团委副书记艾华以及管理学院、针灸推拿学院、中医学院专家教授带领学生实践团来到扬州市广陵区汤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广陵区卫健委、相关医疗卫生单位相关负责人进行了探讨交流。广陵区委副书记王震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团委副书记艾华共同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传播社会实践基地”揭牌。
姚斌彬是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专业的医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他临床擅长以针灸推拿、中药联合现代康复技术治疗多种疾病,特别在青少年眼睛近视、脊椎侧弯以及各种人群的体重管理等方面有着丰富的诊疗经验。作为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工作的扬州人,7月初开始,他已在广陵区汤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期坐诊。姚斌彬表示,在未来的实践活动中,将以临床医学专家团队为技术主力,以服务扬州百姓健康为核心宗旨,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根本目标,积极开展义诊、调研、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等多层面活动,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能够为中医药文化传播与家乡中医药事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广陵区委副书记王震表示,作为“好地方”扬州的主城区、核心区,广陵区历史文脉绵长,自古名医辈出,“广陵医派”文化底蕴深厚,群众基础广泛。近年来,广陵区致力于“民生幸福首善区”打造,不断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积极打造集中医诊疗、康养融合、文化传承于一体的中医药发展新高地。汤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基层医疗的“网底”,具备良好的服务基础和发展潜力,是承接北中医优质资源、推动中医药文化在社区生根发芽的理想场所。
王震说,本次实践基地的揭牌,不仅让广陵区搭上了对接顶级智力、顶尖技术的“直通车”,也构建起了中医药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桥梁。
北京中医药大学团委副书记艾华表示,北京中医药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肩负着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时代使命。学校是国家“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双一流”建设高校,作为国务院批准最早创办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始终在中医药高等教育领域勇立潮头,发挥着引领方向、示范引领、辐射带动的重要作用。
社会实践是该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子们扎根土地,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重要路径。近年来,校团委作为牵头单位,精心组织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社会实践活动,铸就了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实践育人”品牌。仅2024年暑期就派出530余支实践团队、5000余人次师生,开展了2000余场中医药特色实践活动,足迹遍布全国770余个乡镇社区,直接服务群众超64800人。
此次在广陵区设立“中医药文化传播社会实践基地”,是校团委着力推动的创新试点项目,也是时隔多年,北京中医药大学重新启动校外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以来,首个在京外设立的以中医药文化传播为核心使命的社会实践基地,承载着探索校地协同传播中医药文化新路径的重要意义。北京中医药大学师生将依托基地开展中医药知识普及、中医义诊服务、中医药文化体验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更多人民群众走近中医药、了解中医药、热爱中医药。
记者了解到,7月22日上午、7月23日上午、7月24日上午,北京中医药大学专家团队将分别在广陵区东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陵区中医院门诊、广陵经开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义诊,义诊专科主要涉及针灸推拿科、骨科、内分泌科、肛肠科、治未病科、脑病科等。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韩秋 顾潇
(街道供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