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浓雾尚未完全消散,石牌的天空早已被连绵的炮火染成了一片猩红。1943年5月,肆虐的战火再次在这片饱受战争创伤的土地上熊熊燃烧--
石牌古镇是湖北宜昌一座寂寂无名的小镇,但因石牌南北朝向均是断崖绝壁,再加之面临万顷江面,故此,石牌要塞是极具战略伏击的“天选”狙击点。
重庆曾作为战时“帝都”,穷兵黩武的日寇早已对她觊觎已久,但是欲从湖北挺进重庆,陆路并不通畅。如果攻取重庆必须要打通长江,那么石牌就是横亘在长江流域最至关重要的一处要塞。
1943年,已日薄西山、穷图匕见的日寇作困兽状--为了打破日军在中国战场上的巨大劣势,日本第十一军司令横山勇,欲在空军的掩护下,执行代号为“鄂西作战”的激进计划,誓要拼死拿下石牌要塞,以威胁重庆,逼迫蒋政府乖乖就范。
同年5月,陈诚带着“上谕”,风尘仆仆地赶到了湖北 ,他紧急召集师以上的将领开会商讨,并钦定“铁师”第十一师来布防石牌要塞。
然而,随着日寇的疯狂推进,国民党自诩“固若金汤”的阵地相继失守。到了5月25日,日寇的两个王牌师团,已开始大举进攻宜昌西岸。
见形势愈发得不可逆转,蒋介石再次对陈诚下达了手令--石牌乃中国的斯大林格勒,是关系重庆安危之战略要地。令胡琏等诸将,务必要英勇杀敌,坚守住石牌要塞。如无命令而撤退者,即实行“连坐”。
胡琏作为一名身经百战的统帅,他深知日军装备的精妙,认为不宜硬拼,只能智取。很快,胡琏便探查到了日军的致命弱点--日军不善于山地作战,而石牌一带皆是山峦起伏,地势险峻的山地。
运筹帷幄的胡琏将主力部队隐藏于石牌要塞以南的“北斗冲”山区一带,留下师机关的兵力来防守要塞。如果日寇直线进攻石牌,那么,就会掉入他精心布下的“天网”之中,而胡琏可率主力部队将进犯要塞的日军分割,再进行围歼。
铁骨铮铮的胡琏深知此次作战事关重庆之安危,他在悲壮地写好遗书后,沐浴更衣,并换上了一身崭新的军装。
而后,胡琏亲率师部军官登临凤凰山巅,齐声向苍天郑重宣誓--陆军第11师,谨以至诚昭告山川神灵:誓于倭寇不两立,古有明训,华夷须严辨,春秋存义;生为军人,死为军魂。
1943年5月28日,震惊中外的石牌保卫战正式爆发,国民党第11师依托着险峻的地形,居高临下,与桀骜不羁的日寇展开了极其惨烈的激战。
胡琏在各处要塞均布置了“狙击点”,战士们迂回在隐蔽陡峭的山峰和密林中,不断地猎杀着前来进犯的日寇。
然而,穷凶极恶、阴险狡诈的日寇凭借着强大的“制空权”,对石牌阵地展开了灭绝人寰的“血洗”,在日军飞机的狂风乱炸之下,守城的第11师伤亡惨重。
可石牌阵地万不能丢,若是丢了石牌,就等同于将重庆拱手相送于狼子野心的日寇。胡琏当即作出战略部署,将师部移至殷家坪的最高峰白石岩,他立誓,若石牌失守,他将扼守此处,虽马革裹尸,亦此生无憾。
胡琏含泪向全师官兵作动员令:“从即日起,我们将与日寇短兵相接,战至最后一人,将日军的枯骨埋葬于此,亦将我们的万世英名和一腔热血抛洒在石牌的岩石上。”
两军鏖战至5月30日,负隅顽抗的日军不断地突破了外围防线,妄图强攻石牌要塞。日军精锐部队在空军的掩护下,分成若干小队向石牌阵地再次发起了猛攻。
由于石牌一带都是崇山峻岭,山陡路高,行动笨拙的日军轻步兵只能携带轻型山炮进行作战,针对这一劣势,日军便煞费苦心的调遣了数百架次的飞机对坚守在石牌要塞的第11师进行了“绞杀”。
胡琏所率领的第11师也绝非孤军作战,在11师浴血疆场、诱敌深入的同时,国民党空军和美国盟军的战机也主动出击,对日寇的军机发起了猛烈攻击--
5月29日,国民党空军轰炸了宜昌的日军机场,炸死、炸伤日军30多人;而后,第二飞行大队又攻击了宜昌的土门垭机场,炸死日军10人,炸毁飞机5架。
5月30日,当石牌保卫战处于最为关键的时刻,国民党空军与地面部队联合作战,同日本空军展开了激烈的空战,一举击落敌机6架,空军的这一壮举,极大地提振了第11师全体官兵的士气。
与此同时,驻守在石牌周边的国民党海军官兵,亦在不断地向江面排放漂流水雷,以阻止日军的舰船溯江西上,与日军陆军汇合作战。
当敌我两军为了反复争夺石牌要塞而杀红了眼时,第6战区司令员陈诚当即给胡琏打来了电话。陈诚大声质问道:“胡琏,给句痛快话,对于守住石牌,你有没有必胜的把握?”
胡琏未加思索,旋即便脱口而出:“成功虽无把握,但成仁确有决心。”群山呜咽,史上最为悲壮的“白刃战”就此猝然地拉开了帷幕--
当日军的指挥官再次虎视眈眈、桀骜不羁地逼近石牌阵地时,当他看到已经做好白刃战准备、满脸是血的胡琏以及其部下时,他阴鸷的眼中骤然间闪现出了一束狂热之光。
二战期间,对于崇尚“武士道”精神的日军而言,格斗、刺杀是日军右翼势力最为看重的,因此,狂妄无边、妄自尊大的日军,有勇气和任何国家的任一一支部队展开白刃战。
狭路相逢勇者胜,双方齐刷刷地退出了枪膛中的子弹,随即,在胡琏的一声怒吼下,中国守城的上万名官兵和八千名日军展开了近三个小时的白刃战,在这刀光剑影、地动山摇的三个小时内,在这血流成河的偌大阵地上,只有震耳欲聋、摄人心魂的拼杀声,双方履约,未曾开过一枪。
白刃战的惨烈程度,令无数经历过这场战争的老兵均不忍回忆,仿佛这场惨绝的战争,回归到了最原始的冷兵器时代,刀刀见血,刀刀夺命,无数人应声倒下,无数人身首异处,但双方则“不管不问”,继续奋起杀戮,毫无退缩之意。最终,中国军队赢得了胜利。
在这场惨绝人寰,如同炼狱一般的白刃战中,中国军队以1500人伤亡的代价,斩杀了日军2000多人,彻底地击溃了日军引以为傲的“拼刺刀”战术。
不但成功地扼守住了阵地,还将日寇大肆鼓吹的“武士道”精神彻底地摧毁了。收拾完满目疮痍的战场,胡琏命人在八斗坊焚烧了两千多具日军的尸体。
5月31日,因日军正面进攻受损惨重,已无力再次集结兵力发动正面进攻,而在日军侧翼迂回的另一支中国军队,则快速地发动了对日军的围歼之战。
在中国军队的英勇抗击下,日军对石牌久攻不下,损兵折将极其惨重,士气和信心已经丧失殆尽。
5月31日凌晨,战场上的枪炮声猝然戛然而止,曾经耀武扬威侵犯石牌的日军纷纷掉头东逃。石牌要塞虽历经了日军数百次的炮火“洗礼”,但仍然巍然地屹立在西陵峡之滨,固若金汤,如同一座铜墙铁壁一般气势恢宏 。
石牌大捷是用中国军人的血肉之躯打嬴的,它为“鄂西会战”的全面胜利奠定了最为坚实的基础。同时,石牌保卫战也彻底地粉碎了日寇由三峡航道入川的美梦,保卫了西南半壁河山的安全。
当时,《大公报》、《中央日报》等国内一众媒体,均对石牌保卫战做了大量报道,甚至国内外的多名记者还曾亲临石牌战场,及时地将中国战区的抗战捷报源源不断地发往世界各地,极大地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必胜信念。
新中国成立后,当地政府在宜昌修建了石牌抗战纪念碑,让世人能够铭记--在这片深情、广袤的土地上,躺着数以万计保家卫国、马革裹尸的抗日烈士,他们是那么得风发正茂,那么得威武挺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