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汇联合公益头条开展2025“志爱无疆”征集活动,优秀作品展播:
![]()
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学子赴六安开展红色法治文化实践活动
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法治精神,7月7日,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暑假法治专项社会实践队”前往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独山镇、韩摆渡镇,开展为期一周的红色法治文化实践活动。队员们通过走访革命老兵、参观红色遗址、调研基层法治建设、开展普法宣讲等形式,在革命老区的沃土上汲取奋进力量,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在裕安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协助下,实践队首先拜访了援越抗美老兵朱俊有。老人虽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铄,向队员们深情讲述了当年在越南战场上的战斗经历。当90岁高龄的老英雄小心翼翼地取出珍藏半个多世纪的战机残片,那段"雄赳赳气昂昂"的峥嵘岁月仿佛重现眼前。队员们献上鲜花与锦旗,聆听老人讲述在异国战场击落美军战机的英勇事迹,红色基因在这一刻完成跨越时空的传承。
![]()
图为实践队成员和裕安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朱克义、韩摆渡镇副镇长周鹏飞在倾听朱俊有老前辈的英勇事迹。李传宇供图
独山镇的红色地标群成为实践活动的第二课堂。在六霍起义纪念馆,锈迹斑斑的大刀、长矛和土枪无声诉说着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讲解员详细介绍了“独山十六将”的故事,他们中年龄最小的仅19岁,却毅然投身革命,为民族解放事业献出宝贵生命。苏维埃革命旧址斑驳的墙面上,仍可触摸到土地革命时期的热血温度;巍峨的六霍起义纪念塔下,队员们仰望镌刻在花岗岩上的不朽丰碑。这些鲜活的红色教材,让书本上的党史知识变得可感可触。
![]()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六霍起义纪念馆内参观革命时期遗留下来的兵器并了解独山十六将的故事。王国浈供图
在独山镇人民法庭诉讼服务站,队员们与法官深入交流,了解当地法治建设情况。近年来,独山镇积极探索“红色+法治”治理模式,依托革命老区的红色资源,打造特色法治文化阵地。法庭庭长介绍:“我们结合红色文化开展普法宣传,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法治意识。”实践队还走访了当地村民,调研乡村法治需求。一位老奶奶告诉队员:“现在村里有法律顾问,遇到纠纷都能及时解决,日子过得踏实多了。”一字一句尽显认可。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在独山镇中心幼儿园,实践队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红魂绿意”互动课题。实践队向园内教师和小朋友们宣讲红色文化和法治文化结合的重要性和意义,在宣传中实践队成员向教师们互动当地的红色革命历史,“红”三代院长感慨:“如果要讲咱们本地的红色历史,那三天都讲不完。”一镇十六将——但远远不止,十六将只是被历史记载留下的,还有很多颗闪烁的红星们没有被记下名字,便在那个革命时代光荣赴死,实践队们才真正感受到,红色革命小镇被赋予的真正而沉重的代价。随后园长王永敏向实践队介绍了当地的绿色生态横河岭——从无水到空水再到有水,从革命文化到社会主义文化。同时迎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论,园长建议实践不仅与红色革命文化结合,还应该与绿色革命文化结合,队员们纷纷表示表示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
![]()
图为王永敏园长热烈欢迎实践队的到来并进行红色生态环境宣讲。王国浈供图
此次实践活动,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学子深入革命老区,在红色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在法治实践中锤炼专业本领。队员们不仅加深了对党史、法治史的理解,更坚定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信念。这次实践将红色教育与法治宣传相结合,既是一次生动的思政课,也是一次扎实的专业实践。我们也将以此为契机,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服务社会的实践中,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通讯员毕一茹 王国浈 伍赛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