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辑:
网文世界里的文青们
世界不会是一种颜色,有了“中原五白”,那自然有“中原五青”,当然还有个“中原五黄”的说法,这个就不敢写了。
中国的文学总是能在一个很大的趋势下,诞生出一些逆潮流的惊喜。
在唐诗如泰山压顶的时候,温庭筠等人就开始写词;在八九十年代“伤痕文学”和“知青文学”泛滥的时候,王小波和王朔算是开辟了一股清流。
事实证明,网络文学也是文学。当2008年后“小白文”开始横着走,“无限升级”的玄幻网文开启“爽文”时代以后,网文的世界依然还存在着一些“文艺青年”在继续写着他们的故事。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即为“中原五青”,分别是猫腻、烽火戏诸侯、香蕉、烟雨江南、骁骑校。
早些时候,《庆余年2》在众目企盼之下上映,很难说是延续了精彩还是照虎画猫,但原班人马基本没动,还算是维持住了IP改编大剧的颜面。
这让人长舒一口气的同时,又让人想起十几年前,在学校里追着看《庆余年》的时光。
十几年前的盗版书市场上,会有那种二十块钱一本的盗版800页大开本小说,都是盗的网络上的热门小说,整整齐齐地码在一起,宛如城墙。
我当时从书摊边上走,一下子就被“庆余年”这个半文不白的名字所吸引,买过来看了一百多页,竟然看出了《红楼梦》的影子,从此对“猫腻”这个笔名印象深刻。
某小书摊
木心在他那本《文学回忆录》里,曾经给出过一个很有灵性的比喻:“《红楼梦》中的诗,如水草。取出水,即不好,放在水中,好看。”
其实网文很多时候也是这样,放在网页上一页页地翻,还不错,今天来一场战斗,“一掌过去星空破碎”,爽一下得了,但印成纸质书就没法看,很多“小白文”剧情断裂得很厉害,“哗哗”翻上几百页也看不到剧情的进展。
但猫腻的小说不是这样。所谓“文青”,就是作者非要坚持在作品中实现一些文学理念,我可以不火,但我必须这么写。按照这种原则写出来的作品,剧情上当然很有连贯性,很多情节都值得反复琢磨。
在《择天记》实体书的后面,印着猫腻手书的一排字:“如果文青是一种病,我是不愿意治的。”这也许是一种噱头,但在《择天记》之前,猫腻基本上执行了这个思路。
《择天记》实体书
事实上,猫腻到底“文青”了多久,这一直是个谜。
在《映秀十年事》太监之后,猫腻改了网名开始写《朱雀记》。
《朱雀记》很明显有当年《悟空传》的痕迹,那是当年网文界不可磨灭的精神烙印(今何在对猫腻的鼓励可能也是这本书写作的一个契机)。
在《朱雀记》里面,猫腻沿着今何在的路子,借着“西游”的世界体系,继续阐述了一堆人生哲理。
在书里,易天行会有很多类似于个人独白一样的思考,渗透着佛家和奥义,这本书放到今天一定不会火,甚至当年也很难说有什么热度,只有部分小众的台湾出版社将之做成实体。
猫腻
那会儿的稿费大概只有6000块钱,注意单位是每本,不过猫腻还是开心了一把。
只是这种开心显然没有持续太久,2005年前后正是台湾实体租书市场萎缩的阶段,猫腻还没拿到自己的稿费就收到了出版公司倒闭的消息。
但在写完《朱雀记》之后,猫腻就表示要写得商业化一点,最后整出来一个《庆余年》。
《庆余年》可能是猫腻最成功的小说,没有之一。这本书好就好在它商业化非常成功,但是依然没有丢掉文青的气质。猫腻在这本书里表现出了一种恰到好处的执拗。
《庆余年》
就是要用《红楼梦》的笔法,去写庆国的上上下下;
就是要用庆帝这么一个形象去写“反皇权”,就是要用五竹和神庙这条线去反思科技进步;
就是要用叶轻眉和巴雷特去写一种“理想主义世界”,明明某个情节可以处理得更好或者更爽,可猫腻偏偏说不,非要让范闲赶不上救陈萍萍的最后一步,去成就一个网文史上不可磨灭的情节段落。
这种气质,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猫腻的成熟,逐渐消逝在了猫腻的文学作品里。
《间客》在某种程度上塑造了猫腻的巅峰,通过《朱雀记》的内心独白、《庆余年》的人物内心矛盾、外面再披上一层“星际文”的外衣后,猫腻写得越发肆无忌惮酣畅淋漓。
《间客》书封
不过这部作品属于典型的叫好不叫座,虽然在当年就有“网文第一”的说法,却没有形成太大的影响,甚至不过后来《将夜》里“把桃花切两斤”来的让人印象深刻,影视改编也困难得很。
自此之后,猫腻开始试着转型,想在叫好的试试能不能叫座,《将夜》就是很典型的作品,有创新,有文笔,甚至也有狗尾续貂的操作,这个都是后话了。
虽然跳槽创世写下了《择天记》这种大流量作品,但当年的文青范儿却是渐渐地淡了。
再往后?那就是韩国女明星的事了,不过这并不在我们今天的讨论范畴之内。
当猫腻的《将夜》正更新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另外两位文青的新书:烽火戏诸侯的《雪中悍刀行》和香蕉的《赘婿》也开启了新篇章。
只不过和《将夜》的差强人意比起来,这两本书或者说这两位作者在之后的觊觎,可以说是一言难尽了。
和很多人想象的不一样,烽火戏诸侯这枚“文青”最早其实出身于都市爽文,当年《极品公子》一出,叫好又叫座。
《极品公子》里的男主叶无道
那时候的烽火还没有承担起“总管”的名号(烽火戏诸侯因为小说经常“太监”而被人们戏称为大内总管),在写完第一本处女作之后,随后动笔开写了《陈二狗的妖孽人生》。
如果每一个网文大神都有一本能奠定其在网文史地位的著作,那对于烽火戏诸侯而言,这部代表作品应该是《陈二狗的妖孽人生》,而不是《雪中悍刀行》或是《剑来》。
“陈二狗”的刻画很能表现烽火的风格:
剧情上小高潮不断,用词和描写上常常有神来一笔,人物塑造得很有特色,甚至可以说成是跃然纸上。陈二狗收拾完黑道回来做数理化高考题,曹蒹葭5000块钱游上海并对着黄浦江侃侃而谈,陈龙象一张大弓……
那是二十岁出头的烽火戏诸侯,对着网络世界肆意挥洒着他的才华。你可以说他炫技也可以说他故弄玄虚,但他确确实实在一本网络小说中做到了不下于传统文学的描写深度。
早期的烽火戏诸侯
之后就是那本令人无限遗憾的《雪中悍刀行》。
这本书写了五、六年,到后期甚至到了周更的地步,前期一个非常完整的“离阳王朝”架空历史设定,最后硬生生写成了徐凤年单人solo北莽的悲情剧,尬得抠脚。
烽火后期太迷恋于人物描写,很多人物单篇都写得特别精彩,比如邓太阿的蜀中篇,但剧情上的硬伤已经圆不过来了,最后只能草草收场。
可以说,文青病是把双刃剑,操刀成功者可以无往而不利,在网文圈大杀特杀还能避免小白文的名声,但反之就容易被骂又当又立,甚至自己把自己写崩。
《雪中悍刀行》剧照
与烽火戏诸侯类似的,可能还有愤怒的香蕉。
在网文的世界里,你也许可以等到《斗罗大陆》第十部,《庆余年》电视剧的第三四五六季,《校花的贴身高手》完结,但你也许永远也等不到《赘婿》的完结。
作为一本在名字上最能代表“赘婿爽文流”的小说,香蕉居然写出了《百年孤独》或者《追忆似水年华》的感觉,我在《雪中悍刀行》完结之后告诉自己,应该《赘婿》也差不多了吧。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我的手机APP时不时会给我提示《赘婿》更新的事件,只是我实在提不起兴趣来看了。
在《隐杀》里把都市环境驾驭得游刃有余的香蕉,却在《赘婿》里陷入了“历史的泥潭”。
假如一切能够在宁毅一刀砍掉皇帝的一瞬间结尾,那这将是历史文里的神中神,然而并没有如果发生。
愤怒 的香蕉
香蕉总在书中希望可以达到一个高度,就是能把自己想写的一切都能放到书里,让某个架空社会真的能够活过来,甚至期盼作品能成为网络文学版的《平凡的世界》或是《红楼梦》。
可正如《雪中悍刀行》里的那句名言一样“事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能与人言二三都无才算坎坷”。
有些东西,如果不曾写出来,留给读者去遐想,或许会是另外一种风景。
这篇文章的最后,我还想提一下骁骑校。
骁骑校属于那种在主流圈子里很小众,却有很多读者的网络作家。
当网络连载的形式在不断割裂着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的界限时,被称为校长的骁骑校成为了一股清流。
你很难以一种流派或者是题材定位骁骑校的创作风格,在《橙红年代》里他写都市,在《国士无双》里他写历史,在《穿越者》里他写科幻,在《武林帝国》里他写武侠,几乎涉及了所有热门的男频题材。
骁骑校《橙红年代》签约上海克顿传媒
骁骑校的“文青”之处在于,他在写爽文的同时,会刻意去描绘一种时代大潮滚滚向前,普通人无能为力的悲悯感。
刘子光可以战斗力爆棚,但依然不能阻止卫淑敏唱着《国际歌》一跃而下;
陈子琨在任何时候都做了最正确的选择,但仍旧在红旗招展的会场上被打得头破血流;
刘汉东一介匹夫踌躇满志,但最后还是百般无奈……
所有故事的主角都是爽文,可偏偏故事本身不是。
骁骑校
很多人会觉得骁骑校对于当代史的描写过于黑暗,以至于很多人都认为他屁股偏。
可当网络文学的大潮不断向着某个方向奔流,很多小说已经被同质化到哪怕换个写手读者都看不出来的时候,你会发现屁股歪才是难能可贵的。
当作家的哪能没有私货,就怕没有屁股。
总有人在稿费恰饱的基础上希望还能坚守一些东西,也总有读者不满足“桀桀桀桀桀”的反派和战天斗地秒空气的剧情。
这就是“文青”为什么在网络文学中一直存在的原因。
但文青还有多少空间?在猫腻和烽火戏诸侯之后的时代,变成了一个新的问题。
起点中文网17周年分享会
时至今日,香蕉和烽火戏诸侯等人,还在以一种缓慢的速度在网络上更新,在弹出的消息里面,还是时不时能看到《赘婿》的最新章节。
但作为成名已久的大神,这种操作显然不具备效仿性。
如果说在2015年前后,大批青年人冲进网络文学的作家圈,还在憧憬着自己“有得选”,幻想自己假如写得好,也不是不能做下一个烽火戏诸侯。
可十年后,看着无数的同行月更万字,看着网文在不断地“斗破苍穹”化,市场不断筛选着适合市场的网络文学作家和作品。
网络文学主题成果展
大潮滚滚,不再有太多文艺青年的身影。
只是,这是下一个十年的事情了,在2015年之前,依然存在着懵懂的某些可能。
往期回顾(点击蓝字):
策划:翟晨旭 夏夜飞行
排版/编辑: 洛溪 夏夜飞行
作者后记:
对于15年后新一代的网络文学写手来说,最早的时候目标一定是又当又立,想写出一部《庆余年》或者《赘婿》那样的作品,又想当唐家三少,实现财富自由。
一边是王晶,一边是王家卫。
世界就是这么残酷,“既要又要”这种在小说里面顺理成章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却被我们搞得面目全非。
最终是既不也不。
但我觉得文青的思想在网络文学世界里始终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那些在很多年后,偶然从网络文学里划入我们脑海的那些句子,其实背后都有一个文青的灵魂。
文学杂志小传
转载、商务、作者招募合作丨请后台联系,凡本平台显示“原创”标识的文章均可联系编辑转载,未经授权转载视为抄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