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湖北理工学院
深耕井冈沃土
赓续红色基因
“井冈情·中国梦”社会实践
![]()
![]()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探寻红色足迹
传承革命精神
不忘初心
重温革命故事
汲取前行力量
![]()
2025年7月17日,由团中央青年发展部指导、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管理中心主办的2025年“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行动在江西井冈山圆满结业。湖北理工学院“青春益暖团”全程参与了为期九天的沉浸式学习与实践,以严谨求实的态度深入革命圣地,在行走的课堂中感悟井冈山精神,圆满完成了各项实践任务。
![]()
PART.
01
深学细悟理论 筑牢信仰根基
LEARNING
思想学习
实践团通过系统化课程构建理论认知框架,在革命原乡追溯信仰源头:
专题教学
沉浸历史现场
在《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课程中,专家以翔实史料还原"三湾改编""朱毛会师"等重大事件,成员们通过文献分析与历史场景重构,深刻认识到井冈山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起点的里程碑意义,为研究早期知识青年的信仰抉择提供了历史坐标系。
![]()
激活红色基因
情景教学
"三湾改编"情景课堂上,成员们通过角色扮演再现"支部建在连上"的制度创设过程。在模拟决策讨论中,切身感受到党的领导在危急时刻凝聚革命力量的强大作用,理解了政治建军原则如何成为信仰组织化的关键机制。
![]()
音乐党课
激荡精神共鸣
"歌声中的红色记忆"党课以经典红歌为载体,成员们在集体传唱中体悟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当激昂的旋律在教室回荡,红色音乐作为情感纽带跨越时空,让成员对课题中"情感认同强化信仰坚守"的机制有了切肤之感。
![]()
成员们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奋斗史诗中,系统把握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六维内核,为解码革命信仰形成机制铸就思想基石。
![]()
PART.
02
重走革命足迹 感悟精神伟力
REVOLUTIONARY
革命足迹
实践团沿着课程设计深度浸润革命现场,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处感悟精神伟力:
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
成员们于纪念堂前整齐列队,在庄严的祭奠仪式中重温入团誓词。当集体低头默哀时,讲解员讲述的革命夫妻慷慨就义、父子英烈前赴后继的故事,使"坚定执着追理想"的井冈山信条具象化为血肉丰碑,深化了对信仰坚守本质的理解。
![]()
八角楼现场教学
在毛泽东同志旧居的阁楼书桌前,成员们凝视那盏仅靠一根灯芯照明的油灯,注视着《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手稿复刻件。现场教员结合当年敌强我弱的斗争形势,剖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诞生历程,生动展现"实事求是闯新路"的智慧光芒。
![]()
小井红军医院旧址
成员们面对竹片制成的医疗镊子、煮沸消毒的简易器械,聆听重伤员拒绝投降集体殉难的事迹。成员们在阴暗潮湿的病房旧址驻足,通过教员讲述红军医生用菜刀截肢、食盐消毒的真实案例,切身感受"艰苦奋斗攻难关"的钢铁意志。
![]()
黄洋界哨口
立于陡峭山巅的战壕遗址,俯瞰云雾缭绕的挑粮小道。当集体朗诵《西江月·井冈山》时,教员详述群众连夜削制竹钉、搬运檑木支援战斗的史实,使"依靠群众求胜利"的制胜法则在壮阔山河间变得可触可感。
![]()
革命旧址的每一处都是鲜活教材。成员们通过实物见证、史料解读和情景还原,深刻体悟到井冈山精神如何在血火淬炼中凝结成型,为研究信仰形成机制提供了坚实的历史注脚。
![]()
PART.
03
践行红军精神 砥砺奋斗品格
SPIRIT
红军精神
“红军的一天”体验教学是实践团记忆最深刻的实践课。
1
奔赴茅坪镇,在崎岖山路上完成急行军训练。
沉重的装备、陡峭的坡道、湿滑的碎石,每一步都考验着意志与体能。当汗水浸透衣衫、双腿沉重如铅时,成员们深刻体会到了当年红军战士在物资匮乏、敌情紧迫下长途跋涉的艰辛与坚韧。这段跋涉,不仅锻炼了体魄,更在步履维艰中真切领悟到革命前辈为了信仰和目标所展现出的顽强毅力与牺牲精神,流淌在血液里的是对革命先烈由衷的敬佩。
![]()
2
亲手生火制作红军餐,真切体味军民鱼水深情
从笨拙地生起柴火灶,到学着辨认简单的野菜、粗粮,再到在老乡指导下完成一顿朴素的饭菜,整个过程充满了挑战。田间地头的劳作更是让习惯了书本的成员们汗流浃背,双手磨出了水泡。然而,正是在这亲手劳作的过程中,他们学习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朴实,体会到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深刻含义。与当地老乡同劳动、共进餐,那份毫无保留的传授与质朴的热情,让书本上“军民鱼水情”五个字变得无比鲜活可感,心中流淌着对人民力量的深切认同与温暖的感动。
![]()
3
于一针一线中感受革命岁月的艰辛与乐观
在昏暗的灯光下,粗糙的稻草在指尖穿梭,稍有不慎便会被坚硬的纤维刺痛。编好一只简陋却结实的草鞋,需要极大的耐心和反复练习。成员们在指尖的刺痛与专注的编织中,体会到当年红军战士在物资极度匮乏条件下自力更生、苦中作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一针一线,编织的不仅是一双草鞋,更是对那段筚路蓝缕岁月的深切回望。革命者们在极端困苦中依然保持的坚定信念与创造活力,这份感悟将会深深烙印在成员们心间。
![]()
身体力行的实践,让书本上的历史变得立体可感,成员们对“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有了刻骨铭心的体会,这为理解研究样本中知识青年在极端环境下的心路历程提供了切身参照。
![]()
PART.
04
深化课题研究 探索信仰之源
REPORT
课题交流
课题报告
围绕核心课题《知识青年革命信仰形成机制研究——基于16位参加井冈山大学生革命生涯史的考察》,实践团在自主调研日深入研讨。基于前期完成的16位大学生生平简史汇编,结合《学会和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专题教学所学,团队成员聚焦“井冈山熔炉”核心概念,在课题组讨论与校际交流中,运用深度个案研究、历史语境分析等方法,热烈探讨知识青年在极端环境淬炼、革命实践塑造、组织化规训引导等多重维度下信仰形成的动态机制,碰撞思想火花,明确了后续资料补缺、理论延伸和应用转化的具体方向。
![]()
![]()
GROUP PHOTO
此次井冈山之行,青春益暖团以脚步丈量红色热土,以研究解码信仰密码,在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淬炼中实现了精神境界的升华。成员们深刻认识到:井冈山精神不仅是历史的丰碑,更是照亮新时代青年奋斗之路的永恒火炬。团队将把革命圣地的滋养转化为深耕课题的韧劲、传承薪火的热忱、报效家国的担当,让红色基因在学术探索中焕发新机,在青年实践中落地生根,以“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为动力,奋力书写属于新时代的信仰答卷!
![]()
![]()
![]()
明德 格物
经世 致用
共绘红色新画卷
共筑梦想展鸿图
![]()
图片来源|新媒体部 易子煊
文字来源|新媒体部 孙千城
编辑|新媒体部 孙千城
审核|新媒体部 易子煊 游子逸
终审|范晓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