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创伤性质的关系经验,让边缘型人格陷入两种困境

分享至

一种带有创伤性质的关系经验,让边缘型人格陷入两种困境。

边缘型人格障碍(BPD)的核心特征之一是对人际关系的深刻矛盾体验。个体常常陷入一种看似无法摆脱的困境:一方面,他们渴望建立亲密关系,寻求理解与支持;另一方面,他们又对关系中的潜在背叛或忽视极度敏感,甚至会不自觉地将过去的创伤经验投射到当前的关系中,导致关系的不稳定或破裂。这种矛盾不仅源于个体的内在心理状态,更与早期创伤性关系经验的长期影响密切相关。

从心理动力学的角度来看,这种带有创伤性质的关系经验形成了一种固定的“图式”或“原型”,深刻影响着个体在人际互动中的行为模式。然而,一旦试图放弃这种早期经验,个体又会感到被否认和不被理解,因为这些经验对他们而言是真实存在的。正是这种双重困境,使得边缘型人格在关系中陷入了复杂的心理循环。

创伤性关系经验的形成与投射

心理动力学理论认为,个体在早期与重要他人的互动中形成的“关系经验”或“图式”,是其后来人际关系行为的基础。对于边缘型人格而言,这些早期经验往往带有创伤性质,例如父母或照顾者的忽视、不一致的回应,甚至是直接的虐待。这些创伤性经验在个体的内心形成了一个固定的“心理图式”,即一种关于“自我”和“他人”的核心信念,例如“我是一个不值得被爱的人”或“他人是不可信任的”。

当个体进入成年期,这些早期的创伤性图式会不自觉地被投射到当前的关系中。例如,一个在童年时期经历过父母情感忽视的个体,在成年后的亲密关系中可能会过度敏感地解读伴侣的每一个行为,认为对方的某些举动意味着对自己不重视或背叛。这种投射并非个体的主观臆测,而是源于其早期真实经历的延续。然而,这种投射往往会破坏当前的关系,因为伴侣的行为可能并不像个体想象的那样具有敌意或忽视性。久而久之,个体不仅无法建立稳定的关系,还会进一步强化自己对“他人不可信任”的信念。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