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清德执意选择“过境”美国,不仅让中美台三方神经紧绷,更让岛内政治瞬间升温。美国务院罕见打破惯例,提前回应并刻意回避赖清德的名字,仅以“旅客”代称。
一句模糊的措辞表达刺入岛内政坛,令其倍感刺眼。
赖清德的“过境”计划原本设定低调进行,但随着媒体密集爆料、外交交锋升级,他的行踪反而被推至聚光灯下。
究竟是谁在背后推动?美方为何“冷处理”?岛内为何愈发敏感?
赖清德的行程在7月14日由台外事部门首次宣布,表面上是访问巴拉圭、伯利兹、危地马拉三国,实则重点却落在往返途中“过境”美国的安排上。纽约、达拉斯两个城市,成为这次风波的起点与终点。
7月15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做出强硬回应,明确反对赖清德任何形式的“窜美”,强调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共识,呼吁美方不要释放错误信号。
他用词严厉,直指美台之间任何官方往来都将破坏台海和平稳定。紧随其后,7月16日,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也表达立场,称赖清德“倚美谋独”的图谋注定失败,并警告拉美国家不要为“台独”提供舞台。
这边中方严正表态,那边美国却选择了不同以往的回应方式。7月17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布鲁斯在未被正式提问前,主动回应过境话题,却刻意不提赖清德名字,仅用“旅客”一词带过。
他说,这是“出于便利、安全与尊严考虑的过境”,但这一措辞在岛内传开后,引起轩然大波。民进党内部有人私下抱怨,美方此举形同“冷处理”,甚至将赖清德当作普通乘客看待,毫无政治礼遇。
媒体随即展开解读,认为美国此番刻意降温,是为了避免影响中美关系,尤其是特朗普政府正筹划年内访华行程,台湾显然不能成为绊脚石。
赖清德的“过境秀”在这种背景下显得格外尴尬。一方面民进党试图借此提升国际声量,营造“对美友好”的外交氛围;另一方面,美方却处处设限,生怕点燃台海火药桶。
7月18日,萧美琴公开发表和平承诺,强调台湾不会主动挑衅,并希望缓解中方可能的反制。她还特意指出,台湾对大陆的经济发展“有贡献”,这一说法被外界解读为“软化口风”,也被绿营部分人士视为“低头示弱”。此举虽有安抚之意,但对岛内深绿支持者而言,却是一记难堪的耳光。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赖清德原本打算“低调处理”外访计划,结果却被蓝营率先曝光。联合报与联合新闻网连续几天密集报道,揭示民进党内部存在信息泄露,甚至怀疑有“内鬼”从中作梗。
岛内政坛因此陷入新一轮权力斗争,罢免与反罢免的攻防战在7月底全面展开。民进党本打算借“过境外交”转移岛内焦点,却反被反噬。
与此同时,岛内民众对于“金援外交”的质疑声持续升高。媒体爆料称,为换取美方“过境礼遇”,台湾可能以主权基金形式购买美债,采购50架波音飞机,并对美猪、美牛进一步开放进口。
此外,投资阿拉斯加天然气管道、继续台积电赴美扩厂等计划也在台面下秘密筹划。这些巨额资金的流向与目的,成为岛内舆论的攻击焦点。
有人批评赖清德为了一场“政治秀”,不惜砸下百亿美元“过路费”,换来的却是一句“旅客”的冷漠称呼。这一反差让不少民众感到愤怒与羞辱,认为民进党当局一味讨好美国,最终却被当作筹码对待。还有媒体直言,台湾正逐步沦为美国产品的倾销市场,经济自主性正被一点一滴蚕食。
更严重的是安全与军事层面的警讯。7月16日,大陆海警船出现在东沙岛附近海域,距离仅20海里,被解读为对赖清德“出岛计划”的明确警告。
而岛内“汉光41号”军演恰逢台风来袭,政府却坚持演习优先,导致南部水灾应对不力,台南更被批“放弃灾民”。这一切使得赖清德支持度持续下滑,根据民调数据,他的满意度比前期下跌了5.8%,陷入“死亡交叉”。
更令人玩味的是,岛内政坛另一重量级人物——海军司令唐华突然“消失”。有消息称他曾劝赖清德不要贸然“出岛”,结果疑似被边缘化甚至调职。此事虽未官方证实,但在岛内引发不小波澜,成为舆论关注的新焦点。
从外交角力到内部博弈,从经济代价到舆论反弹,这场“过境风波”早已超越纯粹的行程安排,而成为一场多层次、多角度的政治试炼。
美方的“旅客”措辞不仅打破惯例,更无声地传递出其真实态度:不愿为台湾背书,却想从中牟利。中方的多轮表态既体现原则底线,也展示了应对“谋独挑衅”的坚定与策略。
岛内政治人物在这场风暴中各自盘算,民进党想用“外交突破”掩盖内政困局,蓝营则趁机揭露其“撒币求荣”的真面目,民众则在一片混乱中看清现实:美国永远只会为自身利益行事,不会为台湾承担任何风险。
赖清德意图通过“过境”谋求外交加分,却没想到被美方用一句“旅客”划清界限,被大陆反制步步紧逼,被岛内政敌揭短羞辱,最终陷入“高开低走”的困局。
这一切,不仅是一次失败的操作,更是一记响亮的警钟,提醒着台湾民众与政客:以“台独”之名倚美谋进,注定是一条不归之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