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前一天还好好的,吃了点东西或者接触了某些物品后,突然就开始肚子疼、拉肚子,甚至上吐下泻?去医院一查,很可能就是肠炎在作祟。其实,很多时候肠炎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我们身边一些不起眼的物品在暗中 “搞鬼”。它们就像隐藏的 “元凶”,悄悄破坏着我们肠道的健康,让肠炎趁虚而入。
这些物品如何让肠炎找上门
生活中,有 4 样物品与肠炎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很多人平时不注意,不知不觉就被它们伤害了肠道。
长期不清洗的餐具。有些人家的筷子、勺子用了很久都不彻底清洗,上面沾满了食物残渣和细菌。尤其是木质筷子,缝隙里藏着的细菌在潮湿环境下疯狂繁殖,每次用这样的餐具吃饭,就相当于把大量细菌送进了肠道,时间一长,肠道黏膜被细菌反复刺激,就容易引发炎症,出现肚子疼、腹泻等肠炎症状。
反复使用的塑料袋。很多人买菜、装剩菜都会用同一个塑料袋,觉得这样环保。但你知道吗?塑料袋在反复使用过程中,表面会沾染各种灰尘、细菌,甚至还有菜市场里的污水残留。用它装食物,特别是热的剩菜时,塑料袋里的有害物质和细菌会附着在食物上,吃进肚子后直接刺激肠道,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引发肠炎。
久放未干的抹布。厨房和餐桌用的抹布如果洗完没晾干就堆在角落,潮湿的环境会变成细菌的 “培养皿”。擦桌子时,抹布上的细菌会转移到餐具和食物上,进而进入肠道。尤其是擦过生肉、剩菜的抹布,若没及时清洁晾晒,细菌数量能在几小时内翻几十倍,很容易让肠道 “中招”。
肠道菌群的 “平衡战” 被这些物品打破
我们的肠道里住着大量的细菌,这些细菌有好有坏,正常情况下它们能和平相处,维持着肠道的健康,这就是肠道菌群的平衡。但前面提到的那 4 样物品,却会破坏这种平衡。
长期不清洗的餐具、反复使用的塑料袋、久放未干的抹布带来的有害细菌,会在肠道里大量繁殖,挤压有益细菌的生存空间。就像一场 “领地争夺战”,有害细菌占了上风,肠道的防御能力就会下降,肠炎自然就容易发生。
另外,还有一样容易被忽视的物品是久放不换的洗碗布。洗碗布每天接触各种油污和食物残渣,如果不经常更换,上面的细菌数量会多到惊人。用这样的洗碗布擦完餐具,餐具上还是会残留大量细菌,进而影响肠道菌群平衡,为肠炎的发生埋下隐患。
生活习惯如何影响肠道对 “元凶” 的抵抗力
除了这些物品本身,我们的生活习惯也会影响肠道对这些 “元凶” 的抵抗力。如果平时总是熬夜、压力过大,肠道的免疫力就会下降,这时候那些有害物品带来的细菌就更容易 “得逞”,引发肠炎。
相反,保持规律的作息、适当运动,能让肠道处于健康状态,增强对细菌的抵抗能力。即使不小心接触了那些有细菌的物品,肠道也能更好地 “抵御外敌”,减少肠炎发生的可能。
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注意物品的清洁频率。比如餐具最好每天用热水烫洗,每周进行一次彻底消毒;塑料袋尽量不要反复用来装食物;抹布每次用完后及时用热水冲洗并晾干,洗碗布最好每半个月更换一次。这些小习惯能有效减少细菌的滋生,保护肠道健康。
总之,想要远离肠炎,就要对这 4 样物品提高警惕,同时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让肠道始终处于健康的状态,不给肠炎任何可乘之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