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航/文
1、
前几天和小米的朋友喝酒,听他们说,小米内部每周都会搜集一个情绪周报,通过飞书文档的形式内部分享,每周梳理最重要的几个热点新闻,例如宏观大事、热会大热点(例如年初的DeepSeek、哪吒电影),还有行业情绪,例如反内卷等。
据说这个情绪周报对于小米的业务帮助很大,做营销和传播的部门可以根据这个设置传播议题,公司高管也可以根据这个来参考公司策略和产品策略。
我觉得这件事情非常有意思,在短视频和算法的时代,“情绪”的价值,正在越来越重要。
做产品的要懂社会情绪,做营销的要懂社会情绪,做投资的也要懂社会情绪。
2、
在短视频和算法时代到来以前,电视、报纸这种大众媒体是传播的中心节点,大众媒体的核心关键词是“专业”、“客观”、“理性”。但是在社交网络和算法的时代,流量的核心密码是“情绪”。
美国人又在卡中国的脖子,这是愤怒的情绪。
听说有一个XX技术国产突破了,这是喜悦的情绪。
华为被美国打压了很久,突然把芯片搞出来了,这是“爽”的情绪,也就是一种被压抑已久的诉求突然得到释放。
中产破产三件套,这是焦虑的情绪……
这几年,“打工人”、“牛马”这些词开始变得越来越热,这就说明在水面下,劳工人群对于资本和企业压榨的不满,已经积累的一个相当突出的情绪临界点。
所以成功的短视频作者,往往一个视频表达一个突出情绪,而不像传统媒体那样,长篇大论,左边讲一讲右边讲一讲,最后中和在一起,半天讲不出明确结论,也没有表达明确的情绪。
3、
任何超级大号的崛起,本质上都代表了一个相当大众的社会情绪的崛起。
咪蒙的崛起代表者女权主义群体的壮大,卢克文的崛起代表小镇青年群体的诉求,而吴晓波频道的崛起则代表商界精英的立场……
任何电影能够成为一部票房大卖的超级电影,通常也迎合了某种大众的社会情绪。
《战狼》、《长津湖》系列电影票房大卖,表达的是,中国的实力慢慢起来了,中国人不再能忍受,继续在国外被欺负的社会情绪……
而《哪吒》电影的爆火,则表达出了年轻人对命运枷锁的集体反抗和渴望破局的情绪。
你可以理解,这有点像美国的选举逻辑,在美国要选总统,首先也是要去计算各个社会情绪、社会人群的人口基数,比如万斯所代表的美国失意白人群体,和民主党所代表的外来移民群体,谁的人口基数更大?
4、
在短视频和社交网络出现以后,各种潜在情绪会被极速放大。
情绪是理性的反面,社会情绪,尤其是针对某个事件的短期情绪,往往会呈现非理性特征。在公关里面有一个“24小时非理性”原则,意思是,在负面舆情发生的前24小时,公众就是有一股非理性的情绪要集中宣泄,公众骂你,你就先听着,先忍着,千万不要去就细节和公众辩论。
但是有许多情绪,往往是长期的持续情绪,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例如马云和柳传志等在传统媒体时代形象很好的企业家,在最近几年在年轻人当中的口碑突然急转直下,这种情绪绝不是在一两天之内突然发生的,而是在B站的弹幕里、在微信聊天群里、再微博的评论区里已经发酵已久的一种水下情绪。
有的时候,在传统媒体时代被压抑的越狠的社会情绪,突然在网络上集中爆发时,就会爆发的格外猛烈。
所以,那些公关团队和政府事务团队压制负面、删帖删的越厉害的公司,在他们集中爆发大规模负面舆情时,就会爆发的越猛烈。因为此前一些情绪没有得到很好的有效排泄。你的堤坝建的越高,有一天溃堤的时候洪水就会越猛烈。
对于企业来说,及时研究、分析在水下还没有爆发的大众情绪,以后是必修课。
这种分析可以包括分析抖音热榜、微博热搜榜、微信公众号爆文、B站热门等来实现,也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和用户访谈来实现。
社会情绪分析,以后也许是一门显学。
 ![]()
作者:曾航 ,资深媒体人,军武科技CEO,旗下有知名账号军武次位面、星海情报局、杨叔洞察、测评界的野路子等。曾任21世纪经济报道资深记者,著有《一只iPhone的全球之旅》、《移动的帝国》、《大国锁钥》等书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