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悲剧故事,启迪喜剧人生。
在文学中领悟,在生活中成长。
经典文学作品不仅意识到人生受苦的必然性,更意识到战胜苦难的必要性。在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坚韧和悲壮中,经典文学作品总是把荣誉的光环和生命的尊严赋予那些不甘于卑贱苟活的伟大灵魂。
当我们在经典文学作品中懂得了这些做人的要义,习得了这些做人的品质时,我们的生命就一定会焕发出无限的生机,我们的人生就一定会有所不同。
文学与生活:
英语短篇小说名篇翻译与赏析
代显梅 编著
出版时间:2025年5月
ISBN:978-7-300-33958-0
2024年10月25—27日,由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的第八届英语文学专题研讨会,邀请国内知名英语文学学者如陆建德老师、王守仁老师等就“文学教育、自省精神与公共价值”发表主旨演讲。他们就文学中的真、善、美如何把某一社会的公共价值提升到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文学教育如何把学生从抽象的概念中解放出来,文学作品如何培养学生面对复杂的人性和人生,做了深入浅出的发言,引起了与会师生的强烈共鸣。
这就向中国的外国文学教育者和研究者传递出一个重要信息:文学经典阅读从来都不是作家和学者书斋里的自娱自乐,而是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经典作家总是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把古往今来人类共享的价值用审美的形式传递给读者,帮助人们相信精神生活与情感价值的重要性。
亨利·詹姆斯在《小说的艺术》(1884)中写道:“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讲,一部小说是对生活的个人而直接的印象:首先,印象的强度决定了作品的价值。”
可见,文学源于生活,经典文学因其印象的强度和心灵境界的深远而对生活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美国当代文学批评家哈罗德 · 布鲁姆在《短篇小说家与作品》的前言中写道:“莎士比亚可以代表最高文学造诣的最良善效用:倘若真正理解了,它能够治愈每个社会所固有的一些暴力。”在谈到美国诗人惠特曼诗歌的人文价值时,布鲁姆指出:“阅读惠特曼,真正理解了惠特曼,能够使你学会自助,学会治愈你的意识创伤。”
终生致力于揭示文学经典的审美价值与人文精神的布鲁姆告诉我们,文学批评的社会功能在于以鉴赏的方式参与公众活动,“我将文学批评的功能多半看作鉴赏”,“文学批评是个人的行动,也是公众的行动”。简言之,经典文学作品的治愈力量在于,通过鉴赏其成功秘密,挖掘其审美之维,培养读者的审美辨别力和文字解读力,以此传递文学作品的人文精神,实现文学作品的社会价值。
【经典文学作品的特质】
刘象愚教授在“西方现代批评经典译丛”总序(二)中精辟地总结了经典的四个特质,即内容的丰富性、实质的创造性、时空的跨越性和无限的可读性。我们在此基础上添加文学的修辞艺术和留白,来总结经典文学作品的特质,这正是本书所选的十篇英语短篇小说所具有的经典特色。
第一是内容的丰富性。刘象愚指出:“所谓丰富性,是指经典应该涉及人类社会、文化、人生、自然和宇宙的一些重大的思想和观念,这些思想与观念的对话和论证能够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社会的完善,参与人类文化传统的形成与积累,并积极地丰富和有益于人类生活。”本书所选的约瑟夫 · 康拉德的故事《埃米 · 福斯特》触及的就是现代人漂泊无依的命运,在探索构成现代人的命运之网时,康拉德不仅继承了古希腊悲剧作家对于神秘的自然力量的意识,而且补充进了他对社会环境和个人主观能动性的觉察。这些主客观因素一起左右着康拉德的主人公的命运走向,生动地诠释了“人类社会、文化、人生、自然和宇宙的一些重大的思想和观念”。经典作品的这种丰富性有助于读者对复杂多变的现代生活保持一份耐心和探索精神。
第二是实质的创造性。刘象愚指出:“所谓创造性,是指经典不仅要包容尽可能多的思想观念,更重要的是,它在讨论这些思想观念时必须有所创新,而不仅仅是重复前人或他人已经说明的东西。”
这就提出了经典如何处理好传统与创新的问题。在这方面,哈罗德 · 布鲁姆进一步指出了文学经典的创新性:“一首诗、一部戏剧或一部小说无论多么急于直接表现社会关怀,它都必然是由前人的作品催生出来的。”《埃米 · 福斯特》对现代人悲剧命运的探索便是基于古希腊悲剧的传统,并融入了康拉德对悲剧命运的原创性思考。
吉卜林的《园丁》和伍尔夫的《飞蛾之死》都隐含着战争主题,但是这两个现代故事已不再是《荷马史诗》对战争英雄的称颂,而转入对平凡生命在日常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存在尊严的欣赏,并提醒战争造成的毁灭性后果。可以说,前人的作品催生了新时代的经典文学,新时代的经典文学又刷新了前人的悲剧观念与战争观念。
第三是时空的跨越性。刘象愚指出:“所谓跨越时空性,是说经典应该总是与现实的社会生活紧密相关。过去任何时代的经典,其旺盛的生命力都表现在它总是现在时,总是与当代息息相关。因此,经典的这种跨越性也可以称为当代性。”
经典作品因为直击人性而永远与当代生活相关联,可以跨越时空与所有读者进行心灵对话。霍桑的故事《拉帕西尼的女儿》中涉及的科技伦理、同行之间的恶性竞争、家庭教育的错误理念仍然是我们的时代问题。这些主题不仅承接了玛丽·雪莱的小说《弗兰肯斯坦》(1818)的科学伦理思想,而且又被 AI 时代的石黑一雄在其小说《克拉拉与太阳》(2021)中继续书写。这些作品都是在科技发展的背景下,作家对人性的忧思,是人文价值的体现。
第四是无限的可读性。刘象愚指出:“所谓无限的可读性,是说一部经典应该经得起一读再读,经得起众多人的阅读,经得起所有时代的阅读。从读者的体验来看,经典是那些能够启蒙益智、陶冶情操的书;能够使人在精神上变得成熟和深邃的书;能够使人或惊奇、或震撼、或愉悦的书;能够使人一旦读后便爱不释手或永生难忘的书;能够让人总想再读而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收获的书。”
可见,经典作品是常读常新的,随着读者人生阅历与知识的不断增加而呈现出更深邃的内涵。T.S. 艾略特说:“过去因现在而改变正如现在为过去所指引。”
经典作品无限的可读性正在于文本的意义在过去与现在的互动中不断地翻新和生成。爱德华·萨义德认为,“对一部经典作品的每一次阅读和解释都在当下把它重新激活,提供一个再次阅读它的契机,使得现代的、新的东西一起处于一个宽阔的历史境域”。
博尔赫斯在《论经典》一文的开始就写道:“经典作品是一个民族或几个民族长期以来决心阅读的书籍,仿佛它的全部内容像宇宙一般深邃,不可避免,经过深思熟虑,并且可以做出无穷无尽的解释。”
詹姆斯·乔伊斯的故事《死者》就因为把生死之间的冲突与交融写得浑然一体,从而呈现出动态而立体的人物形象,展现人与自然、过去、社会、家庭、自我从冲突达到和谐的多重生态意识,涉及个人身份、文化传统、爱情婚姻、生死哲学、意识流变等问题。作品的意义就像生活本身的意义一样难以穷尽,因此具有无限的可读性。
第五是修辞艺术。文学之所以是文学,首先在于它是一种言说方式,包含着独特的叙述策略和修辞技巧。在故事中,谁在说话的叙事视角至关重要,叙述者是否可靠决定了读者对作品内容的批评距离的远近。不可靠的叙事人(如《抄写员巴特比:一个华尔街的故事》中的老板)让读者对其所讲内容保持一份警惕;可靠的叙事人(如《真品》中的艺术家)让读者在信任中获得启迪。其次,经典文学是一门修辞艺术,它充满独具匠心的词汇,美妙和谐的音韵与节奏,音韵多由英文的押头韵和尾韵或半押韵单词组成,节奏多由插入语、平行句或标点符号组成。辨别这些语言要素为作品丰富的内涵所做的贡献,也就能更好地欣赏作者独具匠心的语言魅力。
经典文学的语言还有类比、隐喻、象征、拟人、反讽等修辞技巧,这些修辞手法的使用让文学的语言微妙含蓄,让作品的意义含混驳杂,使作品生动地呈现了人性与人生的复杂性。
第六是留白。经典文学作品像伟大的绘画艺术一样多以留白来展示人文价值,文学作品的留白为读者提供了充分的想象空间和参与意义创造的空间。在凯瑟琳 · 曼斯菲尔德的故事《理想之家》中,主人公尼夫老先生在经历了回家的孤独感之后,突然意识到“一直都有某个可怕的错误”,但是这“可怕的错误”究竟是什么,他并没有去追究。这种不求甚解的粗疏符合一个不重视精神生活的商人形象。也许正是他在这个问题上的得过且过,才铸成了家庭教育的失败和自己在家里的疏离感,但这些答案都由读者自己去想象和补白,叙事人对此保持缄默。这种艺术的留白鼓励读者凭借自己的人生经验去继续创造作品的意义。
概言之,经典文学作品的这六种特质不仅是其经久不衰的成功秘诀,而且导致了这类文学作品阅读的难度。假如读者能克服阅读的困难或者在鉴赏文章的引领下读懂这些有一定难度的作品,必然会从中获得深层次的精神愉悦与鉴赏文学语言艺术能力的提高,让流溢在经典文学作品中的真、善、美成为精神友伴和生活向导。
内容简介
本书选取英语国家的十位经典小说家的十个经典短篇小说,尝试翻译与解析。从1843年美国作家霍桑的《拉帕西尼的女儿》到1942年弗吉尼亚·伍尔夫的《飞蛾之死》,时间跨度100年,空间覆盖大西洋两岸的英美文学家和大洋洲的新西兰文学家,主题涵盖科学伦理、战争创伤、家庭危机、爱情异化、生命哲学与精神疾病等等,100年之内的西方世界发展变化及其对西方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造成的影响尽在其中。
阅读这些故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现代世界,更好地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珍惜中国几千年文明留下的生存与发展智慧,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提高我们在新世界里的文化担当和使命感。
作者简介
代显梅,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博士。出版学术专著四部、译著一部,在国内外专业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三项,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一项。为本科生、硕博研究生开设的课程主要有 “世界文明史”、 “英语短篇小说选读”、 “美国经典小说研究”、“十九世纪美国小说”、“亨利·詹姆斯” 专题、“希里斯·米勒” 专题、“西方悲剧理论”专题、“个人与传统才能” 专题等。
本书目录
左滑解锁更多相片
黄灯×杨庆祥×许道军×叶伟民×刁克利
大咖云集,创写盛事,
邀您共同探讨
作家培养与AI时代的创意写作
选购创意写作指南
阅读更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