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旺是我国固有领土,是藏南地区的一个战略重镇,但1962年却被印度趁机侵占至今,达旺距离中印实控线近在咫尺,被印度视为与中国边境东段博弈的关键支点之一,那么,达旺究竟有何战略价值?如今现状又如何呢?
![]()
达旺的战略价值
达旺地区位于不丹以东、伪麦克马洪线与喜马拉雅山脊线之间,在达旺地区真正的喜马拉雅山脊分水岭实际上是西山口一线,印度称其为色拉。达旺面积近2200平方公里,属于藏南门隅地区的一部分,狭义上这一地区指的是达旺寺周边,属于一个小市镇,这里地势北高南低,平均海拔高达3500米,达旺曲与娘江曲在此交汇形成了自然条件优越的冲积平原,其中心达旺镇面积仅5平方公里,达旺曲从城中南面流淌而过。这种地理条件,也为达旺的农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因此这里也是藏南开发较早的富饶地区。
达旺自古便是我国固有领土,这里是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诞生地,因此宗教地位非常高,被视为是藏传佛教圣地和门巴族文化核心。清朝时期,西藏地方在门隅地区设立政教统治机构-达旺细哲,清朝驻藏大臣还会定期对达旺进行巡视,进行驻军和征收赋税等活动。
![]()
但因英国殖民时期沿喜马拉雅山脊划下的麦克马洪线,导致位于这条伪界线以西的达旺,也被非法划入了英属印度,印度独立后,继续依托所谓麦克马洪线对藏南提出主权。并在1951年逐渐侵占达旺,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中,我国曾成功收复藏南,但单方面后撤时,印度找准时机返回藏南,并在此非法设为“阿鲁纳恰尔邦”,进行所谓行政管辖,达旺也被印度划分出达旺城,成为其伪邦达旺区首府。但我国对藏南也进行了合法且详细的区划调整,将这部分9万平方公里领土划在了西藏的山南和林芝境内,达旺则是山南错那市下辖地区。
达旺战略价值巨大,该地区处于青藏高原进入阿萨姆平原的咽喉之处,是西藏腹地拉萨,南下进入印度东北部的最便捷通道,同时因处于西藏错那、藏南地区、印度阿萨姆邦以及不丹之间,形成了地理上的关键锁钥,有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加上这里地势相对平坦,沿河谷可构建“低地通道”,成为青藏高原与南亚次大陆之间的有效战略走廊,可对印度本土形成直接战略威慑,我国甚至可以以此为支点与亚东县形成联动,对西里古里走廊形成钳制态势。因此,自1962年之后这里便成为了中印博弈的焦点,并在这里进行了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移民政策,那么,如今达旺怎么样了呢?
![]()
达旺现状
达旺自古便是门巴族主要聚居地,另还有珞巴族、康巴族等信仰藏传佛教的部族,但印度多年来的移民也使得这里居住着信仰印度教的诺特族等人口,其目的便是为了通过文化和宗教渗透,改变当地人口结构,加强对达旺,包括侵占大部分藏南领土的控制,不过,这里门巴族仍占大部分人口。
在基础建设和战略部署上,达旺作为印度在中印边境东段的重要前沿阵地,在此进行了大量兵力和装备部署,但由于这里地形崎岖,印度北上抵达达旺十分艰难,尤其是冬季面临着补给线中断的严峻挑战,因此该国在色拉山口建设了一条色拉隧道,将达旺与阿萨姆邦提斯浦尔之间的通行时间缩短至1小时,以便于能够全天候向边境投送兵力和物资。
另外,印度还计划拨款4000亿卢比,折合人民币也就是342.8亿,建设升级全长1637公里横向贯通藏南的高速公路,试图强化对该地区的控制。
![]()
但在中印边境,我国也早已建立了远比印度更加完善的立体化防御体系,比如通过建设墨脱公路,强化了我国在喜马拉雅山以南的行动效率,通过加速推进川藏铁路建设,与林芝、日喀则机场形成陆空联动,可大幅提升投送能力,另外,我国近年来还在不断公开公布藏南标准地名,其中达旺地区就公布了13个地名,并且保留了德让宗、勒布沟门等传统藏语地名,为日后的边境谈判提供重要法理依据。
未来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和推进,达旺包括整个藏南都将回归历史与法理的正确轨道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