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川渝文明实践共建|两地三村群众从“肩并肩”到“手拉手”

0
分享至

编者按:

用脚步丈量“一廊四带”的建设成效,用镜头捕捉文明实践的生动场景,用文字记录两地协同推进的创新举措。近日,由重庆市委宣传部、四川省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巴蜀同脉 文明同行”川渝新时代文明实践“一廊四带”建设媒体采访活动正式启动。

即日起,跟随上游新闻记者的视角,一起挖掘川渝两地联合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经验做法,感受一年来两地文明实践协同发展成果。


媒体采访团现场参观川渝两地三村联合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成效。

7月15日下午,川渝新时代文明实践“一廊四带”建设媒体采访团走进重庆万州的山村硝水村,实地探访其与毗邻的四川两个村镇“破界共治”,联合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新成效。

硝水村地处余家镇西北边陲,北临开江县兰草沟村,南临开江县山溪口村,地形呈扇形分布,四面环山、山水相连。为抢抓“川东北渝东北新时代文明实践带”建设机遇,余家镇主动与毗邻的开江县长岭镇、广福镇沟通对接,整合川渝两地3村资源打造“1个中心站+6个院落文明实践点”。

不同省市的三个村如何共同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硝水村党支部书记、新时代文明实践联合服务站站长范顺友用四个字解释——四维联建,即组织联建、产业联兴、服务联享、跨村联治。

“常交流、勤互动,村民间的感情更好了,过去是‘肩并肩’,现在是‘手拉手’。”范顺友举例说,村里修路和实施储备林防护项目,均得到毗邻的四川村镇的支持,两地村民间的矛盾调解也轻松不少。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三地村民“走”得越来越勤,“聊”得越来越欢,“抱”得越来越紧。

上游新闻记者在村里了解到,硝水村绿色产业正蓬勃发展,目前百亩晚熟粉黛李投产,400亩药材粮食间种见效,600亩高山生态茶园已成规模。尤其是在四川茶叶专家和种茶大户的技术和销路加持下,生态茶园已渐渐变成村里的优势产业,茶叶也因品质高、品相好,卖出了好价钱。

“目前已带动两地高山生态绿茶规模种植500余亩,村民增收60余万元,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3.4万元。”范顺友说。

今年元旦节前,三个村开展了首届“联合村晚”,共同选送小品、舞蹈、歌曲等节目13个,吸引川渝两地群众600余人观看。

“这样的活动要多办,三地村民在欢声笑语中,感情也更好了。”四川省开江县兰草沟村的村民汪东兰说。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广泛征集两地三村村民意见建议基础上,共商、共议、共用212字联合《村规民约》,并于2024年10月23日起正式实施。由此,两地三村联合开展抵制“无事酒”,组织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宣讲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已劝停“无事酒”8起。

此外,两地三村还同步提供养老扶困、事项代办、川渝通办等便民服务,让三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高效的服务。

上游新闻记者 郭发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上游新闻 incentive-icons
上游新闻
重庆“门户级”新闻客户端
232567文章数 58395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