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前一天老头透支180万信用卡,9家催收公司齐摇头:这钱收不回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声明:本文基于真实社会现象进行文学化改编,人物姓名均为化名,细节经过艺术处理。

"王总,您真的要这么做吗?"秘书小李颤抖着声音问道。

"都准备了三十年,还差这最后一步吗?"老王头也不抬,继续在手机上操作着什么,"明天我就彻底自由了。"

"可是这样做的后果..."

"后果?"老王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狡黠,"小李,有些账,不是你想象的那样算的。"

手机屏幕上,一连串的转账记录在不断刷新,数字大得让人眩晕。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01

王建国推开办公室的门,习惯性地看了看墙上的日历。2024年3月15日,距离他正式退休还有一天。

这间不到十平米的办公室,他待了整整三十年。桌上那台老式台式电脑还是五年前配的,键盘上的字母都磨得看不清了。墙角的饮水机发出轻微的嗡嗡声,这声音陪伴了他无数个加班的夜晚。

"老王,明天就退休了,今天可以早点走。"同事老李探过头来,脸上带着羡慕的笑容,"晚上要不要聚一聚?庆祝一下?"

王建国摆摆手:"不了,家里还有事。"

他确实有事。妻子张秀兰的病又严重了,上个月住院花了三万多,医保报销完自己还得承担一万五。儿子王小军刚买了房,每月房贷八千,工资却只有一万二,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每次儿子打电话,都能听出话里的疲惫。

王建国掏出手机,翻看着银行短信。工资卡里的余额:4327元。这就是他全部的流动资产了。

三十年国企工作,王建国的工资不高,扣完五险一金到手也就四千多。这些年除了基本生活开销,剩下的钱都贴补给了家里。妻子的药费、儿子的生活费、偶尔的人情往来,每一分钱都算得清清楚楚。

他算过,等退休后,养老金估计也就三千多一点。如果妻子的病情恶化,如果儿子遇到什么意外,这点钱根本不够用。

"够用吗?"王建国自言自语,目光落在桌边那个老旧的文件袋上。

那个文件袋跟了他很多年,里面装着一些特殊的文件。同事们都以为是工作资料,只有王建国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

手机响了,是个陌生号码。

"喂,王先生吗?我是招商银行客户经理小刘,我们银行推出了一款高端信用卡,额度最高可达五十万..."

王建国愣了一下。平时这种推销电话他都会直接挂掉,银行的客户经理们也从来没有主动联系过他这样的普通工人。但这次不知道为什么,他竟然说:"你说详细点。"

"王先生,根据我们的评估,您的信用记录非常好,工作稳定,在我们系统里显示为优质客户。这张白金卡不仅额度高,还有很多增值服务,比如机场贵宾厅、医疗绿色通道..."

"我考虑考虑。"王建国挂了电话。

他坐在椅子上发呆。优质客户?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被银行这样评价。三十年来,他按时还款,从不逾期,信用记录确实很好。但他也从来没有申请过大额信用卡,银行凭什么主动找上门?

下班时间到了,王建国收拾好东西准备离开。经过银行门口时,他鬼使神差地走了进去。

"您好,请问办理信用卡需要什么条件?"他问柜台的小姑娘。

小姑娘热情地递过来一堆宣传单:"叔叔,您是要办哪种卡?我们有普通卡、金卡、白金卡,不同卡种额度和服务都不一样。"

王建国的目光被额度最高的白金卡吸引:"这个需要什么条件?"

"白金卡啊,这个需要您提供收入证明、工作证明,还有资产证明。像您这个年纪,如果有房产的话,申请会比较容易通过。"

王建国从包里掏出早就准备好的文件。工作证明、收入证明、房产证复印件,甚至还有近三年的银行流水。这些文件他平时都随身带着,因为某些特殊原因。

小姑娘仔细看了看:"叔叔,您这工作挺稳定的啊,国企财务岗位。这房子地段也不错,现在得值个七八十万吧?"

"差不多。"王建国点头。房子是2000年单位分的,地段确实不错,这些年涨了不少。

"那没问题,您这条件办白金卡绰绰有余。我们这就给您办理。"

填表的时候,王建国很仔细。职业一栏,他写的是"国企财务主管"而不是"普通职工"。月收入一栏,他写的是税前收入加上年终奖的平均数。每一项都是真实的,只是表述更加"优化"。

一周后,王建国收到了第一张信用卡,额度二十万。拿着这张金灿灿的卡片,他有种说不出的感觉。二十万,这是他两年的工资总和。

接下来的日子里,王建国仿佛变了个人。他开始主动接听银行的推销电话,不再像以前那样直接拒绝。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一家家银行的客户经理都主动联系他。

"王先生,您在我们银行的信用记录很好,我们可以为您提供更高额度的信用卡..."

"王先生,考虑到您的优质客户身份,我们特别推出了专属信用卡产品..."

王建国学会了包装自己。在申请表上,他巧妙地写着"国企中层管理人员",而不是"普通职工"。房产估值写的是"市场价格"而不是"购买价格"。工作年限强调"稳定就业32年"。

每一项都是真实的,但组合起来就让他看起来像个标准的"优质客户"。

妻子张秀兰最先注意到异常。

"老王,你最近总是接电话,还神神秘秘的。"她担心地问,"不会是遇到什么麻烦了吧?"

"没事,就是银行的人老是打电话推销信用卡。"王建国搪塞道。

"你又不买大件东西,要信用卡干什么?"

"以备不时之需嘛。你的病随时可能需要大笔费用,小军买房也需要钱,咱们总不能每次都束手无策。"

张秀兰想想也有道理,就没再追问。

不到两个月,王建国手里就有了九张信用卡。招商银行50万,工商银行30万,建设银行25万,中信银行20万,光大银行15万,平安银行18万,广发银行12万,华夏银行10万,浦发银行8万。

总额度188万。

王建国坐在办公室里,把九张卡摆成扇形放在桌上。阳光透过百叶窗洒在卡片上,金属质感的表面反射出刺眼的光芒。188万,这个数字让他有些眩晕。这比他三十年的工资总和还多。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老王,你最近是不是有什么心事?"同事老李关心地问,"总看见你拿着手机在那算什么,脸色也不太好。"

"没事,就是算算退休后的生活费,看看够不够用。"王建国收起手机。

他确实在算,但算的不是生活费,而是怎样最有效地把这188万全部刷完。

王建国心里很清楚,以他的经济状况,这些钱是不可能还上的。但他必须这么做,这是他30年来一直在等待的时刻。

02

王建国开始了他的"消费计划"。

第一笔大额消费是给妻子买了一条金项链,价值三万八千元。

"老王,你疯了?"张秀兰看着项链盒子,几乎不敢相信,"这得多少钱?咱们哪来的钱买这个?"

"别担心,是单位的福利。"王建国撒谎的时候连眼都不眨,"快退休了,单位给老员工一些补贴,正好趁着金价便宜买点金子保值。"

张秀兰半信半疑,但看到王建国认真的表情,也就没再追问。毕竟这么多年来,王建国从来没有过什么大的花销,偶尔买个稍微贵点的东西也是情理之中。

接下来的日子里,王建国的消费变得频繁起来。

他给儿子买了一台最新款的苹果电脑,价值两万多。儿子王小军打电话问起,他说是公司淘汰下来的设备,内部价处理。

他给自己买了一套高档西装,说是为了退休典礼准备的。又买了一块价值八万的手表,说是朋友托他代买的。

每一笔消费都有合理的解释,每一个谎言都说得自然而然。

更大胆的操作是投资。王建国开始购买各种理财产品,有的是银行推荐的,有的是网上找到的。股票、基金、期货,甚至还买了一些数字货币。

"王先生,您最近的投资很活跃啊。"银行的理财经理小陈笑着说,"不过要注意风险控制,投资有风险嘛。"

"我知道。"王建国点头,"就是想趁着退休前试试水,反正钱闲着也是闲着。"

小陈不知道的是,王建国买这些理财产品,从来没想过要赚钱。他只是需要一个合理的渠道把信用卡的额度消耗掉。

三个月内,188万额度被他刷得一干二净。

银行的态度开始发生变化。最初,各家银行都把王建国当作优质客户,客户经理隔三差五就打电话问候,推荐各种增值服务。

"王先生,我们推出了新的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可达8%..."

"王先生,考虑办理我们的金卡升级服务吗?可以享受更多优惠..."

但随着还款日期临近,电话的内容开始变了。

"王先生,您本期账单金额较大,需要提醒您按时还款。逾期的话会影响信用记录..."

"王先生,我们检测到您最近消费较为频繁,请注意控制风险,合理使用信用卡..."

第一个还款日到了。

王建国只还了最低还款额。招商银行50万的账单,他只还了5000元。

客户经理小刘慌了:"王先生,您怎么只还最低还款额?这样下去利息很高的,建议您尽快全额还款。"

"暂时没那么多钱。"王建国的回答很平静。

"没钱?"小刘愣住了,"可是您之前的消费能力很强啊,怎么会没钱还款?"

"花完了就是没钱了。"

第二个月,第三个月,都是如此。每家银行王建国都只还最低还款额,而且还款金额越来越少。

银行开始着急了。

"王先生,您连续几个月只还最低还款额,利息和手续费已经很高了。按照您目前的还款速度,这笔债务永远都还不完..."

王建国的回答让客户经理们摸不着头脑:"我知道,但现在确实没钱。"

"可您之前不是投资了很多理财产品吗?可以赎回来还款啊。"

"都亏光了。"王建国说得云淡风轻,"投资有风险,你们不是一直这么说的吗?"

客户经理们无言以对。确实,他们一直在说投资有风险,但没想到有人能亏得这么彻底。

逾期三个月后,银行正式启动了催收程序。

王建国接到第一个催收电话的时候,正在办公室收拾东西。明天就是他正式退休的日子了。

"王建国先生,我是中诚催收公司的李经理。您在招商银行的信用卡已经逾期三个月,目前欠款金额56万元,包括本金、利息和滞纳金。请您尽快联系我们商讨还款事宜。"

"知道了。"王建国的回答简短而平静。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王先生,您的态度让我们很困惑。五十多万不是小数目,您不能这么轻描淡写..."

"我没有轻描淡写,我只是实话实说。我确实欠了钱,也确实还不起。"

李经理愣住了。在他多年的催收经验中,很少遇到这样的"老赖"。既不否认债务,也不逃避沟通,但就是明确表示还不起钱。

"王先生,根据我们的调查,您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还有房产,怎么会还不起?"

"工作明天就退休了,房子是和老婆的共同财产,我没权利处置。至于收入..."王建国笑了,"退休金一个月三千多,您觉得够还吗?"

李经理快速计算了一下:五十六万,按照最低标准分期,一个月也得还好几万。三千多的退休金确实杯水车薪。

"那您为什么要透支这么多?"

"想给家里改善改善生活条件。"王建国的回答听起来很真诚,"老婆有病,儿子刚买房,压力很大。"

李经理放下电话,眉头紧锁。这个案子有些不对劲。

类似的电话,王建国一天要接七八个。九家银行,九家催收公司,每家都是同样的流程,同样的问题,同样的答案。

让催收员们最困惑的是王建国的态度。他配合,不逃避,甚至主动提供各种联系方式和个人信息。家庭住址、工作单位、妻子儿子的联系方式,他都毫无保留地告诉了催收公司。

但就是坚持一个观点:我确实欠钱,但我确实还不起。

03

"这老头到底是什么意思?"中诚催收公司的会议室里,几个催收员正在讨论王建国的案子。

"会不会是想赖账?"年轻的催收员小王提出疑问。

"不像。"李经理摇头,"真想赖账的人不会这么配合。而且他提供的信息都是真实的,没有任何隐瞒。家庭地址、工作单位、银行账户,甚至连身份证复印件都主动给我们了。"

"那他为什么这么有恃无恐?"

李经理敲敲桌子:"查,给我详细查查这个王建国的背景。我就不信一个普通的退休工人敢欠188万不还。"

催收公司开始了详细的背景调查。

王建国,男,1959年出生,某国有机械制造企业财务科普通职工,工龄32年,即将退休。无不良嗜好,无犯罪记录,信用记录良好。

妻子张秀兰,55岁,无业,患有慢性肾病,长期需要药物治疗。

儿子王小军,28岁,某私企职员,月薪1.2万,去年贷款买房,目前房贷余额70万。

名下资产:与妻子共有一套80平米的老房子,位于市中心,市值约78万。无车辆,无其他不动产。银行存款不足5万元。

"就这些?"李经理看着调查报告皱眉,"一个普通工人,名下没什么值钱东西,敢欠188万?"

"经理,还有个奇怪的地方。"调查员小张说,"这个王建国的信用记录非常好,三十多年来从未有过任何不良记录。按理说这种人不会突然变成老赖。"

"而且,"另一个调查员补充道,"我们调查发现,王建国这三十年来的生活非常规律。除了正常的工作和家庭开销,几乎没有任何异常的大额支出。连旅游都很少,更别说什么奢侈消费了。"

"除非..."李经理停顿了一下,"除非他知道这钱不用他还。"

这个推测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不用他还?这怎么可能?除非他死了,或者...

李经理决定亲自约见王建国。

约见地点在一家咖啡厅。王建国准时到达,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衬衫,脚上是一双有些磨损的皮鞋,看起来就像个普通的退休工人。

"王先生,我是中诚催收公司的负责人李经理。今天想和您详细谈谈还款的事。"

王建国点点头,要了一杯最便宜的美式咖啡。

"王先生,您现在欠款总额188万,这不是小数目。您真的打算一分不还?"

"我没说一分不还。"王建国的回答出乎意料,"我说的是现在还不起。"

"什么意思?"

王建国喝了一口咖啡:"李经理,您做催收这么多年,见过什么样的老赖?"

这个问题让李经理有些摸不着头脑,但他还是回答了:"形形色色都有。有恶意透支的,有遇到意外的,有生意失败的,还有纯粹想赖账的。"

"那您见过像我这样的吗?"王建国笑了,"主动配合调查,不隐瞒任何信息,但就是坚持暂时还不起钱?"

李经理仔细想了想,确实没有。大部分老赖要么逃避,要么撒谎,要么找各种借口。像王建国这样坦诚的,还真是头一次见。

"王先生,您到底想说什么?"

王建国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了一个奇怪的问题:"李经理,您知道什么情况下,欠银行的钱可以不用还吗?"

"死亡?失踪?银行破产?"李经理下意识地回答。

"还有呢?"

李经理想不出来了。在他的认知里,欠债还钱天经地义,除非极特殊情况,否则没有理由不还钱。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王建国站起身,放下十块钱咖啡钱:"李经理,给您一个建议。去查查我的档案,详细的档案。您会发现一些有意思的东西。"

说完,王建国转身离开了。

李经理愣愣地坐在原位,王建国最后那句话让他背脊发凉。

查档案?什么档案?一个普通的国企职工能有什么特殊档案?

回到公司后,李经理立即安排人去查王建国的档案。不仅是人事档案,还要查户籍档案、社保档案,甚至公安系统的档案。

两天后,调查员小张神色凝重地走进李经理的办公室。

"经理,王建国的档案查到了,但是..."小张欲言又止。

"但是什么?快说!"

"档案显示,王建国的身份有些特殊。详细情况我们查不到,但有一点可以确定,他的档案涉及机密级别。"

李经理倒吸一口冷气:"机密级别?一个普通工人的档案怎么会涉及机密?"

"这就是问题所在。"小张说,"而且我们联系了其他几家催收公司,大家都遇到了同样的问题。现在九家催收公司的负责人都要求开个会,商量一下这个案子怎么办。"

李经理意识到事情的复杂性超出了预期。一个看似普通的老赖案子,背后居然牵扯到机密档案。这让他想起了王建国最后那句话:"您会发现一些有意思的东西。"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九家催收公司的负责人在当天下午聚集在一起,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困惑和不安。

"档案查到了吗?"催收公司老总紧皱着眉头问道。

调查员小张面色凝重地点点头,手里拿着一份文件,但迟迟没有开口。

"快说啊,到底查到什么了?"催收主管急不可耐地催促道。

小张深吸了一口气,颤抖着翻开文件:"这个...这个王建国的档案..."他的声音越来越小。

"怎么了?"所有人都围了过来。

小张抬起头,脸色煞白如纸,眼中满是难以置信的震惊:"天哪...原来...原来他是..."

话还没说完,小张就瘫坐在了椅子上,文件掉在地上。

其他人看了档案后,一个个都露出了同样震惊的表情。过了良久,九个催收公司的负责人不约而同地无力地摇起了头:"完了,收不回了。"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