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当保险条款中的医学标准与现实诊断存在差距,理赔纠纷便随之而来。近期一起双耳失聪保险理赔案引发关注,被保险人听力检测显示严重受损,却因未完全符合保险合同约定的"90分贝"标准而遭拒赔。这起案件不仅关乎个体权益,更折射出保险条款医学标准与临床实践之间的鸿沟,值得深入探讨。
案情简介
2023年5月,张某因持续耳鸣、听力下降就医,经纯音测听检查显示双耳平均听阈为85分贝,医院诊断为"双耳感音神经性聋(重度)"。张某随即向承保其重大疾病保险的A保险公司申请理赔。A保险公司以保险合同明确约定"双耳失聪需平均听阈大于90分贝"为由出具拒赔通知书。张某认为其听力损失已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且多家医院诊断证明其听力障碍已达临床认定的残疾标准。保险公司则坚持合同条款优先原则,强调医学诊断标准不能替代合同约定。双方争议焦点在于:当临床诊断与保险合同医学标准不一致时,应当以何种标准作为理赔依据。
医学视角:双耳失聪的诊断标准
从医学专业角度,双耳失聪(双侧感音神经性聋)是指双耳听觉功能严重受损的状态。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平均听阈大于80分贝定义为"极重度听力损失",临床上这类患者已无法依靠残余听力进行正常交流。我国《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国家标准规定,双耳平均听阈≥91分贝即符合听力残疾二级标准。纯音测听作为诊断金标准,需要在500Hz、1000Hz、2000Hz三个语音频率下测定听阈。
本案中,张某的85分贝检测结果虽未达保险合同约定的90分贝,但已远超WHO定义的极重度标准。临床实践中,80分贝以上的听力损失患者已基本丧失言语识别能力,必须依赖助听设备或手语交流。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测听环境、设备校准状态及患者配合程度都可能导致±5分贝的检测误差。这提示保险合同机械采用某一具体分贝值作为理赔门槛,可能忽视临床诊断的复杂性和个体差异。
何帆律师解读
本案的核心法律问题在于:当保险合同约定的疾病标准与临床医学普遍认知存在差异时,应当如何认定保险责任。从保险法理角度分析,需重点考量以下三方面:
第一,格式条款的解释规则。根据《保险法》第三十条规定,采用保险人提供的格式条款订立的保险合同,对条款有争议时应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本案中"双耳失聪"的定义存在两种解释:一是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90分贝技术标准;二是参照临床医学普遍认可的极重度听力损失标准(通常为80分贝以上)。法院在类似案件中往往认为,被保险人作为普通消费者,对"失聪"的理解应基于生活常识和医学常规认知,而非专业细分标准。当保险人自行设定严于临床的标准时,应承担更严格的提示说明义务。
第二,医学标准的发展性。现代听力学已发展出多种评估体系,除纯音测听外,言语识别率、听觉脑干反应等指标同样重要。保险合同固守单一参数标准,可能违背医学发展规律。有判例指出,重大疾病保险期间往往较长,保险人以投保时的技术标准限制多年后的理赔认定,显失公平。特别是当被保险人听力损失已明显影响基本生活功能时,机械拒赔有违保险补偿初衷。
第三,举证责任的分配。根据保险法司法解释,被保险人已完成初步举证责任,证明其听力障碍程度及与保险事故的关联性。若保险人主张未达理赔标准,应举证证明其标准设定的合理性及已尽明确说明义务。实务中,法院常要求保险公司证明:该90分贝标准具有特殊医学依据;投保时已向投保人特别说明该标准与常规认知的差异;该标准不违背禁止不当获利原则。
从司法实践看,类似案件存在两种裁判路径:一是严格按合同文字执行,支持保险公司拒赔;二是运用疑义利益解释原则,认定当被保险人听力损失已达临床重度标准时,保险人不得以细微分贝差异拒赔。后者渐成趋势,尤其当被保险人能证明听力障碍已导致工作生活严重受限时。
需特别提醒的是,个案结果受多重因素影响:投保时健康告知是否完整、保险人提示说明是否充分、临床检查的全面性等。例如,有案件因被保险人同时存在噪声暴露职业史而被认定未如实告知;也有案件因保险公司未能证明90分贝标准的科学依据而败诉。被保险人在理赔时应注意保存完整诊疗记录,必要时通过司法鉴定固定听力损失程度证据。
对比案例:严格按约赔付的司法实践
在2021年某类似案件中,李某因双耳平均听阈88分贝申请理赔,法院最终支持了保险公司拒赔决定。该案特殊之处在于:1.保险合同特别用加粗字体标明"以纯音测听500Hz、1000Hz、2000Hz三个频率平均值严格大于90分贝为准";2.投保时保险公司提供了详细的听力标准说明文件并由投保人签字确认;3.被保险人存在长期未治疗的慢性中耳炎病史,可能影响听力稳定性。法院认为,当保险人对专业标准尽到充分说明义务且标准本身不违反医学基本原理时,应当尊重合同约定。
两案对比可见,裁判差异主要源于保险人履行说明义务的程度、标准设定的合理性以及被保险人的个体情况。这提示消费者在投保时应特别关注疾病定义条款,对存疑的标准要求保险公司书面解释;出险时则应全面保存医学证据,必要时通过专业律师协助维权。
结语:遇到重疾险拒赔,为什么找对律师很重要?
回到张某的案子,他的 85 分贝和条款的 90 分贝,看似只差了 5 分贝,但背后牵扯的医学判断、条款解释、证据收集,每一步都可能影响最终结果。这也是为什么说,每个保险理赔案都像 “带着细节的拼图”,少一块或者拼错一块,结果可能就完全不同。
比如张某的听力测试有没有可能存在误差?保险公司在投保时到底有没有明确说明 “90 分贝” 和临床标准的差异?这些细节,普通人可能想不到,但专业的保险理赔律师却能精准捕捉 —— 像何帆律师,既有医学背景,能看懂病历里的专业术语,知道哪些检查结果更有说服力;又当过保险公司法律顾问,清楚他们拒赔时常用的 “套路” 和背后的漏洞;更有法官经验,审理过大量保险纠纷,知道法院更关注哪些细节,能制定最有效的诉讼策略。何帆律师电话18096002027毕业于985大学法学专业,全国风险代理,免差旅费。
所以,遇到重疾险拒赔别慌,也别觉得 “条款写死了就没办法”。及时找对专业律师,把病历、合同、沟通记录等证据理清楚,才能更有把握拿回属于自己的保障。毕竟,保险拒赔的背后,往往不是 “能不能赔”,而是 “怎么证明该赔”—— 这正是专业律师能帮你做到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