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这个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去餐厅吃饭或者到景区打卡之前,先上网参考用户评价、查看评分,几乎成了大家的习惯动作。
互联网就像一个无所不知的百事通,让我们能轻松获取想要的信息。
而在网络世界里,商家们也抓住机会,通过各种渠道宣传自己,给店铺、产品或服务精心包装。
不过这其中也不乏一些不良商家,他们会制造各种假象来迷惑消费者。
今天要说的这个人,在2017年的时候,仅仅用了半年时间,就把一家根本不存在的餐厅捧到了排行榜第一名,想在这家餐厅吃饭,得排队等上几个月。
可后来人们才发现,这竟然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恶作剧...
1.
这个人叫乌巴·巴特勒,当年29岁,现在是英国的作家、记者和电影制作人。
不过他最早的身份是一名网红,是个热衷于做社会实验的整活达人,还特别喜欢恶作剧。
有次他觉得电影院里的爆米花卖得太贵,干脆自己带了一台微波炉去电影院现场制作爆米花。
还有一回,他利用社交平台的投票功能,让网友们替他做生活中的各种选择,结果被网友从英国“遥控”到了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偶尔他也会挑战一下法律的边界,跑到首相家门口楼下大唱色情歌,或者直接在国会里身披铠甲和议员们聊天,就为了验证自己的行为是否违法。
巴特勒还曾替其他餐厅写过虚假评论来换取报酬,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水军刷好评。
他甚至都没去过那些餐厅,写一条好的虚假评论就能赚十英镑。
有了这些虚假好评,那些餐厅在全球最大的点评网站“猫头鹰网”上就能得到更好的评分和排名。
在这个过程中,巴特勒惊奇地发现,尽管自己从未到过那些餐厅,但只要自己写了好评,餐厅很快就能吸引人们的目光,排名和客流量都会大幅增长。
巴特勒心里犯起了嘀咕,他决定进行一项社会实验:自己搞一家假的餐厅,然后写下假的评论,给餐厅的定位和包装多做一些看似很艺术的元素,看看这样是否也能在“猫头鹰网”的排行中占据一席之地。
2017年4月,巴特勒的假餐厅计划正式开始执行。
他要对一家没人知道地址的虚假餐厅进行全方位包装。
在宣传的时候,他给食物做精美的摆盘,可那些看起来精致无比的食物,竟然都是用海绵和剃须泡沫伪造的。
你敢信吗?
就是这些让人看了就眼前一黑的东西,居然在被人品尝前就收获了无数好评。
这也提醒我们,在尝到真正的食物之前,可别光看那些被美化过的照片,只有品尝过才有真实的评价。
2.
巴特勒的假餐厅计划开始逐步落实。
想要在“猫头鹰网”上获得排名,就得先注册餐厅。
注册需要餐厅的名称、网站、联系方式、图片、地址、菜单等等。
巴特勒居住在伦敦南部的达利奇地区,那里有一个荒废的院落,大约40平米,里面有一个小房子。
他就用这个地址进行了注册,并给餐厅取名叫“达利奇的小屋”。
在杂草丛生的院子里,他放置了两把椅子和一张桌子,厨房里添置了微波炉和烤箱,这就是餐厅的所有配置了。
拟定的就餐地点就位于这个杂草丛生的院子,不过这都不是问题,只要有照片能上传就行。
巴特勒又买了一个网站域名,做成了餐厅的官方网站,以此来提升“达利奇小屋”这家高级餐厅的可信度。
不过当时网页上只有餐厅的街区位置。
要是真的有客人慕名而来,那可就露馅儿了。
为此他还特别在网页上注明:“本餐厅只提供预约邀请服务,请利用电话和电子邮件联络。”
这么做不仅可以阻止客人上门,还能维持餐厅的神秘感,同时还能操纵预约,达到饥饿营销的效果。
联系方式很容易搞定,巴特勒直接买了个新手机和通讯卡。
这些问题都解决之后,接下来就是菜单了。
他知道现在人们喜欢看起来很文艺清新的食物,这样会让他们感觉自己与众不同。
于是他索性做了一份看起来很特别的菜单,餐厅特色就是用人的情绪来为每道菜取名,例如“爱情欲深沉”“舒适快乐”等等,还声称厨师也可以根据食客的心情和气氛来定制菜肴。
为了让这一切尽可能逼真,巴特勒还精心制作了几份菜品图片。
比如“炸青葱配欧芹和娇嫩鸡胸肉配煎蛋”,但实际上这些看似精致的菜品图片,也是他恶作剧的产物。
那个“炸青葱配欧芹”的开胃菜,是他利用马桶清洁球上色,再加上剃须泡沫做成的;“巧克力布丁”也是同理,用清洁海绵上色,然后再浇上咖啡粉,最后再加上剃须泡沫点缀,顿时就变成了高端甜点;而所谓的“娇嫩鸡胸肉配煎蛋”里,煎蛋所覆盖的鸡胸肉,其实是用巴特勒的脚丫子摆拍,然后用PS处理后的效果。
3.
一切准备完毕之后,巴特勒顺利在“猫头鹰网”上给餐厅完成了注册。
没有任何业绩的餐厅排名自然是排在末尾,1万8000名开外。
为了让餐厅更有名气,首先要做的就是刷好评。
作为前水军的巴特勒清楚这个道理,他找来了自己从事水军工作时候的好友,请他们帮自己的餐厅进行虚假评论。
作为资深水军,他们知道如何绕过系统检测,评论不能写得千篇一律,同时还要兼顾五星好评。
为了让这些评价更加真实,巴特勒还专门制定了写好评的规则,每个评价都必须从这四个角度来写:室外用餐(餐厅就在院子里,贴近自然,你的就餐地点可能是屋顶);服务(贴心,奇怪的菜单和服务员带来不同寻常的就餐体验);乡村风格(所有工作人员都是你的朋友,你还能看到到处乱跑的小鸡);必须预定(餐厅的地址是不对外公开的,用餐必须提前预定)。
比如这篇五星好评里写着:“我和丈夫都是吃货,偶尔会到伦敦寻找奇特的餐厅和美食。偶然知道‘达利奇小屋’,通过不断打电话,花了一个多星期才成功定到位置。整个用餐体验很棒,日落时服务人员还会贴心地提供毛毯。食物虽然分量不大,但品质很好,因为大多数食物都是自家栽种的,所以菜单会不定期更改。”
类似的五星好评越来越多。
经过一个月的刷屏,“达利奇小屋”在“猫头鹰网”上的排名迅速飙升。
居然真的有顾客打电话过来预约,想要来用餐。
巴特勒早在建立餐厅之初就想到了这一点,所以为了避免陷入顾客用餐却无饭可吃的尴尬场面,每当有顾客电话预约用餐时,巴特勒就只能表示抱歉,说餐厅太火爆,预约已经到了三个月之后了。
就这样,打来电话的客人都被他顺利地打发掉了。
在拒绝顾客的同时,巴特勒依然在不断地给餐厅刷好评。
水军朋友们绞尽脑汁,为自家餐厅编出了各种华丽的赞词。
但评论中同时还提出,不要仅仅把这当成是一家餐厅,虽然食物不会让你失望,但更要感受这里的环境和氛围。
这里的地上有杂草,毛毯有污渍,或许桌椅都是生锈的,但你却能在这里找到久违的归属感。
越来越多的食客对这家火爆的餐厅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也都通过各种途径尝试预订位置,但全都被以预约满为由回绝了。
到了8月底,事情开始出现了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