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姐弟5人都有房有车,85岁老父却住养老院,只因妈妈生前的遗嘱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创作声明:本文部分内容虚构创作,地名、人名均为虚构,请勿与现实联系。
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旨在传递正能量,共建和谐社会。

85岁的吴老爷子坐在养老院的轮椅上,透过窗户看着外面来来往往的车辆。今天是中秋节,其他老人都被子女接回家团聚了,只有他还孤零零地坐在这里。

"吴爷爷,您的子女怎么还没来?"护工小李关心地问。

吴老爷子苦笑了一下:"他们不会来的。"

"为什么?您有5个孩子,听说都很有出息,有房有车的......"

"正因为如此。"吴老爷子的眼神变得复杂。"小李,你知道吗?有时候遗嘱这种东西,能毁掉一个家庭。"

小李不解地看着老人:"什么遗嘱?"

吴老爷子拿出一封发黄的信件,手微微颤抖:"这是你吴奶奶三年前去世时留下的。就是因为这份遗嘱,我的5个孩子再也不愿意见我......"

信封上写着几个字:给最孝顺的孩子。

可是,谁都没想到,这份看似简单的遗嘱,竟然隐藏着一个让所有人都震惊的秘密......



要说这场家庭风波,还得从三年前说起。

吴老爷子名叫吴建国,今年85岁,和老伴王秀英相伴了60年。两人一共生了5个孩子:大女儿吴丽华、二女儿吴丽娟、三儿子吴建军、四儿子吴建华、小女儿吴丽萍。

5个孩子都很争气,在各自的城市安家立业。大女儿在省会做生意,二女儿是医生,三儿子开工厂,四儿子在政府部门工作,小女儿是大学教授。每个人都有房有车,经济条件都不错。

按说这样的家庭应该很幸福,但三年前王秀英去世后,一切都变了。

"爸,妈留下什么话没有?"大女儿吴丽华在料理完母亲的后事后问道。

"你们妈留了份遗嘱。"吴建国从抽屉里拿出一个信封。"她说要在头七之后再打开。"

"遗嘱?"二女儿吴丽娟有些意外。"妈还写遗嘱了?"

"是啊,她说有重要的事要告诉你们。"吴建国看着手中的信封,眼神复杂。

七天后,5个子女齐聚在老宅里。

吴建国颤抖着手打开了信封,里面有一张纸和一把钥匙。

"妈妈写了什么?"小女儿吴丽萍急切地问。

吴建国清了清嗓子,开始念遗嘱的内容:

"我的5个孩子,妈妈走了,心里最放不下的就是你们的爸爸。这些年来,我观察你们每个人对我和你们爸爸的态度,心里都有数。我决定把我攒了一辈子的东西,留给最孝顺的那个孩子。"

听到这里,5个子女都竖起了耳朵。

"这把钥匙是老宅地下室的,里面有我留给那个最孝顺孩子的东西。但是有个条件,谁想要这份遗产,就必须承担照顾你们爸爸到终老的责任。我在天之灵会看着你们的。"

念完遗嘱,客厅里安静得可怕。

"妈这是什么意思?"三儿子吴建军皱着眉头。"还要比谁最孝顺?"

"我觉得这样不公平。"四儿子吴建华也开口了。"我们都是她的孩子,为什么要分个高低?"

大女儿吴丽华拿过遗嘱仔细看了看:"妈妈说的最孝顺的孩子,到底是指谁?"

"肯定是我。"二女儿吴丽娟抢先说道。"这些年妈生病都是我在照顾,我是医生,最了解她的身体状况。"

"凭什么是你?"小女儿吴丽萍不服气。"我每个月都给爸妈寄钱,从来没断过。"

"那我还每年都接爸妈去我那里住一个月呢!"三儿子吴建军也不甘示弱。

5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起来,最后还是大女儿吴丽华提议:"既然妈妈留了钥匙,我们先去地下室看看她到底留了什么。"

众人来到地下室,用钥匙打开了一个老式的铁柜。

柜子里放着一个木盒子,还有几本存折和一些首饰。

"这些存折......"吴丽娟翻看着,眼睛越睁越大。"加起来有80多万!"

"还有这些首饰,都是真金白银的。"吴丽萍拿起一条金项链。"妈平时穿得那么朴素,原来攒了这么多钱。"

80万现金加上首饰,总价值接近100万。对于2021年来说,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那现在怎么办?"吴建华看着这些财产。"妈说要给最孝顺的孩子,但没说具体是谁。"

"我觉得应该是我。"吴丽娟再次开口。"我是医生,照顾爸最合适。"

"医生怎么了?我收入比你高,照顾爸的条件更好。"吴丽华不甘示弱。

"你们别争了。"吴建军插话道。"妈说得很清楚,谁要遗产,谁就要照顾爸到终老。这个责任不轻啊。"

争论了整整一个下午,5个人还是没有达成一致。

最后,大女儿吴丽华提出了一个建议:"要不这样,我们轮流照顾爸,谁照顾得最好,遗产就归谁。"

"这个主意不错。"二女儿吴丽娟表示赞同。"每人照顾三个月,一年轮一次,看谁做得最好。"

其他人也都同意了这个方案。

于是,从那时起,吴建国开始了在5个子女家轮流居住的生活。

第一站是大女儿吴丽华家。

吴丽华确实很用心,给父亲准备了最好的房间,请了保姆照顾,每天的饭菜也很丰盛。

"爸,您在我这里住得怎么样?"吴丽华经常这样问。

"挺好的,挺好的。"吴建国总是这样回答,但心里却很不是滋味。

他感觉到女儿照顾自己是为了那份遗产,而不是出于真心的孝顺。

三个月后,轮到二女儿吴丽娟家。

作为医生的吴丽娟更加专业,给父亲安排了全面的体检,制定了详细的养生计划。

"爸,您的血压有点高,我给您开了药。"吴丽娟每天都会检查父亲的身体状况。

"还有,您的饮食要清淡一些,我给您制定了食谱。"

吴建国在女儿的照顾下,身体确实好了不少,但心情却越来越沉重。

因为他发现,女儿关心的只是他的身体,而不是他的感受。

接下来轮到三儿子吴建军家。

吴建军是开工厂的,经济条件最好。他给父亲买了很多营养品,还请了专业的护工。

"爸,您看我给您买的人参,都是上等货。"吴建军拿出一盒包装精美的人参。

"还有这个按摩椅,专门给老年人设计的。"

吴建国看着儿子买的这些昂贵物品,心里更加难受。

他感觉自己像个商品一样,被儿子用金钱包装着。

四儿子吴建华在政府部门工作,虽然收入不如其他兄弟姐妹,但也尽力照顾父亲。

"爸,我虽然钱不多,但我有时间陪您聊天。"吴建华经常和父亲下棋、看电视。

相比之下,吴建国在四儿子家住得最舒心,因为他感受到了真正的陪伴。

最后轮到小女儿吴丽萍家。

作为大学教授的吴丽萍,给父亲安排了丰富的文化生活。

"爸,我带您去听讲座,还有书法展。"吴丽萍经常带父亲参加各种文化活动。

"您年轻时不是喜欢写毛笔字吗?我给您准备了文房四宝。"

一年下来,吴建国在每个子女家都住了一遍。

但是,他并没有因此感到快乐,反而越来越痛苦。

因为他清楚地感受到,5个孩子照顾他的目的都是为了那份遗产。

一年后,5个子女再次聚在一起,讨论谁应该得到遗产。

"我觉得应该是我。"吴丽华首先开口。"我给爸请了最好的保姆,住最好的房间。"

"保姆能代替儿女的照顾吗?"吴丽娟反驳道。"我是专业医生,爸的身体在我那里明显好转了。"

"你们说的都是外在条件。"吴建军插话道。"我给爸买的营养品和按摩设备,那都是实实在在的关爱。"

"关爱不是用钱衡量的。"吴建华有些生气。"我虽然条件一般,但我陪爸的时间最多。"

"陪伴固然重要,但精神层面的关怀更重要。"吴丽萍也为自己辩护。"我带爸参加文化活动,丰富了他的精神生活。"

5个人争论得面红耳赤,最后还是没有结果。

吴建国坐在一旁,看着子女们为了遗产争吵,心如刀割。

"你们别争了。"吴建国终于开口了。"你们妈的遗嘱我看过了,她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爸,那您说谁最孝顺?"吴丽华问道。

吴建国沉默了很久,最后摇了摇头:"你们谁都不孝顺。"

"什么?"5个人都愣住了。

"这一年来,你们照顾我的目的我都看在眼里。"吴建国的声音有些颤抖。"你们照顾我,不是因为孝顺,而是为了那份遗产。"

"爸,您怎么能这么说?"吴丽娟有些委屈。

"我说错了吗?"吴建国看着二女儿。"你照顾我的时候,眼里只有我的病情,没有我的感受。"

他又转向大女儿:"你给我请保姆,自己却很少陪我说话。"

"还有你们。"吴建国看着其他几个子女。"你们每个人都在表演孝顺,而不是真正的孝顺。"

5个人被父亲说得哑口无言。

"既然你们都不是真正的孝顺,那这份遗产谁都不要拿。"吴建国站起身。"我决定把钱捐给慈善机构。"

"爸,您不能这样!"吴丽华急了。"那是妈留给我们的!"

"你们妈留给最孝顺的孩子,可是你们谁都不孝顺。"吴建国语气坚定。"既然如此,这钱还不如做点善事。"

"可是爸,我们确实照顾您了啊。"吴建军也急了。

"照顾?"吴建国冷笑了一声。"你们照顾的是你们心中的那个遗产,不是我这个人。"

说完,吴建国拿起那份遗嘱,还有钥匙:"我现在就去把这些钱捐了。你们谁都别想得到一分钱。"

"爸,您别冲动!"几个子女想要阻止。

"我没有冲动。"吴建国摆摆手。"这一年来,我想得很清楚。与其让你们为了钱假孝顺,不如让这钱发挥真正的价值。"

听到父亲要捐钱,5个子女的态度立刻变了。

"爸,既然您觉得我们照顾得不好,那我们以后不照顾了。"大女儿吴丽华冷冷地说。

"对,既然拿不到遗产,我们为什么还要轮流照顾您?"二女儿吴丽娟也开口了。

"爸,您自己看着办吧。"三儿子吴建军甩手就走。

其他两个子女也都冷着脸离开了。

从那以后,5个子女再也没有主动联系过父亲。

吴建国一个人住在老宅里,孤苦伶仃。

半年后,他的身体越来越差,只能住进了养老院。

三年过去了,吴建国在养老院过着孤独的生活。

虽然5个子女偶尔会来看看,但都是例行公事,没有任何感情色彩。

"吴爷爷,您真的把那些钱都捐了?"护工小李有一次好奇地问。

"是的,全部捐了。"吴建国点点头。"捐给了孤儿院和敬老院。"

"那您后悔吗?"

"不后悔。"吴建国摇摇头。"与其让钱毁掉我的家庭,不如让它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可是您的子女......"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