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陈志华的双手在剧烈颤抖。
三年了,为了这一天,他卖掉了唯一的房子,借遍了所有亲朋好友,每天在工地上干18个小时的活。86万,这个天文数字几乎毁掉了他们整个家。
邻居说他疯了,亲戚说他被骗了,连妻子都曾经绝望地哭过。但他咬牙坚持了下来,就为了给382分的儿子一个机会。
可是现在,当儿子兴奋地递给他那个东西时,当他看清楚上面的内容时,整个人都愣住了。
这怎么可能......这绝对不可能!
01
2021年6月25日下午3点15分,陈志华永远不会忘记这个时刻。
他正在春华建材城的工地上搬砖,炎炎烈日下,汗水早已浸透了他的蓝色工作服。突然,手机铃声刺耳地响起,是儿子陈浩轩打来的。
陈志华放下手中的砖头,用袖子擦了擦手上的灰尘,心跳开始加速。今天是高考成绩查询的日子。
"爸......"电话那头,儿子的声音颤抖着,像是要哭出来。
陈志华的心瞬间沉到了谷底,但他还是强撑着问道:"浩轩,分数出来了吗?"
"382分。"
这三个数字如同晴天霹雳,陈志华感觉整个世界都塌了。他知道今年的本科线是463分,儿子这个分数别说本科,连像样的专科都悬。
"爸,我对不起你们......"陈浩轩在电话里哽咽着。
"别哭,儿子,别哭。"陈志华强忍着眼泪,"爸想办法,一定想办法。"
挂断电话后,陈志华一个人蹲在工地的角落里,眼泪再也止不住。他想起这些年为了儿子的教育,省吃俭用供他上各种补习班,想起儿子平时在班里也算中等偏上的成绩,怎么高考就考成了这样?
工友老张走过来拍拍他的肩膀:"志华,咋了?"
"我儿子......高考砸了。"陈志华声音沙哑。
"分数低点不要紧,现在专科也能找到好工作。"老张安慰道。
陈志华摇摇头,没有说话。在他心里,儿子必须上大学,这是他这辈子最大的心愿。
回到家里,整个屋子死气沉沉的。妻子杨婉清红着眼睛在厨房忙活,儿子陈浩轩把自己反锁在房间里,不肯出来。
晚饭时间到了,一家三口坐在餐桌前,谁也没有说话。平时最爱吃的红烧肉今天也食之无味。
"妈,对不起。"陈浩轩突然开口,眼圈通红。
杨婉清的眼泪又掉了下来:"儿子,不怪你。是妈没用,没给你找好老师。"
"不是的,是我自己没考好。"陈浩轩低着头,"我想复读。"
"复读要花钱,而且压力更大。"杨婉清叹了口气,"要不你就找个技校,学门手艺,现在技术工人也挺吃香的。"
"不行!"陈志华一拍桌子,碗筷都跳了起来,"我儿子必须上大学!"
杨婉清看着丈夫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知道他又犯倔脾气了。陈志华这个人从小就是这样,认准了的事情十头牛都拉不回来。
"志华,你冷静点。浩轩这个分数,怎么上大学?"
"我不管,办法总比困难多。"陈志华咬着牙说,"就算砸锅卖铁,我也要让儿子上大学。"
陈浩轩看着父亲坚定的眼神,心里既感动又愧疚。他知道父亲这些年在工地上有多辛苦,每天天不亮就出门,晚上回来时身上总是一身灰土。
第二天一早,陈志华就开始行动了。他先是跑到市里的各个培训机构咨询,看有没有什么补习班能够让儿子明年考个好成绩。
"师傅,您孩子考了多少分?"培训机构的老师问。
"382分。"
老师的脸色立刻变了:"这个分数确实有点......要不您考虑让孩子学个技术?"
陈志华连跑了五六家培训机构,得到的回复都差不多。有些直接说没办法,有些虽然愿意收,但保证不了效果。
从培训机构出来,陈志华又去找了几个在教育系统工作的熟人,想看看有没有什么特殊渠道。
"志华,现在哪有什么特殊渠道啊,都是阳光招生。"老同学苦笑着摇头,"你儿子这个分数,真的很难办。"
一连跑了好几天,陈志华毫无收获。每天晚上回到家,看到儿子那双失落的眼睛,他心里像刀割一样难受。
就在陈志华几乎绝望的时候,转机出现了。
02
那天下午,陈志华正在工地上干活,包工头老刘走过来拍拍他的肩膀。
"志华,听说你儿子高考的事了。"老刘点了根烟,"愁得不行吧?"
陈志华停下手中的活,苦笑道:"可不是嘛,382分,连个像样的专科都上不了。"
"别急,我有个朋友,说不定能帮上忙。"老刘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地说。
陈志华眼睛一亮:"什么朋友?"
"做教育这块的,叫许明达,在省城那边。听说他手里有些特殊的门路,能帮孩子解决前途问题。"
"真的假的?"陈志华有些半信半疑。
"骗你干什么?我侄子前年就是他帮忙的,现在日子过得可滋润了。"老刘弹了弹烟灰,"不过这事儿你得保密,而且......"
"而且什么?"陈志华急切地问。
"而且要花不少钱。"
陈志华心里咯噔一下:"多少钱?"
"具体的你得和他面谈,反正不是小数目。但是志华,你想想,为了孩子的前途,花点钱算什么?"
当天晚上,陈志华就给老刘要了许明达的电话号码。他在家里犹豫了很久,才拨通了那个号码。
"您好,您是陈志华陈师傅吧?"电话那头传来一个很有磁性的男声,"老刘跟我说了您的情况。"
"许先生,听说您能帮我儿子解决前途问题?"陈志华小心翼翼地问。
"可以这么说。不过这种事情电话里不方便细说,您方便来省城一趟吗?"
"方便,当然方便。"
"那好,明天下午两点,省城金融大厦楼下的星巴克咖啡厅,我等您。"
挂断电话后,陈志华兴奋得一夜没睡好。第二天一早,他就请了假,坐上了开往省城的火车。
省城的星巴克咖啡厅里,陈志华见到了传说中的许明达。这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穿着笔挺的深蓝色西装,戴着金丝眼镜,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看起来很有文化很有身份的样子。
"陈师傅,请坐。"许明达站起来握手,态度很客气,"听老刘说了您的情况,孩子382分,想给他一个好前途,对吧?"
"对对对,许先生,您真的有办法吗?"陈志华坐下后,双手放在膝盖上,显得有些拘谨。
许明达点了两杯咖啡,然后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个文件夹:"陈师傅,我先问您一个问题,为了孩子的前途,您愿意承受多大的代价?"
"只要能给我儿子一个好前途,多大代价我都愿意。"陈志华毫不犹豫地回答。
"好,有您这句话就够了。"许明达打开文件夹,里面是一些照片和文件,"您看看这些。"
陈志华仔细看了看,照片上都是一些年轻人,穿着学士服,手里拿着毕业证书,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这些都是我帮过的孩子,他们的高考分数都不高,但现在都有了很好的前途。"许明达指着照片说,"这个孩子当年只考了350分,这个380分,还有这个390分。"
陈志华越看越激动:"许先生,您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具体的操作方式我不能透露,但我可以告诉您,这是完全合法合规的特殊渠道。"许明达合上文件夹,"不过陈师傅,我丑话说在前头,这个渠道不是免费的。"
"要多少钱?"陈志华紧张地问。
许明达慢慢地喝了一口咖啡,然后说出了一个数字:"86万。"
陈志华差点从椅子上摔下来:"8...86万?"
"没错,86万,一分都不能少。"许明达的表情很平静,仿佛在说一个很普通的数字,"陈师傅,您可能觉得贵,但我告诉您,这钱花得绝对值。您儿子将来的前途,远远不止86万。"
陈志华的脑袋嗡嗡作响。86万,这对他这样的普通工人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他和妻子辛苦了大半辈子,全部家产加起来也就四五十万。
"许先生,这个数目对我来说......实在是太大了。"陈志华结结巴巴地说。
"我理解您的难处,但是机会难得。"许明达看了看手表,"我再给您三天时间考虑,如果您决定了,就把钱准备好。如果不行,那我也没办法。"
"三天时间?"
"对,只有三天。过了这个时间,这个机会就没了。"许明达站起身,"还有,陈师傅,这件事您千万不能告诉别人具体的操作方式,包括您的家人。这是行业规矩,也是为了保护所有人。"
回家的路上,陈志华的心情五味杂陈。86万,这个数字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在他心上。
03
回到家,陈志华把许明达的话告诉了杨婉清,当然,具体的操作方式他没说,只说有人能帮儿子解决前途问题,但需要86万。
"86万?"杨婉清的声音尖锐起来,"你疯了吗?86万!我们家哪来的86万?"
"我们可以想办法啊,卖房子,借钱......"陈志华小声说道。
"卖房子?那我们住哪里?而且86万,你知道这是什么概念吗?"杨婉清越说越激动,"志华,你清醒一点,这明显是骗子!"
"可是那个许明达看起来很正规,而且老刘说他侄子就是他帮的......"
"什么正规?86万让一个382分的孩子有好前途?你觉得可能吗?天底下哪有这种好事?"
陈志华被说得哑口无言,但心里还是不死心。
接下来的两天,夫妻俩为这件事吵得不可开交。杨婉清坚决反对,认为这是骗局。陈志华虽然心里也没底,但总觉得这是儿子唯一的机会。
"婉清,咱们就赌这一次,如果成功了,浩轩这辈子就有出息了。"陈志华苦苦哀求。
"赌?拿86万去赌?志华,你想过吗,如果输了,我们这个家就彻底完了!"杨婉清流着眼泪说。
陈浩轩看着父母为了自己吵架,心里愧疚得要命。第三天晚上,他主动找到父亲:"爸,算了吧,我不要什么好前途了,我去打工。"
"不行!"陈志华一把抓住儿子的手,"爸这辈子没出息,在工地上干了大半辈子,不能让你也像我一样。"
"爸......"
"儿子,相信爸这一次,好不好?"陈志华眼中含着泪水,"这是你唯一的机会了。"
看着父亲那双充满期待的眼睛,陈浩轩心软了,点了点头。
最终,杨婉清还是妥协了。不是因为她相信许明达,而是因为她了解自己的丈夫。陈志华从小就是个倔脾气,认定的事情谁也拦不住。与其让他一个人去冒险,不如全家一起承担。
决定下来后,接下来就是筹钱的问题。
86万,对于陈志华这样的普通家庭来说,简直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首先是卖房子。他们家这套90平米的房子是十年前买的,当时花了30万,现在房价涨了不少,中介估价能卖50万左右。
但是卖房的过程并不顺利。先是找了好几个中介,有的说价格定高了,有的说户型不好卖。好不容易有买家看中了,结果又因为贷款问题拖了半个月。
在这期间,陈志华每天都焦急如焚。许明达给的期限只有三天,现在已经过去两个星期了,不知道那个机会还在不在。
房子最终卖了45万,比预期少了5万。拿到钱的那天,杨婉清哭了。这套房子是他们的全部家当,现在卖了,一家三口就成了无家可归的人。
"婉清,别哭了,等浩轩将来有出息了,我们再买更好的房子。"陈志华安慰着妻子,其实他心里也不好受。
卖房得了45万,还差41万。陈志华开始向亲戚朋友借钱。
第一个找的是大哥陈志国。兄弟俩从小关系就好,陈志华觉得大哥肯定会帮忙。
"志华,你借这么多钱干什么?"陈志国听到要借15万,脸色立刻变了。
"给浩轩的前途投资。"陈志华不敢说得太详细。
"投资?什么投资需要这么多钱?你别是被骗了吧?"
"大哥,我没被骗。这是给浩轩找的一个特殊机会,很难得的。"
"什么特殊机会?你说清楚点。"
陈志华想起许明达的叮嘱,不能透露具体情况,只能含糊其辞:"就是...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能让浩轩有个好前途。"
陈志国越听越觉得不对劲:"志华,你老实告诉我,到底是什么事?如果你不说清楚,这钱我不能借。"
"大哥,你就相信我这一次吧,我不会害浩轩的。"
最终,陈志国只借了5万块钱,还再三叮嘱陈志华小心被骗。
接下来,陈志华又找了几个关系比较好的亲戚,结果都差不多。大部分人听说要借这么多钱,都找各种理由推脱。有的直接拒绝,有的借了一两万意思意思。
一圈下来,陈志华总共借到了20万。加上卖房的45万,还差21万。
为了这21万,陈志华几乎跑断了腿。他找到了以前的老同学,工地上的工友,甚至连平时不怎么联系的远房亲戚都找了。
"志华,不是我不想帮你,实在是没有那么多现金啊。"老同学李建设摇头道。
"就是借一借,等我儿子将来有出息了,马上就还。"陈志华哀求道。
"问题是你也不说借钱干什么,万一你被骗了怎么办?"
类似的对话陈志华经历了无数次。每一次都让他感受到人情的冷暖。平时看起来关系不错的人,一提到借钱就变了脸色。
最让陈志华心寒的是二弟陈志远的态度。
"大哥,不是我不帮你,而是你这个事情太不靠谱了。"陈志远在电话里说,"86万给孩子投资前途?你觉得可能吗?"
"志远,我求你了,就借我10万,行不行?"
"大哥,我劝你还是算了吧。浩轩这孩子不错,但是高考就是考砸了,认命吧。"
"我不能认命!"陈志华几乎是吼出来的,"我这辈子没出息,但我儿子必须有出息!"
"大哥,你这是走火入魔了。我不会借钱给你去上当受骗的。"
挂断电话后,陈志华一个人坐在出租屋里发呆。亲兄弟都不相信他,还有谁会帮他?
就在陈志华几乎绝望的时候,包工头老刘找到了他。
"志华,听说你在借钱?"老刘点了根烟。
"是啊,还差20多万,愁死我了。"
"我有个朋友,放贷的,利息高点,但能解决你的燃眉之急。"
陈志华眼睛一亮:"利息多少?"
"月息3分。"
陈志华倒吸一口凉气。月息3分,就是说借20万,每个月要还6000块利息。这对他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但为了凑齐86万,他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
"行,我借!"
第二天,陈志华就跟着老刘去了一家贷款公司。那是一个很小的门面,里面坐着几个看起来不太好惹的人。
"老刘介绍的?要借多少?"领头的人问。
"22万。"陈志华小心翼翼地说。
"月息3分,先扣一个月利息,到手21万4千。没问题吧?"
陈志华咬咬牙:"没问题。"
"那好,签字画押吧。还有,按时还利息,否则后果自负。"
签完字,拿到钱,陈志华的手都在发抖。这21万4千块,加上之前的65万,总共86万4千,终于够了。
04
钱凑齐了,陈志华立刻给许明达打电话。
"许先生,钱我准备好了。"
"好,明天上午10点,还是老地方。记住,带现金。"
第二天,陈志华提着两个大帆布袋去见许明达。86万现金装在袋子里,沉甸甸的,就像他的心情。
咖啡厅里,许明达清点着现金,一沓一沓地数着。陈志华坐在对面,手心里全是汗。
"86万,一分不差。"许明达满意地点点头,"陈师傅,您这是做了一个非常明智的决定。"
"许先生,那接下来......"
"接下来您什么都不用做,在家等消息就行。最多一个月,就会有结果。"许明达给了陈志华一张收条,"记住,这件事您千万不能对外说。"
"我明白,我明白。"
回到家,杨婉清看到陈志华空着手回来,眼圈瞬间红了:"钱真的给他了?"
"给了。"陈志华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志华,如果这真的是个骗局怎么办?"杨婉清声音颤抖着。
"不会的,老刘不会害我们。"陈志华安慰着妻子,其实他心里也没底。
86万交出去了,一家三口搬进了一套50平米的出租屋。从原来宽敞的三室一厅搬到现在逼仄的一室一厅,这种巨大的落差让每个人都很难适应。
更要命的是,高利贷的利息压得陈志华喘不过气来。每个月6600块的利息,而他的工资一个月才6000块,根本不够还。
为了还利息,陈志华开始拼命加班。从早上6点干到晚上12点,一天工作18个小时。即使这样,每个月还是入不敷出。
杨婉清看着丈夫日渐憔悴的样子,心如刀割。她也找了份工作,在附近的超市当收银员,一个月能挣3000块。
夫妻俩省吃俭用,连菜都舍不得买好的。以前每周都会买一次肉,现在一个月都吃不上一次。
陈浩轩看着父母为了自己受苦,心里愧疚得要命。他多次提出要去打工赚钱,都被陈志华严厉拒绝了。
"你现在的任务就是等着好消息!"陈志华虽然累得腰酸背痛,但态度很坚决。
一个月过去了,许明达没有消息。
两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消息。
陈志华开始坐不住了,给许明达打电话。
"许先生,怎么还没有消息?"
"陈师傅,这种事情需要时间,您再耐心等等。"
"可是您说最多一个月......"
"计划有变,可能需要更长时间。但您放心,绝对不会有问题。"
挂断电话,陈志华心里更加忐忑。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被骗了。
三个月后,陈浩轩突然告诉父母,他要离开家一段时间。
"去哪里?"杨婉清紧张地问。
"去......去一个地方,具体的我现在不能说。"陈浩轩的表情很奇怪,"爸妈,你们相信我,好吗?"
陈志华虽然满心疑问,但还是点了点头:"儿子,你去吧,爸相信你。"
从那以后,陈浩轩就很少回家了。偶尔打电话,也是匆匆说几句就挂了。问他在哪里,在做什么,他总是含糊其辞。
这让陈志华更加焦虑。86万的投资到底值不值?儿子现在的情况到底怎么样?许明达到底是不是骗子?
这些问题像噩梦一样折磨着他。
时间一天天过去,陈志华的头发白了一大半,脸上的皱纹也深了很多。高利贷的压力让他喘不过气来,有好几次他都想去找许明达讨个说法,但想到儿子还在外面,他又忍住了。
三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陈志华在工地上拼命干活,杨婉清在超市里辛苦工作,一家人勒紧裤腰带过着艰难的日子。
那些借钱给他们的亲戚朋友开始催债了。
"志华,你借我的钱什么时候还啊?"大哥陈志国打电话催促。
"大哥,再宽限几个月,我一定还。"
"几个月?你都说了两年了!我也要用钱啊。"
"大哥,你再等等,等浩轩的事情有了结果,我马上还你。"
"什么结果?到现在你还不肯说实话。志华,你到底把钱用到哪里去了?"
陈志华不知道该怎么解释,只能一个劲地道歉。
类似的电话他接了很多个,每一个都让他压力倍增。
更让他心寒的是,那些亲戚朋友现在看他的眼神都变了。以前逢年过节还会串门,现在基本上断了来往。
有时候在路上遇到,对方也是匆匆打个招呼就走了,生怕他又开口借钱。
邻居们也开始对他们指指点点。
"听说老陈家为了孩子的事,把房子都卖了。"
"是啊,还到处借钱,也不知道借了多少。"
"现在住的那个破出租屋,连厕所都是公用的。"
"唉,可怜了那个女人,跟着受罪。"
这些话传到杨婉清耳朵里,让她更加难受。有时候晚上躺在床上,她会偷偷流泪。
3年来,她从一个体面的家庭主妇变成了一个为了生活奔波的打工者。手上长了茧子,脸上也憔悴了很多。
但最让她担心的还是这86万的投资到底值不值。
2024年6月,陈浩轩突然打电话回家:"爸妈,我快要回来了。"
"回来?什么时候?"陈志华激动得声音都颤抖了。
"这个周末。爸妈,这三年辛苦你们了。"
挂断电话后,陈志华立刻开始准备。他买了儿子爱吃的菜,还特意买了一瓶好酒。
三年了,终于要见到儿子了。86万的投资是不是值得,马上就要见分晓了。
杨婉清看着丈夫忙前忙后的样子,心情很复杂。她既期待又担心,担心看到令人失望的结果。
周六下午,陈浩轩回来了。三年不见,儿子瘦了很多,但看起来很精神,气质也和以前不一样了。
"儿子,你瘦了。"杨婉清心疼地摸着儿子的脸。
"妈,我很好。这三年真的辛苦你们了。"陈浩轩眼圈有些红。
"不辛苦,为了你,再辛苦也值得。"陈志华激动地拍着儿子的肩膀。
一家三口坐在狭小的出租屋里,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儿子,这三年你......"陈志华想问什么,但又不知道从何问起。
陈浩轩从包里拿出了一个红色的证书夹:"爸妈,我有样东西要给你们看。"
陈志华看到那个红色的证书夹,心跳瞬间加速。三年了,86万的投资终于要见分晓了。
"爸,这是我的毕业证。"陈浩轩的声音有些紧张。
杨婉清也紧张地凑过来,三个人围着那本证书。
陈志华双手颤抖着接过证书夹,深吸一口气,慢慢地打开。
当他看清楚证书上的内容时,整个人突然愣住了,眼睛死死盯着那几个字,仿佛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一切。
"这...这怎么可能?"他的声音颤抖着。
杨婉清看到丈夫的反应,心里一沉:"怎么了?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当她的目光落在证书上时,整个人瞬间石化了,脸色变得惨白。
"这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她颤抖着后退两步。
陈志华再次看向毕业证上的那几个字,手开始剧烈颤抖,当他抬起头看向儿子时,眼中满含着泪水和难以置信的震惊...
"儿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