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北京著名青少年心理咨询师郭利方,国家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具有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多重背景,自2008年攻读心理学,多年的学习精神分析,认知行为治疗及家庭治疗,擅长于各类型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生涯规划和人际关系.对于治疗惊恐发作及焦虑抑郁经验丰富。
各位宝爸宝妈们!你们有没有想过,为啥有些孩子老是不自信呢?今天咱就跟着心理咨询师郭利方,好好唠唠这事儿。
首先说说家庭,家可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啊!要是父母老说“你连这个都做不好”,而不是鼓励孩子,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干啥啥不行。父母的否定就像一把钝刀,一下一下割着孩子的自信心。老是拿自家孩子和别人家孩子比,说“为啥别人家孩子能考满分”,这会让孩子觉得只有优秀了才会被爱。更要命的是,有些父母过度保护孩子,啥都替孩子做,像代写作业、包办家务,这就把孩子成长的机会给剥夺了,自信就像温室里的盆景,根本长不起来!
再看看教育方式,表扬就像及时雨,批评就像冰雹。要是老师只看分数,不看孩子努力,孩子就会觉得自己的价值就等于成绩单上的数字。要是老师还给孩子贴上“粗心”“懒惰”这些标签,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本来就是这样。心理学里有个“习得性无助”,要是孩子的努力都被说“不够好”,那他们肯定就不想尝试了。
社交经历也很重要。要是孩子因为口吃被嘲笑,或者因为成绩被排挤,他们心里就会启动防御机制。社交失败会让他们有“灾难化想象”,觉得自己永远交不到朋友,大家都在背后说自己坏话。被群体排斥的孤独感,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啥都不行,自卑就像铠甲一样保护着自己。
生理因素也得考虑。有些孩子天生就对负面评价特别敏感,他们大脑里的杏仁核就像警报级别被调高了一样。神经递质的差异也会影响孩子的抗压能力,多巴胺分泌不足的孩子,面对挑战的时候很难有“我能行”的感觉。但这可不是说孩子天生就自卑,通过训练和治疗,还是能重塑自信的。
最后说说认知偏差。孩子很容易过度概括,比如一次没考好,就觉得自己永远学不好;朋友没回消息,就觉得所有人都讨厌自己。还有“灾难化想象”,把可能的失败想得像世界末日一样,然后就不敢尝试了。
孩子不自信,很多时候是因为环境和认知出了问题。父母别再搞“完美主义绑架”了,老师多关注孩子的进步,别只看排名,孩子自己也要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自信可不是天生的,得像培育幼苗一样,让孩子在一次次跌倒后再爬起来,慢慢建立起勇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