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估分279,父亲安慰他专科也能读,分数刚出就有相关人员找上门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情节和地点存在虚构,人物已使用化名,如有雷同实属巧合,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爸,我估分279,这次真的完了。"张明宇垂头丧气地坐在沙发上,手里还拿着估分的草稿纸。

"儿子,别灰心,专科也能读,现在技术类专业很吃香的。"父亲张亮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安慰道。

张明宇苦笑一声:"专科...我对不起您这些年的付出。"

"胡说什么,你永远是爸的骄傲。"张亮眼中闪过一丝心疼。

三天后,高考分数正式公布。张明宇战战兢兢地查完分数,整个人都瘫软在椅子上。就在这时,门铃突然响起,几个穿着正装的工作人员站在门外。

"请问是张明宇同学的家长吗?我们是......"

父子俩听到他们接下来的话,瞬间愣在了原地,仿佛被雷劈中一般。

01

张家所在的老小区里,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孩子面临高考。楼下的王大妈总是喜欢在傍晚时分聚集邻居们聊天,话题永远离不开各家孩子的学习成绩。

"我家丽丽这次模拟考试又是年级前十,老师说稳上重点大学。"王大妈一脸得意。

"那真是太好了,丽丽从小就聪明。"李淑华客气地应和着,心里却有些酸涩。

张明宇从楼梯口经过,听到这些对话总是加快脚步。他知道自己的成绩在邻居们口中永远是"还行"、"中等"这样的评价。

回到家里,张亮正在厨房忙活。自从儿子进入高三,他就主动承担了大部分家务,希望能让妻子和儿子少一些负担。

"明宇回来了?今天学校怎么样?"张亮探出头问道。

"还行吧,就那样。"张明宇习惯性地回答。

这个"还行吧"是张家的常用词汇。张明宇的成绩确实还行,在班里排名总是在中游偏上,偶尔能冲进前50名,但从来没有让老师刮目相看过。

张亮放下手中的锅铲,走到客厅坐下:"儿子,你不要有太大压力。爸妈都是普通人,没指望你一定要考清华北大。"



"我知道,爸。"张明宇点点头。

"你看隔壁老陈家的孩子,专科毕业后学了技术,现在在工厂里也干得不错。"张亮继续说道。

李淑华从卧室走出来,手里拿着刚洗好的衣服:"你们在聊什么呢?"

"没什么,就是让明宇别太紧张。"张亮解释。

李淑华在超市工作,每天接触各种各样的顾客。最近这段时间,经常有顾客聊起自己孩子的高考情况,有的家长满脸愁容,有的家长则春风得意。

"明宇,妈知道你尽力了。"李淑华走过去摸了摸儿子的头。

张明宇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心里既温暖又愧疚。

他知道父母为了他的学习已经付出了很多,张亮原本有抽烟的习惯,但为了给他创造好的学习环境,硬是把烟戒了。李淑华则是每天变着花样给他做营养餐,还专门买了各种补品。

"我会努力的。"张明宇认真地说道。

这样的对话在张家几乎每天都会上演。一家三口的感情很好,但关于未来的话题总是带着某种不确定性。

张亮是纺织厂的一名普通技术工人,每个月工资三千多元。李淑华在社区超市当收银员,月收入两千出头。两人的收入加起来勉强够一家三口的日常开销,但要供儿子上大学,经济压力还是不小。

"如果明宇真的只能上专科,学费应该比本科便宜一些。"李淑华私下里对丈夫说。

"嗯,而且专科学制短,两三年就能毕业工作。"张亮点头。

夫妻俩虽然嘴上这样说,但心里还是希望儿子能考得更好一些。毕竟在他们那一代人的观念里,上大学就是为了将来有更好的出路。

张明宇并不知道父母的这些担忧。他只知道自己的成绩一直不温不火,从来没有给过父母太大的惊喜,也没有让他们太失望。

班里有个同学叫林浩,成绩和张明宇差不多,两人经常一起讨论学习问题。

"明宇,你觉得咱们能考上什么样的大学?"林浩问道。

"估计就是普通本科吧,运气好的话。"张明宇回答。

"我爸说现在大学生遍地都是,关键还是要学个好专业。"林浩说道。

"是啊,专业比学校重要。"张明宇赞同。

两个男孩子对未来的规划都很实际,没有太多不切实际的幻想。

02

高考前的最后一个月,张家的生活节奏变得更加规律。张亮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为儿子准备早餐。李淑华则会在前一晚准备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生怕儿子因为找衣服而浪费时间。

"明宇,今天考试感觉怎么样?"一次月考后,张亮小心翼翼地问道。

"感觉还可以,但数学有几道题不太确定。"张明宇如实回答。

这次考试成绩出来后,张明宇排在年级第180名,比平时略有下滑。班主任在家长群里发了成绩单,李淑华看到后心里有些担心。

"要不要给他找个补习老师?"李淑华悄悄问张亮。

"咱们家的经济条件...补习费太贵了。"张亮叹了口气。

现在的补习费动辄几百块钱一小时,对于张家来说确实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我可以多加几个班,多赚点钱。"李淑华坚定地说。

张亮摇摇头:"别累坏了身体。明宇已经很努力了,我们要相信他。"

张明宇并不知道父母的这些对话。他每天依然按时起床、上学、放学、写作业,生活轨迹单调而规律。偶尔在学校里,他会听到同学们讨论高考目标。

"我要考985大学,最好是北京的。"学霸刘思雨信心满满地说。

"我觉得能上个211就不错了。"中等生王磊说道。

"我爸说只要能考上本科就行。"另一个同学附和。

张明宇很少参与这样的讨论。他知道自己的实力,心里默默定了个目标:能上个普通本科就满足了。

周末的时候,张家三口偶尔会一起去超市购物。每次路过书店,张亮都会带儿子进去转转。

"爸,这些大学介绍的书我都看过了。"张明宇指着书架上的《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多看看总是好的,心里有数。"张亮翻着书页。

李淑华在一旁默默地看着父子俩,心里五味杂陈。她多希望儿子能像王大妈家的女儿那样优秀,但又知道这种想法不现实。

"不管考到哪里,我们都支持你。"李淑华说道。

这句话张明宇已经听了无数遍,但每次听到依然很感动。

高考前两周,学校停课了,让学生们在家自主复习。张明宇制定了详细的复习计划,每天严格按照时间表学习。

张亮特意向厂里请了假,在家陪儿子复习。他虽然帮不上什么忙,但至少可以保证家里安静,给儿子做好后勤工作。

"爸,您不用请假的,我自己能行。"张明宇有些不好意思。



"没关系,厂里不忙。再说,这是你人生的大事,爸当然要陪着你。"张亮笑着说。

李淑华也调了班,尽量多在家陪儿子。她每天变着花样做饭,生怕儿子营养跟不上。

"妈,您别太累了,随便做点就行。"张明宇看着母亲忙碌的身影说道。

"不累不累,这个时候正是需要营养的时候。"李淑华擦了擦汗。

邻居们见面时,话题也都围绕着高考。

"你家明宇复习得怎么样?"有邻居问李淑华。

"还行吧,就是我们也不懂,只能在生活上多照顾他。"李淑华谦虚地回答。

"孩子们都不容易,现在竞争这么激烈。"邻居感叹道。

03

高考那两天,张家全家总动员。张亮特意请了假,李淑华也调了班,两人轮流陪考。

第一天考完语文和数学,张明宇表情凝重地走出考场。

"怎么样?"张亮迎上前问道。

"语文还行,数学有点难。"张明宇简单回答。

李淑华赶紧递上温水:"别想太多,好好休息,准备明天的考试。"

"数学确实有几道题比较难,不过应该影响不大。"张明宇安慰父母。

其实他心里很清楚,数学卷子上有好几道大题自己都没有把握,选择题也有不少拿不准的。

第二天考英语和理综,张明宇的表情更加沉重。理综试卷的难度超出了他的预期,很多题目他都不太确定答案。

"算了,考完就考完了。"张明宇安慰自己。

走出考场的那一刻,张明宇感觉身上的重担终于放下了。不管结果如何,他都已经尽力了。

"儿子,辛苦了。"张亮拍拍儿子的肩膀。

"是啊,终于结束了。"李淑华也松了口气。

高考结束后,张家的气氛变得有些微妙。大家都在等待,等待分数的公布,等待人生的下一个转折点。

张明宇开始在家里帮忙做家务,试图转移注意力。他会陪母亲去超市进货,会帮父亲修理家里的小电器。

"明宇长大了,懂事了。"邻居们见面总是这样夸奖。

但张明宇知道,这种懂事更多的是一种无奈。他不敢想象自己的未来,也不敢给父母太多承诺。

一周后,学校通知可以估分了。张明宇拿出答案,开始对照自己的记忆进行估算。

语文,他记得作文写得还算流畅,但阅读理解有几题不太确定。保守估计90分。

数学,这是他最头疼的科目。选择题错了不少,大题也有几道没做完。估计65分左右。

英语,听力部分还可以,但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做得不太理想。估计70分。

理综,物理和化学的计算题都很难,生物的实验题也答得不够完整。估计54分。

总分加起来,279分。

看到这个数字,张明宇的心一下子沉到了谷底。他反复检查了几遍计算,确认没有算错。

"这个分数,连专科都不一定能上好的。"张明宇心里想着。

同班同学林浩也在估分,两人通过电话交流了一下。

"我估了320分左右,你呢?"林浩问道。

"我...我估了279分。"张明宇有些不好意思。

"这么低?不会吧,你平时成绩不是挺稳定的吗?"林浩很惊讶。

"可能是发挥失常了。"张明宇苦笑道。

挂断电话后,张明宇更加沮丧了。连成绩差不多的同学都比自己高出不少,看来这次确实考砸了。

04

"爸妈,我估分出来了。"晚饭时,张明宇鼓起勇气开口。

张亮和李淑华同时停下筷子,紧张地看着儿子。

"多少分?"李淑华轻声问道。

"279分。"张明宇低着头说道。



餐桌上瞬间安静下来。张亮的手微微颤抖,李淑华的眼眶瞬间湿润了。

"估分可能不准确,等正式成绩出来再说。"张亮努力保持冷静。

"估分一般八九不离十,我应该就是这个水平。"张明宇苦笑道。

李淑华转过身,不想让儿子看到自己的眼泪。她想起了这些年为儿子的付出,想起了对儿子未来的期望,心里说不出的难受。

"没关系,专科也能读。现在很多技术类专业都很吃香,比如汽修、电工、计算机应用。"张亮拍了拍儿子的肩膀。

"我知道,爸。是我让你们失望了。"张明宇声音有些哽咽。

"胡说!你永远是爸妈的骄傲。"张亮语气坚定。

接下来的几天,张家的气氛变得沉重。李淑华在超市工作时经常走神,张亮在工厂里也心不在焉。只有张明宇表现得相对平静,他开始在网上查找专科学校的信息。

"这个学校的机械专业还不错,就业率挺高的。"张明宇指着电脑屏幕对父亲说。

张亮凑过来看:"那就报这个吧,咱们实地去看看。"

周末,父子俩专门去了几所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环境虽然比不上重点大学,但也算整洁。

"这里的实训设备挺先进的。"张亮努力找着优点。

"嗯,以后好好学技术,也能有不错的发展。"张明宇点头同意。

在一所汽修学校里,他们遇到了正在参观的其他家长。

"我儿子也是估分不太理想,准备学汽修。"一位家长主动搭话。

"是吗?现在汽修行业确实不错。"张亮附和道。

"主要是实用,学出来就能找到工作。"那位家长继续说。

参观完几所学校后,张明宇对专科教育有了更深的了解。虽然和想象中的大学生活有差距,但至少有学可上。

回家的路上,两人都没怎么说话。张亮心里五味杂陈,他知道儿子其实很失落,只是在安慰自己。

"明宇,爸对不起你。如果我们家条件好一点,给你请更好的老师..."张亮突然开口。

"爸,别这样说。这是我自己的问题,跟家里条件没关系。"张明宇连忙打断父亲的话。

两人相视而笑,虽然心里都有些酸涩,但这种相互理解让他们感到温暖。

邻居王大妈听说张明宇估分不太理想,特意来安慰李淑华。

"淑华,别太难过。现在专科生也很抢手的,特别是技术类专业。"王大妈说道。

"是啊,我们也是这么想的。"李淑华勉强笑了笑。

"我有个亲戚的孩子就是专科毕业,现在在汽修厂当师傅,月薪七八千呢。"王大妈继续安慰。

"真的吗?那还不错。"李淑华眼中闪过一丝希望。

其实,李淑华心里清楚,王大妈是在安慰自己。但这种善意的安慰还是让她感到温暖。

距离正式公布成绩还有几天时间,张家三口都在默默地做着心理准备。他们已经接受了279分这个现实,开始为未来做具体的规划。

张明宇甚至开始学习一些汽修的基础知识,为将来的专业学习做准备。他在网上看了很多相关视频,发现汽修其实也是一门很有技术含量的工作。

"爸,我觉得学汽修也挺好的。现在车这么多,汽修师傅肯定很吃香。"张明宇对父亲说。

"是啊,而且这是实用技术,学会了一辈子都有用。"张亮点头。

就这样,张家三口在忐忑中等待着正式成绩的公布。他们谁也没有想到,一个巨大的惊喜正在等着他们。

张明宇深吸一口气,颤抖着手点开了查分系统。他输入准考证号和身份证号,心跳得像打鼓一样。



"爸,我不敢看。"张明宇闭上眼睛,把手机递给了张亮。

张亮接过手机,屏幕上正在加载查分结果。他也紧张得手心出汗,毕竟这关系到儿子的未来。

"出来了。"张亮盯着屏幕。

张明宇缓缓睁开眼睛,父子俩同时看向手机屏幕。当他们看清楚上面显示的分数时,两个人的表情瞬间凝固了,仿佛被雷劈中一般。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