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底有多热?
最近天气预报天天显示“四十度起步”,很多人也只是调侃一句“命是空调给的”。
![]()
但你有没有想过,有一群人每天在没有空调、不能躲进办公室的岗位上奔波。
7月初,河南一位37岁的快递员,因为热射病倒在了送快递的路上,再也没能醒来。
![]()
据说那天最高气温接近40℃,中午回家吃饭时他已经感觉头晕、乏力,但也只是“喝了几瓶冰汽水”,想着稍微歇会儿,又出门送件了。
几个小时后,他被发现晕倒在路上,再没醒过来。
![]()
而在青岛,一所高校的宿管大爷也在值班室倒下了。6平米的屋子、没有空调、气温高达43℃。与此同时,宿舍里有多位学生中暑热醒,甚至被救护车接走。那天只是一个普通的“大热天”。
![]()
更惊险的是前几天,在浙江高速上,有两位乘客已经热射昏迷,命悬一线,幸好有陌生人及时发现并报警,靠着路人和便衣警察的合力施救,才捡回两条命。


这些不是个别事件,这是一次次高温下的生命警告。
热射病不是中暑,是一场“掠夺生命的风暴”
很多人以为中暑不过是“太热了,喝点水歇会儿就好”。
但热射病根本不是你想歇就能歇回来的事儿。
简单来说,热射病就是“身体被高温打败了”,体温失去了调节能力,大脑、心脏、肝脏、肺……全身多器官开始罢工,甚至可能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带走上一个人的生命。
![]()
首都医科大学的专家贺明轶就说过:
“热射病的死亡率可以高达20%~30%。”
这个数字意味着一旦发展为热射病,相当于有30%的人再也抢救不回来了。
所以,不是“热得难受”,是“热得致命”。
发现不对,千万别硬扛!
热射病的发展看起来很平静,其实很迅猛。它不一定出现在烈日下,也可能出现在闷热的屋子里、外卖电动车上、快递货车里。
![]()
它常见的预警信号有:
头晕、头痛、恶心
全身乏力、出汗多但体温不降
面色潮红、皮肤烫、说话含糊
最关键的是——意识模糊甚至昏迷
![]()
一旦发现这些症状,该送医就得送医,一分一秒都拖不得!
现场急救也很讲究:
✅ 将患者移到阴凉通风处
✅ 解开衣服,躺平降温
✅ 用湿毛巾放在脖子、腋窝、大腿根,或者用凉水擦拭身体
✅ 然后赶紧拨打120
但特别注意一点:别一着急就猛灌冰水! 医学专家贾大成多次提醒,这种做法可能引起另一种危机,比如胃部痉挛、呕吐、误吸等等。
![]()
所以,防热射病,不是自己看看就完事,得真的懂、真的做对才行。
![]()
![]()
![]()
![]()
![]()
高温之下,谁是最危险的人?
热射病听上去很遥远,但实际上,只要你身边有人在烈日下工作,风险就存在。
最危险的人群包括:
露天工作者:外卖员、快递小哥、环卫工、建筑工人、保安等
高温室内作业者:比如车间、厨房、没有空调的宿舍、办公室
老人、儿童、孕妇或是身体本身就有慢性病的群体
刚运动完或高强度劳累后,没有及时补水或休息的人
![]()
这些都是我们身边最常忽视、却最容易被高温掠夺生命的人群。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该懂一点热射病
不是为了变成医生,而是为了在某个关键时刻,能救人一命,或是保全一下自己。
更现实地说,我们都可能正是热射病的“高危人群”——不论是家里有老人、有孩子,还是夏天要送快递、跑外单、上班踩着大太阳。
![]()
这个夏天来得格外早、格外猛。
希望大家不只看得见汗水,也能看到舒服之外那些潜在的危险。
热射病急救小贴士放在这儿了,请收藏备用
发现身边人高热、无汗、昏迷,赶紧转移至阴凉通风处
勿猛灌冰水,可喝凉盐水或运动饮料缓和脱水
头部、腋下、脖子、大腿根等部位降温最关键
冷敷+脱衣+风扇加速散热
紧急拨打120;如果体温高过40℃,必须争分夺秒送到医院
![]()
热射病,不是一场简单的“太热了”,它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死战。一个不小心,就可能带走一个家庭的顶梁柱,一个孩子的父亲,一位老人的儿子。
这个夏天,我们除了把命“续”在空调里,也应该多一份对生命的警觉。别再把“热死了”当成玩笑话,也不要等到身边有人倒下了,才学会怎么救人。
愿每一个在烈日下奔波的人,都能被世界温柔以待;
也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学会在危急时刻,伸出援手。
来源 丨成成Vin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分享转载请注明作者!
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