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月21日“浦江红・银耀门楣”党建工作室揭牌以来,作为黄浦区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的创新载体,始终以“开放日”机制为切入点,通过构建标准化预约机制、精准化活动设计、暖心化服务保障,向全区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和志愿服务团队全面开放,实现服务有效覆盖。每月两个半天的“开放日”不仅成为串联各方的红色纽带,更推动理论宣讲、组织生活、志愿服务、老青结对、党课直播、政治生日、荣退仪式七大功能落地见效,在优化作风建设中践行“零距离”服务理念,为黄浦老干部事业注入持续源源不断的“银发动能”。
从“分散隔离”到“全域覆盖”,
让红色阵地聚合“银发力量”
“提前10天电话预约,场地、设备、服务全配套,我们支部的主题党日活动在这里办得特别扎实。”这是区国动办退休一支部书记对党建工作室“开放日”的由衷评价。为实现对全区离退休干部党组织的有效覆盖,工作室创新推出标准化预约机制,各支部可通过线下预约或电话提前10天申请,工作室根据需求匹配场地资源、提供会务保障,并结合各支部特点定制活动方案。这一机制推行以来,已接待全区8家离退休干部党组织的预约申请,实现区直属机关、街道全覆盖,让“分散”的银发力量在红色阵地实现“聚合效应”,使党建资源真正下沉到最需要的地方。
从“功能闲置”到“鲜活落地”,
让七大服务释放“实践动能”
“开放日”并非简单的场地开放,而是要让七大功能在活动中“活”起来。区委老干部局围绕“开放日”精心设计差异化活动,让每一次开放都成为功能落地的“实践场”。区委组织部离退休联合党支部通过预约,在党建工作室开展“主题党日+暖心服务”融合活动,以政治学习强化支部堡垒功能;打浦桥街道退休一支部借助“开放日”,聚焦重要回信精神开展专题研学,老党员结合黄浦发展谈感悟,将学习成效转化为服务发展的实践动能。区卫健委退休一支部创新“支部书记沉浸式党课”,以鲜活案例解读党的创新理论,提升学习实效。“浦江情怀”志愿服务队的离退休干部以自身经历开展互动宣讲,推动党的理论“声”入人心,切实增强了党建学习的感染力与影响力,为推动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常规服务”到“作风优化”,
让贴心举措传递“组织温情”
“没想到百岁生日能在老干部局的党建工作室过,安排得这么周到,太让我高兴了。”这是离休干部戴振的真切感慨,道出了“开放日”的温度。党建工作室“开放日”机制的深化,是区委老干部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效的生动体现。工作室以开放日为载体,将“有责任、有情怀、有温度、有作为”的服务宗旨融入每一个细节,在优化作风中践行服务“零距离”。针对老同志视力、听力等特点,工作室配备了音响、视频、话筒、急救包等设施设备,预约流程简化为“一次申请、全程跟进”,安排专人对接支部需求。区委统战部借助“开放日”举办了“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仪式现场,老党员们重温入党誓词,激励着在场的年轻党员传承红色基因。
每次“开放”活动后,区委老干部局都会以电话、微信等形式收集老同志意见,并及时调整开放日内容。创新推行“一室多用、多方共享”运行机制,整合党建工作室、益智屋、益趣屋、馨语坊、职工之家等多元化功能场所资源,编制“浦江红・银耀门楣”党建工作室标准化服务菜单,构建功能集成、服务精准的离退休干部党建阵地体系。
“这里最早日出,因为靠海;夜色悠长,被称之不夜城。可从石库门走进客堂间,也能从小红书遇见新天地……”——这句温暖而灵动的话语,正是党建工作室在小红书线上平台“727客堂间”的卷首语。党建工作室“开放日”的深层意义,正在于跳出“为开放而开放”的浅层模式,真正实现“开”得规范、“放”得高效、“活”出实效。从线下开放日的面对面交流,到线上“客堂间”的屏对屏互动,党建工作正以更立体的姿态融入生活。这种“开”与“放”的深度结合,不仅让党建工作室从“固定阵地”变为“流动堡垒”,更让每一位参与者都成为红色基因的传播者、基层治理的建设者,最终让党建实效在双向奔赴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编辑 / 陈露露
来源 / 黄浦老干部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1.
2.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