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南京红大爷”事件:中国社会转折的重要节点

0
分享至

  

  小镇一般不谈社会热点事件,除非这件事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今天要谈的是“南京红姐”,后来改名为“南京红大爷”事件。关于这件事有人恶意造谣,炮制所谓的“60岁大爷与千余人发生亲密关系”等不实信息,官方已经辟谣,所谓“南京红大爷”实际38岁,“与千余人发生亲密关系”也属不实信息。之后是否会对不实信息制造者责任,还需后续追查。

  

  强烈建议简单了解事情概述就行了,不要好奇心爆棚非得去了解具体细节,尤其不要试图找所谓的照片、影像图片,无论传播者还是浏览者,都可能涉嫌违法;虽然从实务角度,一般不会追究法律责任,但这个世界有很多黑色、灰色的东西,最好别碰,不要高估了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切记“好奇心害死猫”。

  当前最需要关注的是可能存在的疾病传播风险。

  有一个必须了解的基本事实,“男男”之间发生的性行为,是最高危的。1981年美国疾控中心第一次向全世界通报艾滋病,就是在男同性恋身上发现的,所以一度被全世界称之为“同性恋瘟疫”。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的艾滋病防控上,“男男性接触人群”被贴上了“高危人群”标签大力干预。

  不过事务也有两面性,虽然当年的“艾滋病防治运动”对“男男性行为”严防死守,但也让这一边缘群体首次公开在全社会面前,推动社会的变革,随着西方以“LGBT+”“酷儿”为代表的多元文化盛行,国内社会对“男同”的公开看法也大为改变。

  但并不代表这一行为就安全。很简单的道理,国内往往使用“避孕套”的称呼而非“安全套”,更看重避孕而非安全作用,因为男性不会怀孕,导致严重忽略必需的安全措施。近些年来,男性尤其是年轻的男大学生,已经成为艾滋病感染的主力人群之一,之后又通过异性性传播进一步扩散。

  小镇之前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警告即将进入大学的年轻大学生们,尤其是男大学生务必提高警惕,不要觉得离开家长、学校的管控,就可以肆意尝试某些危险行为,更要注意警惕某些学长和社会人员,不要觉得只有女性才需要担心性安全;而女性更要注意,除了警惕被传染,还要注意意外怀孕的风险,目前《》。

  建议家长提前做好沟通,一定要讲清楚,无论如何,做好安全措施,是最低的底线。

  当前最紧迫的事情就说到这,目前疾控部门已经介入,相信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小镇之所以觉得这件事有必要谈,是因为从这起事件看到了当代的三个普遍问题:性匮乏、缺爱、对西方多元化的“叶公好龙”

  先说性匮乏。

  虽然从某些数据来看,中国人的性开放度并不低,而且看似西方对性更加开放,但要注意,西方在开放的表层之下,是对性、关系、责任的正确认识基础上。

  在国外比如美国,的确有非常放纵的群体,但这种群体在美国也是少数分子,更多人在开放背后有一种秩序存在,那就是界限与责任,西方发达国家的性开放只是结果,实际是一套界限明确的感情阶段与自我选择,这是从前现代到现代再到后现代,一路走过来的。

  

  而中国所谓的开放,倒不如说是性匮乏、性压抑之下的性混乱。没有经历西方完整的性观念演变过程,直接跨越到了西方后现代化的性理念,再加上中国性教育极度匮乏,甚至谈性色变,义务教育阶段正常的生殖介绍都能被家长举报,又如何能掌握正确的理念?

  高考之前还好,高考结束以后,一下子没人管了,很容易产生剧烈的逆反心理,尤其严重匮乏与性相关的安全意识和知识,更难以区分性、爱、家庭与责任。

  而与性教育同样匮乏的,是爱的教育。

  到底什么是爱?没人教过,只能自己悟,往往是18岁前严防死守,18岁后恨不得要求赶紧结婚生娃,就把好奇、刺激、性、依赖等等误以为是爱。

  比如马尔克斯所著《霍乱时期的爱情》就写道“好奇心也是爱情的种种伪装之一”,而如“跳江自杀的胖猫”则把付出和依赖误以为是爱,至于把性和刺激误以为是爱的就更多了,张爱玲还说“通往女人内心最短的距离是阴道”,而如“大同订婚强奸案”,更是以为“生米煮成熟饭”就行了。这都是性教育、爱教育匮乏的表现,把性与爱混为一谈。

  

  近些年,网络上性别矛盾加大,消费主义盛行,加之现代社会更忽略性别因素,出现“把男人当牲口用,把女人当男人用”,实际上也让女性更难以提供男性渴望获得的爱。

  说一个暴论,仅仅是小镇的一个不成熟的看法,当前中国,在谈恋爱上,女性相比男性,更缺乏经验、更不懂如何去爱对方,这与整个社会对男性的期待和规训有关,比如消费主义总是强调“爱她就买”,很多社会规训也强调男性要为女性提供情绪价值,但男性难道不需要情绪价值?

  于是,相比女性,男性更缺爱。

  所以懂得性别是平等、需要反馈的女性,往往更有婚恋竞争力。这些年,“绿茶”的口碑也开始逆转,所谓“她是不是绿茶我能不知道?”,这就是男性对情绪价值、被爱的渴求。

  

  总之,以上种种原因,就出现了“南京红大爷”这起事件。

  网上有很多嘲笑、不理解的声音。觉得不过是很粗糙地穿个女装,怎么这么多男性认不出来?又觉得这些男性是不是都是色魔,为何“饥不择食”?更奇怪怎么还有看起来很帅气的男大学生、健身教练也去搞这种事。

  这些疑问,如果从性匮乏、缺爱的角度去分析,就很容易理解了。

  正如当事人“南京红大爷”发的一段话,他就提到“(那些人)不是饥不择食,而是在他这里感受到前所未有被无条件照顾的感觉”。

  因为性匮乏所以缺乏安全意识、盲目追求刺激,又因为缺爱所以选择看似荒唐的行为。

  从社会治理的角度,必须正视这一事件背后代表的真正根源,要在义务教育和大学阶段,强化全民性教育和爱教育。

  而更需要关注的,是对男同等在内的LGBT+群体的关注。

  中国传统社会对同性恋一直保持宽容态度,古代也留下了“龙阳之好”等成语,《宋书·五行志》谈及魏晋六朝时期,称“男风大兴,炽于女色,士大夫莫不尚之,天下咸相仿效”。但近代以来,出现了比较大的逆转,但压抑并不代表不存在,反而因为刻意的无视,导致一些问题变得更加危险。

  比如中国到底有多少LGBT群体?

  这个最基本的问题一直说不清,也有一些学者曾经试图搞清楚这个问题,但调查的重点基本聚焦男性或男同群体,较为忽视女性和跨性别群体。最全面的是潘绥铭教授,他也被称为“中国性学第一人”,他的团队从1991年到2015年进行了8次调查。

  

  潘绥铭教授2016年发表了《同性之间发生了什么?》。

  这篇文章汇总了潘绥铭教授2000年、2006年、2010年、2015年四次全国调查,这四次调查对象都是中国境内18到61岁、能识字的人群,采取了分层等概率随机抽样方法,直接等距抽样到县级,再抽取街道(镇)、居委会(行政村),还考虑了当地居民和流动人口情况,样本总计23147人,男女基本对半,高达91.7%现场作答,可以说很有代表性了。

  有几个结论,特别重要:

  1、同性活动比重持续上升。

  从2000年到2015年,潘绥铭教授选择了四个同性行为进行调查,分别是“对同性有性欲”“认同为同性恋者”“与同性接过吻”“与同性有性生活”,全部呈上升趋势,而且“认同为同性恋者”大概率最终“与同性有性生活”。

  2015年调查时,被调查者中“对同性有性欲”的占5.1%,“认同为同性恋者”的占4.4%,“与同性接过吻”的占6.8%,“与同性有性生活”的占3.7%。

  具体数据如下表:

  

  2、男性较女性更倾向于同性。

  同样是上述四种行为,男性全部高于女性,而且是远高于。比如2015年调查,在“认同为同性恋者”上,被调查的男性占5.8%,女性占2.8%;而在“与同性有性生活”上,男性是5.6%,女性只有1.7%;“对同性有性欲”上,男性7.4%,女性2.5%;就连“与同性接过吻”上,男性也以8%明显高于女性的5.4%。

  

  当然,无论多科学的随机调研,都不能代表整体。而从调查上看,从2000年到2015年,被调查者中,同性行为占比继续上升,但这可能是实际确实增加了,也可能仅仅是因为社会环境更加宽容,被调查者敢如实回答了。

  无论是实际增加还是更敢于回答,相信如果2025年再做一次调查,肯定比2015年占比更高。

  可以判断:中国人尤其中国男性中,同性恋以及发生同性行为的人,其数量超越一般设想。

  就算参考2015年调查,100个人中也有6人,2025年会不会接近10人?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很多人生活中很少感知周围存在同性恋尤其男同呢?

  注意,从新闻看到的不算。

  自改革开放尤其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拥抱全球化,美西方的多元文化也进入中国,背靠强大的西方,LGBT+等多元文化也成为先进的代表。人是不愿意承认自己是落后的,于是就开始附庸风雅,嘴上说接受多元化、接受性少数。

  

  尤其是高校学生,有一些针对高校学生的调研,调研结果普遍显示,高校大学生群体对同性恋群体的接纳程度很高,也更包容“LGBT+群体”,极少有大学生在接受问卷调查时表示厌恶。很多大学生在被调查时,还表示能够接受自己的孩子是同性恋。

  更有意思的是,调查结果显示,接受女同性恋的占比远高于男同性恋。但从潘绥铭教授的全国调查来看,男同远超女同。

  实际上,中国人对西方多元化这一套,不过是“叶公好龙”罢了,嘴上说支持、认可,但前提是只喜欢远远地观望,只能笼统,不能具体。

  而且对于所谓“男同”“女同”,往往默认年轻貌美。比如晋江等热衷的“耽美文学”(现在改成“纯爱文学”),其故事往往是美少年爱上另一个美少年,再不然一定是特别有魅力的大叔,无论是阅历还是权力。

  

  正如一提起“男同”,很多人脑海里想起来的是张国荣的《春光乍泄》,是李安的《断背山》,是《摇滚芭比》《时时刻刻》。

  

   同样是同性概念。游戏“守望先锋”里的猎空就可以接受,而“星鸣特工”就被玩家骂到暴死。

  

   说白了,就是看颜值。

  这种脱离实际的极度美化,本质就类似于“外国的月亮更圆”,幻想美国是所谓的“地上天国”“历史的终结”,把人类关于美好的一切幻想,甚至是共产主义的特征,强加在美国身上,觉得美国一定是什么都好,只要移民到美国,哪怕是非法偷渡,一切也都会好起来。

  但实际呢?

  就如“南京红大爷”,为什么非要从最开始的“南京红姐”改名?

  如果不是38岁长相一般的准中年男性,而是换成一个青春貌美的美少年,还会从“红姐”改为“红大爷”吗?

  网络还会有这么多的恶意吗?

  小镇之所以特别关注发生于2025年的“南京红大爷”事件,就是因为戳破了“中国人崇尚多元化”的画皮,也代表着:中国人真正开始直面后现代化,虽然仅仅是萌芽,但这是自发的,而非盲目追随西方“多元化”

  也点明了,中国“同性”“男同”的真实情况。

  很多中国人对“LGBT+”的友好态度,仅仅是出于想象,觉得一定都是俊男靓女,而这些群体的公开宣传,一般也特别注意形象。

  但现实中,又如何呢?

  平时网络上都说“多元化”、对“同性”宽容,实际碰到38岁的“红大爷”,就喊打喊杀了,这算哪门子接受?

  还不如官方,几十年来对“男同”等性少数群体,态度始终如一,明确婚姻关系只承认异性一夫一妻,不承认同性婚姻,同时反对一切形式的歧视和暴力,既不赞成、不反对、不歧视。

  比如2015年,中方代表在联合国上明确回应“中国并未将LGBTI视为一种精神疾病,不会要求对LGBTI人员进行强迫治疗,更不会将他们关在精神病院。当然,LGBTI人员在社会上的接受度,以及他们在就业、教育、健康、家庭等方面遇到的一些现实问题,是一个需要认真注意的事项。”

  什么时候,中国人能够像接受美少年“耽美”一样,接受38岁的“红大爷”也可以是“男同”,而不是非得说跟“红大爷”发生同性关系的,都是饥不择食、看不出“红大爷”是男性,这才算真正接受“多元化”。

  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西方价值观,对中国的影响非常有限。比如国内很多经济学家、金融圈人士,动不动谈西方理论、西方价值、西方经验,但仔细分析他们的话,说的基本是西方几十年前甚至一百多年前的东西,西方自己都已经反对了。

  “南京红大爷”事件反映了西方“多元化”在中国真实的接受度,这一事件的意义,并不亚于年初发生的“中美大对账”戳破西方美好的假象。

  也挺有趣的。

  有些人一方面渴望西方的“自由”,但是碰到灾害、问题的时候,又老觉得应该政府帮忙,但在自由的美国,政府没有帮助国民、更没有救灾的义务,所以当美国德州洪水死了上百人,美国白宫发言人可以微笑着说“洪水凌晨来袭,大家都在睡觉,这是天意,不是政府的错”。

  

  同样的,某些经济学家、金融学者天天号称自由主义、市场经济、反对政府干预,但这几年却总是要求政府通过下行政命令,强制要求去产能;总是要求政府加大刺激力度,人为干预经济。

  这到底是要政府,还是要市场?

  或许,可以用这句话来形容:

  你凭什么管我?你凭什么不管我?总之干啥都是错。

  最后,再次提醒:

  由于中国目前极为匮乏的性教育,而同性性行为并没有想象的低,一定一定要注意安全,不仅是个人安全,更要对他人安全、社会安全负责。尤其某些人,隐瞒自身情况,搞“形婚”,这更是高危行为,在这方面,女性相对而言是受害的重灾区。

  喜欢同性还是异性,这是个人的自由,应当被尊重;但不能隐瞒、不能危害他人、不能违法犯罪,这应该是做人的底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闹情绪离队火箭!休城赔本1换2成人之美,如今惨遭8连败无奈苦笑

闹情绪离队火箭!休城赔本1换2成人之美,如今惨遭8连败无奈苦笑

锅子篮球
2025-11-09 10:52:00
场均18+6+5,火箭再添1位全明星?4项数据生涯新高,三分手感回暖

场均18+6+5,火箭再添1位全明星?4项数据生涯新高,三分手感回暖

熊哥爱篮球
2025-11-09 21:09:53
斯诺克决赛:希金斯逆转胜吴宜泽,比赛悬念犹存

斯诺克决赛:希金斯逆转胜吴宜泽,比赛悬念犹存

赫埰足球解说
2025-11-09 20:22:50
安倍晋三去世3年,遗孀安倍昭惠独自全球旅行,财富自由无忧无虑

安倍晋三去世3年,遗孀安倍昭惠独自全球旅行,财富自由无忧无虑

策前论
2025-11-07 11:29:33
苹果加它一起煮,效果很大,一润肺、二止咳、三养胃,冬天吃养人

苹果加它一起煮,效果很大,一润肺、二止咳、三养胃,冬天吃养人

Lily美食谈
2025-11-08 23:29:45
击中俄军大型无人机基地!颁奖典礼遭袭,多名精锐乌军死伤

击中俄军大型无人机基地!颁奖典礼遭袭,多名精锐乌军死伤

鹰眼Defence
2025-11-08 17:26:04
碧桂园彻底暴雷!裁掉8万人、负债8000亿,碧桂园还想着翻身!

碧桂园彻底暴雷!裁掉8万人、负债8000亿,碧桂园还想着翻身!

历史伟人录
2025-11-08 16:12:29
薛之谦创立的火锅店再收缩,“上上谦”全国仅剩1家,明星火锅店退潮

薛之谦创立的火锅店再收缩,“上上谦”全国仅剩1家,明星火锅店退潮

红星新闻
2025-11-09 20:10:17
京东:埃安UT super租电购买价4.99万元

京东:埃安UT super租电购买价4.99万元

界面新闻
2025-11-09 20:27:07
李兰娟院士忠告:胃部开始癌变的第一信号,吃东西可能就知道

李兰娟院士忠告:胃部开始癌变的第一信号,吃东西可能就知道

今日养生之道
2025-11-09 14:51:50
终身服药成历史?2025全球热门糖尿病医学范式革命:当前高血糖治疗可实现安全停药

终身服药成历史?2025全球热门糖尿病医学范式革命:当前高血糖治疗可实现安全停药

日照日报
2025-11-09 14:53:21
导演张律回应争议:投资不是白百何拉来的,获奖消息提前通知她

导演张律回应争议:投资不是白百何拉来的,获奖消息提前通知她

好贤观史记
2025-11-08 22:18:40
李连杰脱光上衣自证清白后,有网红提出质疑,吃的什么神丹妙药?

李连杰脱光上衣自证清白后,有网红提出质疑,吃的什么神丹妙药?

心静物娱
2025-11-08 11:24:51
副院长视频新细节!双方均已停职,男方已组建家庭,女方为单身

副院长视频新细节!双方均已停职,男方已组建家庭,女方为单身

谭谈家居
2025-11-09 16:26:53
失联21天遗体被发现!两少年贵阳骑摩托回毕节遇难,死亡原因披露

失联21天遗体被发现!两少年贵阳骑摩托回毕节遇难,死亡原因披露

火山诗话
2025-11-09 10:41:18
工行、农行、中行、交行行长最新发声

工行、农行、中行、交行行长最新发声

极目新闻
2025-11-09 12:31:15
终于见到本人了 没有传说中那么漂亮 不是保安护驾 感觉就是一路人甲

终于见到本人了 没有传说中那么漂亮 不是保安护驾 感觉就是一路人甲

小小包工头阿汾
2025-11-09 14:35:41
老干妈放弃遵义椒始末:立善立德不立威的陶华碧输给了人性

老干妈放弃遵义椒始末:立善立德不立威的陶华碧输给了人性

诗意世界
2025-11-07 09:35:12
豪门悲喜夜:拜仁16连胜结束 阿森纳10连胜终止 曼联2-2绝平热刺

豪门悲喜夜:拜仁16连胜结束 阿森纳10连胜终止 曼联2-2绝平热刺

侃球熊弟
2025-11-09 03:54:11
根据邵佳一的技战术打法和用人标准,国足新首发11人预测如下

根据邵佳一的技战术打法和用人标准,国足新首发11人预测如下

男足的小球童
2025-11-09 10:13:57
2025-11-09 21:40:49
大树乡谈 incentive-icons
大树乡谈
讲逻辑,说人话,有意思。让我们一起穿越时代迷雾、共同成长至少20年。
420文章数 13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两位欧洲政要将同日访华:一人曾被誉为欧洲"最帅王子"

头条要闻

两位欧洲政要将同日访华:一人曾被誉为欧洲"最帅王子"

体育要闻

他只想默默地拿走最后一亿美元

娱乐要闻

《繁花》事件影响:唐嫣工作被取消

财经要闻

10月CPI同比涨0.2% PPI同比下降2.1%

科技要闻

黄仁勋亲赴台积电“讨要更多芯片”

汽车要闻

钛7月销破2万 霜雾灰与青峦翠配色正式开启交付

态度原创

健康
教育
家居
艺术
军事航空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教育要闻

傲慢与偏见英文原版语音课08:给我的小莉齐美言几句啊!

家居要闻

现代自由 功能美学居所

艺术要闻

她眼中的世界丰富多彩 | Erin Hanson 2025作品

军事要闻

俄媒:俄军即将攻占乌克兰"第三首都"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