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魏晋风度里的一抹亮色,以一句 “未若柳絮因风起” 惊艳千年;
她是将门虎女,在叛军围城时披甲执剑,尽显巾帼豪情;
她出身顶级门阀,却不困于闺阁,与名士谈玄论道,不输须眉。
她就是被《三字经》列为 “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 的东晋才女谢道韫。
![]()
当王羲之在兰亭写下 “天下第一行书”,当陶渊明在东篱采菊,当顾恺之挥毫画出《洛神赋图》,这个站在时代风口的奇女子,早已用才情与风骨,在男权林立的魏晋史册上,刻下了属于自己的铿锵印记。
东晋咸和年间的建康城,乌衣巷的谢家府邸正笼罩在一片喜庆之中。
这一年,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降生了,取名道韫。
此时的谢家正值鼎盛,叔父谢安是当朝宰相,掌管朝政;
伯父谢尚是镇西将军,威震一方;堂兄谢玄是淝水之战的统帅,后来更是成为 “封狼居胥” 的一代名将。在这个 “王与马,共天下” 的时代,谢家与琅琊王氏并称 “王谢”,是真正权倾朝野的顶级门阀。
谢道韫的出身,堪称是上帝打翻了特权的调色盘。
父亲谢奕官至安西将军,性情豪迈,颇有魏晋风骨;母亲是阮籍的后人,自带名士基因。更令人惊叹的是她的社交圈:表哥王羲之是 “书圣”,表侄王献之是书法巨匠,就连她未来的丈夫,都是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当时有人调侃,谢道韫若要认亲,整个东晋的名流能从朱雀桥排到秦淮河。
谢家向来崇尚玄学清谈,不重女红礼教。
在这样的家风熏陶下,谢道韫自幼便显露出过人的天赋。
别的闺阁少女还在学习描鸾绣凤时,她已经能背诵《诗经》三百篇;
当同龄女孩专注于梳妆打扮时,她正捧着《老子》《庄子》与叔父谢安探讨玄理。
谢安对这个侄女格外看重,常说:“此女风骨,不输男儿。”
一个冬日的午后,谢安召集子侄辈讨论文章义理。天空突然飘起大雪,谢安望着窗外,随口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 侄子谢朗抢先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 谢安微微点头,却未置可否。这时,年仅七岁的谢道韫轻声说道:“未若柳絮因风起。”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撒盐” 虽形似,却失之僵硬;而 “柳絮因风起”,既写出了雪花的轻盈飘逸,又暗含春天将至的生机,意境远超前者。谢安抚掌大笑:“好一个柳絮因风起!我谢家果然有女中诸葛!” 这句咏絮词,不仅让谢道韫名满建康,更让 “咏絮才” 成为后世才女的代名词。
![]()
随着年岁渐长,谢道韫的才名愈发响亮。
她不仅精通诗赋,更擅长玄学清谈。一次,谢安让她评论《诗经》中最出色的篇章,她答道:“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 这两句出自《大雅・烝民》,讲的是贤臣辅佐君王的故事,格局宏大,丝毫不见闺阁之气。谢安听后赞叹道:“此女胸有丘壑,非凡人也。”
及笄之年的谢道韫,成了整个东晋权贵争夺的联姻对象。
无数王公贵族前来提亲,都被谢安一一婉拒。在谢安看来,唯有与谢家门当户对且才华相当的家族,才配得上他这位天才侄女。经过深思熟虑,谢安选中了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
王凝之出身琅琊王氏,是 “书圣” 之子,时任江州刺史,论家世、地位都与谢道韫匹配。更重要的是,王家也是玄学世家,与谢家有着共同的文化追求。谢安以为,这桩婚事定能成就一段才子佳人的佳话。
然而,现实却给了谢道韫沉重一击。新婚之夜,当她看到王凝之其人时,心中便凉了半截。王凝之虽出身名门,却资质平庸,既无父亲王羲之的书法天赋,也无谢家子弟的清谈风骨。
他沉迷道教,每日不是诵经炼丹,就是祈祷成仙,对玄学诗赋一窍不通。
婚后的生活,成了谢道韫的煎熬。她曾兴致勃勃地与王凝之讨论《庄子・逍遥游》,王凝之却只会说:“此等虚玄之论,不如炼丹修仙实在。”
她想与丈夫探讨书法,王凝之却只会机械地临摹父亲的字帖,毫无自己的见解。有一次,谢道韫回娘家,向叔父谢安哭诉:“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则有封、胡、遏、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这番话道尽了她的失望与委屈。
在谢家,无论是叔父谢安,还是堂兄谢玄(小字遏),都是一时俊杰;而王凝之,在她眼中竟如此平庸不堪。谢安听后默然良久,只能劝慰道:“王郎虽不才,然王家势大,且安分守己,你且安心度日吧。”
尽管婚姻不幸,谢道韫却没有沉沦。
她将精力投入到学问与清谈之中,常常召集王家子弟及名士探讨玄学。
![]()
有一次,表侄王献之与客人清谈,陷入窘境。谢道韫得知后,隔着青纱帐参与辩论,引经据典,条理清晰,最终说得客人哑口无言。此事传开后,人们无不佩服她的才思敏捷。
她还时常回到谢家,与叔父谢安、堂兄谢玄纵论天下大事。
淝水之战前夕,朝廷上下人心惶惶,谢道韫却镇定地分析局势:“前秦虽号称百万之众,然多是乌合之众;我军虽少,却上下一心,且有谢玄、刘牢之等名将,此战必胜。” 后来淝水之战的结果,果然如她所料。谢玄战后曾感叹:“若道韫是男儿,必能领兵破敌,建立不世之功。”
在这段压抑的婚姻中,谢道韫始终保持着独立的人格。
她没有像一般贵妇那样争风吃醋、操持家务,而是开辟了自己的精神领地。
她的诗赋越来越成熟,风格刚健清新,既有女性的细腻,又有男儿的豪迈。其中《登山》一诗写道:“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非工复非匠,云构发自然。” 诗中展现的开阔胸襟,远超当时的女性作者。
东晋隆安三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彻底改变了谢道韫的人生轨迹。
五斗米道首领孙恩发动叛乱,率领起义军席卷江南,直逼会稽。当时王凝之任会稽内史,负责镇守此地。
面对叛军的进攻,王凝之的表现令人瞠目结舌。
他既不组织军队抵抗,也不加固城防,而是整日在府中设坛祷告,声称已请来 “神兵” 相助,定能击退叛军。
谢道韫多次劝谏,让他赶紧调兵遣将,加强防守,王凝之却斥责她:“妇人懂什么军国大事?且安心等待神兵降临。”
谢道韫见丈夫如此昏庸,知道会稽城难保。
她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召集家中仆役,组成一支小型武装,日夜操练。
她自己则穿上铠甲,拿起长剑,亲自教授仆役们格斗技巧。有人劝她:“夫人何必如此?不如早早避难。” 谢道韫答道:“我是谢家女儿,岂能贪生怕死?纵使城破,也要与城池共存亡!”
![]()
不久后,孙恩大军攻破会稽城。
王凝之慌忙带着子女逃跑,结果被叛军抓获,全家遇害。
当叛军冲到王府时,谢道韫正带着年仅几岁的外孙刘涛,手持长剑站在大堂中央。面对杀气腾腾的叛军,她毫无惧色,厉声喝道:“王家与你们有仇,与这孩子无关,要杀便杀我!”
叛军首领孙恩早就听说过谢道韫的才名,见她如此临危不惧,心中暗暗佩服。他本想将刘涛一并杀害,听了谢道韫的话,又看她气度不凡,竟破例放过了刘涛,只是将谢道韫母女囚禁起来。
在囚禁期间,谢道韫始终保持着尊严。
她没有哭闹哀求,每日依旧读书写字,甚至还向看守请教《老子》中的疑难。孙恩得知后,对她更加敬重,不久便将她们释放了。
经历了这场浩劫,谢道韫失去了丈夫、子女,成了孤家寡人。
但她没有被打垮,而是选择了坚强地活下去。她带着外孙回到了建康,住在谢安留下的老宅中。此时的谢家,因遭受连番打击,已不复往日辉煌,但谢道韫的归来,却给这个衰落的家族带来了一丝生气。
她将全部精力都放在培养外孙刘涛身上,教他读书写字,传授他为人处世的道理。闲暇之余,她常常与当时的名士交往,继续探讨玄学清谈。
有一次,名士张玄去拜访她,想试探她的学问。两人从《周易》谈到《庄子》,张玄引经据典,言辞犀利;谢道韫从容应对,见解独到,最终张玄被说得心服口服。
他后来对人说:“谢夫人虽经丧乱,其才其志,不减当年。”
这段时期,谢道韫的诗作风格更加沉郁顿挫,充满了对人生的感悟。
![]()
她在《拟嵇中散咏松诗》中写道:“遥望山上松,隆冬不能凋。愿想游下憩,瞻彼万仞条。腾跃未能升,顿足俟王乔。时哉不我与,大运所飘飖。” 诗中借松树的坚韧,表达了自己在乱世中坚守气节的决心,展现了她不屈不挠的精神。
晚年的谢道韫,隐居在建康城的一处僻静宅院中。
她不再参与外界的纷争,每日以读书、作诗、教导外孙为乐。尽管经历了家破人亡的惨剧,她的脸上却总是带着平和的笑容,仿佛世间的苦难都已被她看透。
当时的宰相刘裕非常敬重谢道韫,常派人送去钱粮,想请她出山为官,辅佐太子。
谢道韫婉言谢绝:“我已年老,不堪为官。只愿在林下安度余生,了此残生。” 刘裕赞叹道:“谢夫人有林下之风,真名士也。”“林下之风” 这个成语,便由此而来,专门用来形容女性气度不凡、有隐士风范。
谢道韫的晚年生活虽然清贫,却充满了精神的富足。
她整理了自己的诗赋,编成《谢道韫集》,可惜后来失传,仅存数首诗赋传世。她还常常与友人探讨学问,其中最有名的当属与王献之的辩论。
一次,王献之与客人清谈,陷入困境。谢道韫得知后,隔着屏风为他解围。她引经据典,条理清晰,将客人驳得哑口无言。客人叹服道:“谢夫人之才,远超我辈男子。” 王献之也对这位嫂子敬佩不已,常说:“家嫂的清谈水平,在我之上。”
谢道韫不仅才华出众,更有着悲天悯人的情怀。她看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苦难,常常拿出自己的积蓄救济灾民。有一次,建康城发生瘟疫,她亲自带着医生为穷人治病,还写下《释病》一文,探讨疾病与人生的关系,体现了她对生命的敬畏。
宋元嘉年间,谢道韫走完了她传奇的一生,享年七十余岁。
她的外孙刘涛在她的教导下,后来成为南朝宋的著名大臣,为官清廉,颇有政绩,也算没有辜负她的培养。
谢道韫去世后,文人雅士们纷纷写诗撰文纪念她。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乌衣巷》中写道:“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虽然诗中没有直接提到谢道韫,但 “王谢” 的辉煌往事中,她的身影始终是最亮丽的一抹。
宋代词人李清照对谢道韫极为推崇,曾在《打马图经》中写道:“夫谢道韫,古今才女,无出其右者。” 清代学者王夫之更是评价她:“谢道韫以一女子而有林下之风,足见其才其德,远超当时男子。”
如今,在南京的乌衣巷旧址,还留存着纪念谢道韫的石碑。她的那句 “未若柳絮因风起”,早已成为千古名句,被收录在中小学课本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少女追求知识与才华。
谢道韫的一生,是魏晋风度的缩影,也是女性独立精神的象征。
她出身名门,却不被身份所困;她经历婚姻不幸,却没有自怨自艾;她遭遇乱世浩劫,却能坚守气节。她用自己的才华与风骨,证明了女性不仅能吟诗作赋,更能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展现出不输男儿的勇气与担当。
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谢道韫如同暗夜中的一颗星辰,用自己的光芒照亮了女性前行的道路。
她告诉我们,真正的高贵,不在于出身与性别,而在于内心的丰盈与精神的独立。正如她笔下的柳絮,看似柔弱,却能在狂风中自由翱翔,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