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中部的灵石县,这座因煤炭而兴起的资源型城市,近年来因频发的环保问题屡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社交媒体时代的信息高速传播,使得当地的环境问题迅速突破地域限制,演变为牵动公众神经的舆情事件,严峻考验着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与智慧。从煤矸石违规倾倒到工业废水排放,灵石县环保舆情的背后,深刻折射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尖锐矛盾,更是对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呼唤。
2025年夏季,灵石县两渡镇柏沟煤业附近的矸石处置场成为舆论风暴的中心。企业以整改为名,却违规开挖山体黄土覆盖煤矸石,作业范围远超审批红线,肆意侵占林地资源。与此同时,王老岭村附近一处无名企业的煤矸石场,大量矸石露天堆放,运输车辆穿梭不息却无任何抑尘措施,粉尘笼罩整个山沟,令周边村民苦不堪言。这些触目惊心的场景通过社交媒体广泛传播,引发网友高度关注,相关话题热度持续攀升。
![]()
在该县厦门镇交口乡南头村,矸石场的乱象同样令人震惊。煤矸石露天堆积如山,运输车辆扬尘漫天,虽有洒水车却形同虚设。更严重的是,企业出入口设置极不合理,频繁造成交通拥堵,严重干扰村民正常生活。村民们的投诉与抗议在网络上汇聚,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压力,迫使政府部门必须直面问题。
煤矸石长期露天堆放,其内含的重金属及有害物质随雨水淋溶,不断渗入土壤和地下水,导致土壤严重污染、植被大面积破坏,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以两渡镇为例,周边土壤重金属含量远超国标,土地肥力急剧下降,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被严重削弱。大气污染同样不容乐观,煤矸石扬尘和运输车辆尾气导致区域内PM2.5、PM10浓度飙升,空气质量持续恶化,对居民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显著上升。
环保问题的长期存在和反复发生,严重动摇了民众对政府监管能力的信任。面对企业的公然违规,相关部门的不作为或慢作为,极大地折损了政府公信力。在一些污染事件处理中,政府的回应与实际情况脱节,进一步加剧了民众的不满情绪。村民们从最初的信任转向失望,再到如今的愤怒,干群关系紧张,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从表面看,企业通过违规排放降低了生产成本,但从长远和全局看,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经济损失远超想象。一方面,为治理污染,政府需投入巨额资金进行生态修复、环境监测和污染治理,财政负担沉重。另一方面,恶劣的环境严重损害了投资吸引力,使对环境要求较高的企业望而却步,阻碍了产业转型升级。此外,环境污染引发的农产品质量下降、旅游形象受损等问题,也严重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问题的根源在于复杂的利益交织和监管体系的短板。对于部分企业,尤其是洗煤企业而言,建设完善的煤矸石处理设施前期投入巨大(高达数百万元),每年运营成本也需数十万元。相比之下,违规倾倒仅需支付少量场地费,成本悬殊巨大。在巨大利益诱惑下,部分企业不惜铤而走险,置环保法规于不顾。同时,一些地方官员受短期经济利益驱动,对企业违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为其提供便利,形成利益共同体,加剧了监管失效。
灵石县的环保监管涉及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林业等多个部门,但部门间职责交叉、协调不畅,“九龙治水”现象突出。
在舆情应对方面,政府反应往往滞后乏力。舆情爆发初期,政府部门信息掌握不及时,未能迅速回应公众关切。面对媒体和网友质疑,反应迟缓,缺乏有效的沟通策略。信息发布不及时、不透明,加剧了公众的恐慌与误解。
![]()
要有效破解灵石县的环保困局,必须构建全方位的治理体系。短期内,需建立24小时舆情监测机制,利用大数据技术实时掌握网络动态。一旦舆情爆发,迅速组建由宣传、环保、公安等部门组成的应急处置小组,明确分工协同作战。关键是在24小时内发布权威信息,通报基本情况并承诺调查处理时限。例如,在两渡镇矸石场事件中,政府迅速公告成立专项调查组并每日更新进展,有效稳定了公众情绪。
中期内,必须开展严厉的环保专项执法行动,全面排查违规企业,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对问题严重的企业,依法责令停产整顿并处以高额罚款;涉嫌犯罪的,坚决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同时,要加大生态修复力度,制定科学方案,对受损土壤、植被进行系统治理。例如,在被煤矸石破坏的林地实施植被补种和土壤改良,逐步恢复生态功能。
长远来看,关键在于制度创新和产业转型。必须完善环保监管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边界,建立健全部门联动机制,形成监管合力。可制定《灵石县环保监管部门协同工作办法》,具体规定执法、审批等环节的职责与协作流程。同时,要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降低对传统煤炭产业的依赖。设立产业转型引导基金,鼓励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
灵石县并非孤例,邻县孝义也曾面临严峻的煤矸石污染挑战。孝义政府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建设大型煤矸石综合利用项目,将煤矸石转化为建筑材料、发电原料等,实现了资源变废为宝。同时,建立环保信用评价体系,对企业环保信用进行量化考核,信用等级低的企业在项目审批、信贷支持等方面受到严格限制。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孝义有效解决了煤矸石污染问题,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经济发展步入良性轨道。灵石县可借鉴孝义的成功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探索适合自己的环保治理与绿色产业发展路径。
灵石县的环保治理,是一场艰巨而持久的战役。唯有正视问题本质,从根本上破除利益藩篱,系统性补齐监管短板,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现代化治理体系,才能最终实现从舆情危机向绿色发展的根本性转变。这不仅是对灵石县生态环境的救赎,更是对县域治理现代化的一次深刻实践,为众多资源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探索经验。(舆情于法)
编辑:楚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