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法规更柔软更人性,而不让我们常常面对法规和人性的两难选择
看到破窗事件的视频,我第一反应是,如果我在K1373列车上,会不会像小伙子那样去敲窗户?
小伙子面临的是两难选择。
一个是规章制度:虽然没有明确规定,温度湿度达到多少度?有多少人身体不适才能破窗?但根据生活在我们这片土地上的人之经验,没有管理部门的点头,就是不合规。
另一个是人性:根据自己的感受、良心等综合判断,做出行为决定。
小伙子在跟相关人员交涉无果后,在这两难选择之间,他选择了第二个,根据自己的良心,破窗。
他当然知道,要为此付出的代价。
如果这个行为不用付出代价,那么现场的可能任何人都会选择破窗,正是有了这个代价,他的这个行为才需要勇气,也才有分量。
列车相关人员也面临两难选择。
一个是选择破窗,但在第一线的人,就算判断应该破窗,按照常理,他也要上报,他上面的人怕担责还要上报,尤其是这种没有明确规定,需要靠经验判断的场景,对于行政或企业系统,通常都会层层甩锅。
另一个在某层级的人,根据自己的职务和良心,做出决定,砸还是不砸窗。
如果选择砸窗,那么他和那位小伙子面临的困境是一样的。
在规范和人性之间,选择后者。
![]()
我们从列车官方回应也可以看出他们的两难:
“事发后,我段在车上的添乘干部立即召集列车所有工作人员启动紧急处置,加强全车巡查。21时许,列车工作人员将各车厢乘务间、厕所、洗脸间、车厢内80余个能够开窗通气的气窗全部打开,进行通风降温,将班组自带的40余瓶矿泉水发给旅客。21时20分,车内温度为31度左右,3号车厢一名50多岁女性旅客反映头晕,列车工作人员将其安排在4号乘务间休息。
与此同时,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公司金华车务段紧急协调送来900余罐八宝粥、1300余瓶矿泉水,安排工作人员上车接力式传送给旅客,联系10辆120救护车在东孝站做好了应急准备。客车到达金华站后,又补充500余瓶矿泉水。
期间,列车工作人员对车内闷热和旅客耐受情况跟踪研判,认为客车滞留线路两侧无站台、车门离地面高度超1.5米、事发时为夜晚、车外无照明、开启车门可能存在旅客下车摔伤人身安全风险,车内虽闷热但没有达到马上开启车门和破窗应急预案的紧急程度。
22时04分许,3号车厢一名男性旅客擅自取下消防安全锤试图砸车窗,列车工作人员上前劝阻未果,导致一块车窗玻璃被砸破。为防止旅客跳窗发生意外,一名列车工作人员立即上前张开双臂、拦在窗前,乘警及其他列车工作人员共同做好现场隔离防护。23时11分许,列车空调恢复运行。列车停靠金华站后,铁路公安对砸窗男子进行批评教育,车辆工作人员对破损车窗进行了修复。”
这个回应没有说出关键点,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破窗?31度是怎么量出来的?很多人说当时有38度,都拿不出证据。回应缺乏事实和法规支撑,更像是自我辩解,你看我们多人性化,送水送吃的,让头晕乘客休息。但由于没有击中问题要害:为何不砸窗解决根本问题,一个窗户值多少钱?这么多人的健康值多少钱?之前罗帅宇事件的回应之所以能平息舆论,就在于把数据,事实,摆得清清楚楚,连辩解和指责都隐藏在铁的证据面前。
更让舆论哗然的是,对为众人抱薪的小伙子批评教育,客观的说,这个处理站在列车方而言已经最温柔了,估计声明把这个拿出来说也是一种辩解,你看我们没有把他怎么样哟,够意思了,总不能再送面锦旗表彰吧。你砸得好,帮我们做了不敢做的事。
但在汹涌的舆情面前,这个声明不仅隔靴搔痒,而且欲盖弥彰。
更引爆舆论的是接下来的三篇文章
![]()
![]()
![]()
有好事者上网去搜了文章作者:
第一篇作者朱哲,青藏铁路集团公司宣传部门职工,2022年度铁路正能量网络作品评选获奖者。
第二篇作者杨轩宇,中铁沈阳局集团公司宣传部门职工,2023年度铁路正能量网络作品评选获奖者。
第三篇作者张凯,中铁太原局集团公司宣传部门职工,2024年度铁路正能量网络作品评选获奖者。
全是内部人,而且全是正能量。
在规定和人性之间,选择规定。
这让舆论更加一边倒。
古希腊有个戏剧《安提戈涅》,女主角的哥哥死在战场上,由于她哥哥是敌方的战士,而城邦有规定,不许埋葬敌人尸体,否则死刑。安提戈涅面临两个选择,一个是城邦的法规,一个是自己的良心,她爱她哥哥,良心告诉她应该埋葬亲人。在这两难之间,她选择了良心,从而赴死。
但安提戈涅成就了她的价值。
我们每个人活着的最高目的不就是为了成就价值吗?
不然活着就是为了活着,日复一日。
所以这三篇正能量文章,反而把法规和人性的矛盾尖锐化,不就是一个窗户吗?它和人性孰轻孰重?这个张力远不如安提戈涅面临的选择,却还要叽歪。
而更近的历史,像魔咒一样,更深的回荡在我们记忆里面。
老人们常回忆60年代初 三年饥荒时,一家人一家人饿死,当时有很多饿死人的地方就在仓库边上,看着满仓库的粮食,却活活饿死。这样的悲剧和讽刺,一来说明当时规定像天条一样威严,像镇墓兽一样肃穆,触碰天条者就像为人类盗取火种的普罗米修斯一样,收到身心俱焚之苦。二来说明原子化的社会,已经没有人敢于做出顺应良心的选择了。
说没有,其实也有,只是凤毛麟角。
61年,有一位叫李铜钟的地方官,他所在的李家寨断粮七天,全村人的生命危在旦夕。在国法与生命的尖锐冲突面前,李铜钟,这个残疾的支队书记,决定开仓放粮,救了很多人的命。
当然,他的开仓放粮触犯了天条,也被送进了监狱,而揭发他的,正是被他放粮救了的人。
这次破窗小伙子身边的乘客,虽然像你我一样,在这个两难选择中,恐惧犹豫,但没有反戈一击者,倒不是因为人性变了,而是恐惧程度小了很多。现在确实比60多年前,宽松了很多。第一,只要不伤天害理,法规不再是天条,小伙儿知道就算处罚也就罚款,不至于坐牢。第二,人的良心比那时自由,至少没在禁锢中扭曲。
如果换成李铜钟那个年代,小伙子还敢砸窗吗?
到此为止吧,每个人的人性都经不起试探。
所以,李铜钟、安提戈涅和普罗米修斯才那么可贵。
所以,我只需要问:如果我在那里,会不会像小伙子那样去敲窗户?
所以,让基层执法者有更多依据职务良知做决定的权柄。
所以,应该让法规更柔软更人性,而不让我们常常面对法规和人性的两难选择。
欢迎转发本文给你关心的他/她
传递真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