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伊战争打了八年,尸横遍野!
伊朗被西方死死卡着脖子,想买武器?门儿都没有!
那会儿中国军工正掉在谷底,再这么耗下去怕是真要散架了……
这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两头,竟会被一笔订单狠狠捆在一起!
而这一捆,竟把中国军工从泥里拽了出来,硬生生打出了一条生路!
现在的中国军工,那可是响当当的“硬核玩家”!
歼-20隐形战机、055万吨驱逐舰、东风- 41导弹,哪个不是让老外眼馋的“大杀器”?
可谁能想到,三十多年前,咱的军工差点就“断了香火”。
上世纪80年代初,军工厂里那叫一个惨。
设备都是五六十年代的“老古董”,车床生锈,图纸泛黄,好多厂子连工资都发不出来。
技术人员天天盯着苏联的老图纸“啃”。
造出来的武器连自己人都看不上。
就在这节骨眼上,中东那边却“炸了锅”。
伊朗和伊拉克打了八年,双方都红了眼,满世界找武器。
可西方国家一看是伊朗。
直接甩脸子:“不卖!”
伊拉克那边也没好到哪儿去,苏联给的装备就跟挤牙膏似的,根本不够用。
这时候他们齐刷刷把目光投向了东方——中国。
两伊战争那八年,一笔“天文数字”的订单砸了过来。
伊朗和伊拉克前前后后从中国买了100-140亿美元的武器。
按当时汇率算,这钱差不多300-420亿人民币!
这对当时的中国军工来说,那就是“救命钱”啊!
1981年伊拉克一下子订了2860辆69式坦克,光这一笔就16亿美元,创了中国坦克出口的纪录。
有了钱,军工厂的机器重新转了起来。
工人们日夜加班,生产线跟开了挂似的。
以前只能眼巴巴期待外国技术,现在终于有钱引进设备、请专家了。
就说69式坦克,伊拉克用了后急眼:“这滑膛炮咋老出毛病?”
咱的工程师一咬牙,直接把滑膛炮换成了线膛炮,后来又引进奥地利技术,搞出了94式105mm线膛炮,装在59D坦克上。
那性能直接“爆表”!
中东的沙漠和山地,成了中国武器的“试金石”。
伊拉克购买的歼- 7Ⅱ因火控系统落后,在实战中难以锁定目标。
1980年中国与英国马可尼公司合作,为歼-7Ⅱ加装平显、雷达测距器等设备,使瞄准精度提升30%。
63式火箭炮更绝。
伊拉克用的时候。
发现连续发射容易卡壳,咱的技术人员优化了发射流程,实现 “7秒齐射12发”,还衍生出燃烧弹、碎甲弹等弹种。
成了游击战 “神器”。
这种在实战里摸爬滚打的经验,比在实验室里测一百次都管用。
你以为这订单就只是“输血”?
那你就错了。
它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中国军工自主研发的大门。
以前咱只会“照葫芦画瓢”。
现在被逼着自己琢磨。
就说歼-8战斗机。
一开始设计思路老套,性能跟人家差一大截。
后来靠着实战反馈和自主研发,硬是搞出了歼-8II,成了当时咱空军的“顶梁柱”。
不过得说清楚,咱自主研发的底子早就有了。
70年代三线建设搞起来的军工体系,两弹一星的突破,都是实打实的基础。
80年代这订单,更像是给这基础添了把火。
真正的大跨越。
还是90年代以后的事——1994年北斗导航启动,1998年歼-10 首飞。
这些都是自己干出来的硬家伙。
军工技术的“反哺效应”慢慢显出来了。
90年代后坦克发动机技术被用在民用工程机械上。
挖土机动力性能提升40%。
航天材料工艺渗透到汽车零部件制造。
轻量化铝合金部件让国产轿车油耗降低15%。
这些变化虽说不是订单直接带出来的,可跟军工体系整体升级分不开。
最绝的是装配式建筑。
航天人把造火箭的技术用在盖房子上,十几天就能盖一栋几十层的大楼。
跟变魔术似的!
回头看看,这笔100多亿美元的订单,哪是简单的买卖?
它是中国军工从“谷底”爬起来的“跳板”,是自主研发的“催化剂”,更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挺直腰杆的“底气”。
没有它可能军工复苏要慢不少。
但咱的根子里,早就有自己干的血性。
背后是无数军工人员日夜加班的汗水,是一次次失败后的咬牙坚持,是从“跟跑”到“领跑”的硬气。
如今的中国军工,早已经不是当年那个“穷小子”。
而是站在世界舞台中央的“硬核玩家”。
这一仗咱不仅打赢了,还打出了中国人的骨气和志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