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伦赶考》是连环画历史上非常特别的作品,高云绘画,1983年最初刊登在连环画报上,仅仅凭借13幅图的短篇,先后斩获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金奖、第三届全国连环画评比荣誉一等奖两大殊荣,高云从此起飞,《罗伦》获奖后,各路画师纷纷效仿,刮起了一股汹涌的简笔画跑马风,连环画没落后,这股画风到90年代还持续不断席卷着青少年图书,对中国美术出版业影响深远。《罗伦》本身画风就引起连友们无休止的争论。
不过,今天小歪无意去讨论这部连环画,而是发现了一个好玩的点:罗伦是谁?
罗伦赶考,剧情比较简单,书生罗伦去京城赶考,路上因路费不足而烦恼,仆人宽慰说最近捡到了一个金镯,足够用作路费,罗伦大怒,他知道失主会很着急,不顾考期延误风险,连夜赶路送还金镯,解救了失主家庭的危机,然后匆匆踏上赶考之路……
这无疑是一种高尚道德的行为,值得后人学习,那么这个故事是出自哪里呢?
一般连环画改编,都会有文献出处,可是罗伦并不是那种很常见的故事,这就激发了我的好奇心。
从连环画《罗伦赶考》到考题《罗生还镯》
如果简单的搜索“罗伦赶考”,只能找到高云画的连环画,根本找不到原著。
《罗生还镯》中学生语文课文言文考题,到处都是
偶然搜出一篇中学文言文考题《罗生还镯》,有戏,这就是连环画的来源吗?可是怎么没有标注引自哪部文献呢?
我记得文言文考试题目,一般都会标注出处,可就是查不到有标注的,难道不是四书五经或者国学典籍里摘录的吗?是出题人偷懒还是别有隐情?
《罗生还镯》这道考题很多见,但我大海捞针,找来找去,还是没发现原始出处。我求助群友,群友们有的不以为然,觉得就当个故事看呗,没必要查根究底;有的觉得是今人文学杜撰的;也有说是民间故事,口口流传的,这些观点都不能令我满意。这个故事肯定没那么简单,这样文采的短篇,不像是民间口传下来的东西,我料必有文献支撑。
从考题《罗生还镯》到民国课本《罗伦还钏》
我坚持不懈,不断和AI对话,腾讯元宝告诉我,民国《德育课本》(蔡振绅编辑)收录了,列出的几条理由都是瞎扯的,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翻阅了的德育课本各册目录,找到了!在其中第四册《廉》篇有这则故事,名叫《罗伦还钏》,拾金不昧归入廉洁一类,也说得通。
民国《德育课本》八德须知初集 廉 罗伦还钏
书中还有张配图,正是罗伦归还镯子的场面,画上题字:“罗伦赴闱,仆拾金钏,宁误试期,返还无倦”。
《德育课本》之《罗伦还钏》
罗伦的故事就被推早到民国。德育课本上面有原文和白话解释,看起来考题《罗生还镯》很可能是根据《罗伦还钏》改编而得,故事大致意思差不多,语句措辞做了一些调整,《德育课本》和连环画《罗伦赶考》都没提到罗伦赶上没赶上。考题《罗生还镯》说罗伦不仅赶上了考试,还高中状元,想来是想宣扬好人有好报的观念。
《罗伦还钏》还提到罗伦让果、借米也要请客、不受救济等德行,大肆夸赞一番他的德行人品。
从民国推到清代
我忽然灵光一闪,是不是关键词不准确?罗伦赶考、罗生还镯都是近代的标题,从前可能不这么叫?我又问AI,《罗伦还钏》最早出现在哪里?豆包立即回答:最早出自《文帝全书》。
《文帝全书》内函卷二十二丹桂籍
《文帝全书》是清代刘体恕编辑的,成书年代是乾隆四十年,这样一下子推早了100多年。
因为故事中女主人丢失的是臂镯,古文当时称作“钏”,而后来中学生考题为了便于理解,改题目为“还镯”。被赶考和镯子干扰,所以一直都搜不到了。而顺着德育课本的标题《罗伦还钏》就能顺藤摸着瓜。
这则故事结局与《罗生还镯》一致了,讲罗伦有了好结局。至此我已经比较满意,更早的我也没能力再查了。
没想到,还有高手。
罗伦之事,直抵明代!
群友“强扭的瓜蛙子”开启了超级搜索模式,给了我一个更新的答案:
“罗伦赶考的出处,《文帝全书》只是收集各种传说汇编,不是一手出处,肯定有比这早的。我查到三处,一是《明名臣言行录》卷38,二是《古今长者录》卷7,三是《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引《冶城客论》,这三本明代笔记不知哪本最早,可能是《明名臣言行录》最早。《冶城客论》目录有“罗子五事”条目,但查阅正文没有,还钏的事大约在此条中。”
明代文献
至此,我感觉很满足了,原来罗伦赶考的故事,也是和各种古典名著一样,从明代起传下来,不论他是传说还是历史真事,起码不是空口无凭拍脑袋瞎编的,它的存在有足够多的历史文献支点。这样转了一圈,罗伦的资料顿时丰满起来,我很好奇为什么此前没有人这样刨根问底去查呢?
新的支线探索:孙恒年的故事?
我忽然想起,连环画报刊登的作品,一般也会注明出处,于是请武林兄翻阅查看,果然有。
1986年连环画报刊登的《罗伦赶考》
原来《罗伦赶考》是改编自孙恒年先生的同名故事,那么孙先生何许人也?他的原著故事呢?
我只查到一点点线索,可能是下图这位老编辑。至于他写的原著故事,就毫无踪迹可寻了。
清代有位画家也叫孙恒年,是不是也和他有关呢?
历史上的罗伦
历史上的罗伦不简单,听瓜兄说,罗伦在明代声名显赫,清代起才慢慢淡下来。
罗伦考中进士已经36岁了,任翰林院修撰,也去福建做过官,没几年就请病假辞官,隐居于金牛山研究经学,跟从他学习的人很多。罗伦为人刚正,义之所在,毅然必赴,是一代名儒,去世时年仅48岁。
罗伦像
有明一代共有89位状元,其中《明史》有传的约38人,有谥号的是20人。
而罗伦,我们的主角,他具备上述所有条件。罗伦是成化二年状元,《明史》中有《罗伦传》。嘉靖初年,罗伦被追赠为左春坊谕德,谥号 “文毅”。
这样的人物,有传奇故事傍身也不难理解了。
如果有人能找到罗伦赶考更多的来历,欢迎留言讨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