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高考649分,次日却消失不见,母亲翻看日记后泪流满面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情节和地点存在虚构,人物已使用化名,如有雷同实属巧合,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李明阳,春华市实验中学的尖子生,三年来一直稳居年级前三。

高考成绩公布那天,他考了649分,全校第五名,足以考上任何一所985大学。

所有人都在祝贺他,父母更是开心得彻夜未眠。

可就在成绩公布的第二天,李明阳突然消失了。

他的房间整洁如常,书桌上还摆着那张成绩单。

当母亲王淑芬在深夜翻开儿子的日记时,一行行文字如刀子般割在她心上...



李明阳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三岁能背诗,五岁学英语,七岁开始学奥数。

邻居提起他,总是竖起大拇指:"这孩子聪明着呢,将来肯定有出息。"

王淑芬和丈夫李建国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母亲在银行当柜员,父亲在一家国企做技术员。

夫妻俩最大的心愿就是让儿子通过读书改变命运。

为了给李明阳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一家三口住在春华市郊区的一套两居室里。

李明阳的房间布置得很简单,一张书桌,一个书柜,墙上贴着各种励志标语。

"今天不努力,明天就后悔"、"清华北大等着我"、"拼搏改变命运"...

这些标语从他上小学就开始贴,一贴就是十二年。

小学时,李明阳确实表现优异。

成绩年年第一,各种竞赛奖状贴满了家里的墙壁。

王淑芬经常骄傲地向同事炫耀:"我们家明阳又得了数学竞赛一等奖。"

李建国虽然话不多,但每次看到儿子的奖状,脸上都会露出欣慰的笑容。

"儿子,爸爸妈妈这辈子就指望你了。"这是李建国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那时的李明阳确实很开心,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每次考试拿到第一名,看到父母高兴的样子,他心里就充满了成就感。

可是,升入初中后,情况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

春华市实验中学是当地最好的学校,汇集了全市的尖子生。

第一次月考,李明阳考了年级第十五名。

虽然这个成绩已经很不错了,但对于习惯了第一名的他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

"怎么会这样?"拿到成绩单那天,李明阳在房间里坐了一整晚。

王淑芬看着儿子失落的样子,心里也很难受。

"明阳,没关系的,这才第一次考试,慢慢适应就好了。"

"妈,我一定要考回第一名。"李明阳握紧拳头。

从那以后,李明阳学习更加努力了。

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晚上十二点才睡觉。

周末的时候,别的同学都在玩游戏、看电影,他却在家里刷题。

王淑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但又不知道该说什么。

"孩子这么努力,将来一定能考上好大学。"她只能这样安慰自己。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李明阳的成绩确实有了提升。

期末考试,他考了年级第八名。

虽然还没有达到第一名的目标,但进步已经很明显了。

"不错,继续努力。"李建国拍了拍儿子的肩膀。

可是李明阳并没有感到多少高兴,他的目标只有一个——第一名。

初二那年,李明阳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真正对手——班里新转来的学生张晓东。

张晓东来自省城的重点中学,各科成绩都很均衡,而且学习方法很高效。

第一次考试,张晓东就考了年级第二名,仅次于一直稳居第一的学霸陈思雨。

李明阳排在第四名,这让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我一定要超过他们。"李明阳在心里暗暗发誓。

从那以后,李明阳的学习强度又增加了。

他开始研究各种学习方法,买了大量的辅导资料。

每天的睡眠时间压缩到了五个小时,连吃饭都在看书。

王淑芬看着儿子日渐消瘦的脸庞,心疼得直掉眼泪。

"明阳,你这样下去身体会吃不消的。"

"妈,我没事,我要考第一名。"李明阳头也不抬地继续做题。

初三那年,李明阳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

中考时,他以全市第三名的成绩考入了春华市实验高中。

虽然不是第一名,但这个成绩已经让全家人都很满意了。

"明阳,你太棒了!"王淑芬激动得眼泪都出来了。

李建国更是请了一桌酒席,邀请亲朋好友来庆祝。

"我们家明阳将来一定能考上清华北大。"李建国举着酒杯,满脸骄傲。

可是,只有李明阳自己知道,第三名对他来说还远远不够。

高中三年,是李明阳人生中最艰苦的三年。



春华市实验高中的竞争更加激烈,全市最优秀的学生都聚集在这里。

第一次摸底考试,李明阳考了年级第十二名。

这个结果让他彻夜难眠。

"我怎么可能只是第十二名?"他在心里反复问自己。

从那一刻开始,李明阳彻底进入了"学霸模式"。

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晚上一点才睡觉。

课间十分钟,别的同学在聊天休息,他在做题。

午休时间,别的同学在睡觉,他在背单词。

连上厕所的时间,他都在心里默背化学方程式。

王淑芬看着儿子这种状态,既心疼又无奈。

"明阳,你能不能稍微放松一点?"

"妈,我没有时间放松,距离高考只有不到三年时间了。"

李明阳的眼睛里只有书本和习题,再也没有其他东西。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李明阳考了年级第六名。

虽然进步明显,但他依然不满意。

"还不够,我要进前三。"他对自己说。

高一下学期,李明阳的学习强度达到了一个恐怖的程度。

他买了十几套不同版本的教辅资料,每天要做五套试卷。

为了节省时间,他开始不吃早餐,午餐也只是匆匆几口。

王淑芬看着儿子日渐消瘦的身体,心如刀割。

"明阳,你这样下去会把身体搞垮的。"

"妈,我知道分寸的。"李明阳依然埋头苦读。

但实际上,长期的高强度学习已经开始影响他的身体健康。

他经常头痛,眼睛干涩,有时候晚上还会失眠。

高二那年春天,李明阳终于如愿考进了年级前三。

期中考试,他考了年级第二名,仅次于班长苏雨晴。

这个成绩让全家人都很兴奋。

"明阳,你太厉害了!"王淑芬高兴得合不拢嘴。

李建国更是给儿子买了一台新的台灯作为奖励。

"继续努力,争取考第一名。"

可是,第二名对李明阳来说还是不够。

他的目标从来没有改变过——第一名,只有第一名。

为了超越苏雨晴,李明阳开始研究她的学习方法。

他发现苏雨晴不仅成绩好,而且兴趣爱好广泛,还是学生会主席。

"她为什么能做到学习和其他事情兼顾?"李明阳百思不得其解。

他尝试过参加学生会,但发现这样会占用学习时间,果断放弃了。

"我不需要其他东西,我只需要第一名。"他对自己说。

高二下学期,李明阳和苏雨晴的竞争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两人的成绩你追我赶,经常只相差一两分。

有时候李明阳第一,有时候苏雨晴第一。

这种激烈的竞争让李明阳的神经更加紧绷。

每次考试前,他都会紧张得睡不着觉。

每次成绩公布后,如果不是第一名,他就会陷入深深的自责中。

"我为什么总是差那么一点?"他经常这样问自己。

高三开学后,学校的学习氛围更加紧张了。

所有人都在为高考做最后的冲刺。

李明阳的学习时间再次增加,每天只睡四个小时。

他的书桌上堆满了各种复习资料,房间里到处都是做过的试卷。

王淑芬每天看着儿子疲惫的样子,心疼得直想哭。

"明阳,你要注意身体啊。"

"妈,就剩几个月了,我一定要考上清华。"李明阳的声音有些沙哑。

长期的高强度学习让他的嗓子都哑了。

高三上学期的几次大考,李明阳的成绩一直稳定在年级前三。

但第一名依然是苏雨晴,这让他很郁闷。

"我已经这么努力了,为什么还是考不过她?"

为了找到突破口,李明阳开始分析自己的每一个错题。

他把所有的错题都抄在一个专门的本子上,反复研究。

有时候为了搞懂一道数学题,他能研究一整个晚上。

王淑芬看着儿子熬红的双眼,劝道:"明阳,你已经很优秀了,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

"妈,你不懂,只有第一名才有意义。"李明阳固执地说。

高三下学期,距离高考只剩下三个月时间。

学校的复习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每天都有各种模拟考试。

李明阳的成绩依然稳定在年级前三,但始终没能超越苏雨晴。

一模考试,李明阳考了年级第三名,苏雨晴第一名。

这个结果让他非常沮丧。

"距离高考只有两个月了,我还有机会吗?"他在心里问自己。

二模考试,李明阳考了年级第二名,苏雨晴还是第一名。

虽然进步了一名,但依然没有达到他的目标。

那天晚上,李明阳在房间里坐了一整夜,看着墙上的那些励志标语。

"清华北大等着我"这句话特别刺眼。

"如果考不上清华,我怎么面对父母?怎么面对这十二年的努力?"

三模考试前一周,李明阳的状态明显不对。

他变得更加沉默,吃饭也没什么胃口。

王淑芬察觉到了儿子的异常。

"明阳,你是不是有什么心事?"

"没有,我很好。"李明阳勉强挤出一个笑容。

但实际上,巨大的压力已经让他喘不过气来。

每天晚上,他都会做同一个噩梦:高考考砸了,考不上理想的大学,父母失望的眼神,同学们的嘲笑...

三模考试当天,李明阳的发挥确实有些失常。

数学最后一道大题他没有做完,英语作文也写得不太满意。

成绩公布后,他考了年级第五名。

这是他高三以来考得最差的一次。

看到成绩单的那一刻,李明阳感觉天都塌了。

"我怎么会考得这么差?"他呆呆地看着成绩单,眼泪不自觉地流了下来。

那天晚上,王淑芬听到儿子房间里传来的抽泣声。

她想进去安慰,但又怕打扰儿子。

"明阳这孩子压力太大了。"她对丈夫说。

李建国叹了一口气:"距离高考只有一个月了,让他自己调整吧。"

最后一个月的复习,李明阳变得更加拼命。

他把三模的失误归结为自己不够努力,开始更加疯狂地学习。

每天只睡三个小时,连吃饭都是站着匆匆解决。

同学们看着他憔悴的样子,都有些担心。

"李明阳,你这样下去会累垮的。"同桌张磊提醒他。

"我没事,距离高考只有几周了。"李明阳头也不抬地继续做题。

班主任陈老师也找他谈过话。

"明阳,你要学会放松,高考不是人生的全部。"

"老师,我知道的。"李明阳敷衍地回答。

但实际上,他根本听不进去任何劝告。

在他的世界里,只有高考,只有第一名。

高考前一周,学校放假让学生在家复习。

李明阳依然保持着高强度的学习状态。

王淑芬看着儿子瘦得脱相的脸,心疼得直掉眼泪。

"明阳,你瘦了二十多斤,妈妈看着心疼。"

"妈,没关系的,高考结束就好了。"李明阳安慰母亲。

但他的声音听起来很虚弱,眼睛也深深凹陷下去。

高考前一天晚上,李明阳破天荒地早早上床休息。

但他根本睡不着,脑子里反复想着明天的考试。

"一定要考好,一定要超过苏雨晴,一定要考上清华。"他在心里不断重复着这句话。

高考第一天,语文和数学。

李明阳觉得自己发挥得还可以,数学的最后一道大题他也做完了。

中午回家吃饭时,王淑芬看着儿子紧张的表情,安慰道:"明阳,别想那么多,好好吃饭。"

"嗯,我感觉还行。"李明阳勉强吃了几口饭。

高考第二天,理综和英语。

理综考试时,李明阳感觉题目比平时难一些,但总体还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

英语是他的强项,感觉发挥得不错。

考试结束后,李明阳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终于结束了。"他走出考场,看着蓝天白云,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了。

王淑芬和李建国早就在考场外等着了。

"明阳,感觉怎么样?"王淑芬紧张地问。

"还可以,应该能考个不错的分数。"李明阳笑着说。

那天晚上,一家三口难得地坐在一起看电视。

王淑芬做了李明阳最爱吃的红烧肉,李建国也破例买了一瓶好酒。

"明阳,这三年辛苦你了。"李建国举起酒杯。

"爸妈,谢谢你们的支持。"李明阳也很开心。

那一刻,他觉得自己终于可以放松了。

高考后的那段时间,李明阳过得很悠闲。

他睡到自然醒,看看电影,和同学聚聚餐。

这是他三年来第一次如此放松。

王淑芬看着儿子久违的笑容,心里也很高兴。

"明阳终于可以休息了。"她对丈夫说。

半个月后,高考成绩即将公布的消息传来。

李明阳又开始紧张了。

"不知道能考多少分?"他每天都在想这个问题。

虽然嘴上说不在意,但他心里其实比谁都关心。

成绩公布的前一天晚上,李明阳彻夜未眠。

他躺在床上,脑子里想着各种可能的结果。

"如果考得不好怎么办?如果考不上清华怎么办?"

6月23日早上,高考成绩正式公布。

李明阳早早就坐在电脑前,等待查询系统开放。

上午九点整,系统开放了。

李明阳输入自己的准考证号和身份证号,手指在颤抖。

几秒钟后,成绩显示出来了:

语文:132分 数学:145分
英语:138分 理综:234分 总分:649分

看到这个分数,李明阳愣住了。

649分,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分数,足以考上任何一所985大学。

但在他心里,这个分数还不够。

他原本的目标是680分以上,要确保能够考上清华大学最好的专业。

王淑芬听到动静跑过来,看到屏幕上的分数,激动得跳了起来。

"649分!明阳,你考了649分!"她高兴得眼泪都出来了。

李建国也闻声赶来,看到分数后,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太好了,太好了!"他不停地重复着这句话。

很快,亲戚朋友们都知道了李明阳的高考成绩。

电话一个接一个地打来,都是祝贺的。

"明阳考了649分,全校第五名呢!"王淑芬逢人就说。

邻居们也都跑来祝贺,整个小区都知道了李家出了个高考状元。

但李明阳自己却高兴不起来。

649分,全校第五名,这意味着苏雨晴的分数比他高。

果然,下午的时候,同学群里开始晒分数。

苏雨晴考了672分,全校第一名。

看到这个消息,李明阳的心情跌到了谷底。

"我还是没能超过她。"他在心里苦笑。

晚上,李家请了一桌客人庆祝。

亲戚朋友们都在夸奖李明阳,说他有出息,为家里争光了。

"明阳这分数,清华北大随便挑啊!"大伯举着酒杯说。

"就是,649分,我们整个家族的骄傲!"二姨也附和道。

李明阳坐在那里,脸上挂着笑容,但心里却很沉重。

他知道649分确实是个好分数,但对他来说,这不是第一名。

十二年来,他一直追求的就是第一名,现在却是第五名。

这种落差让他很难接受。



晚上十点,客人们都散了。

李明阳回到自己的房间,关上门,坐在书桌前。

桌上还摆着那张成绩单,649分几个数字显得格外刺眼。

他看着墙上的那些励志标语,心情复杂。

"清华北大等着我",这句话现在看来有些讽刺。

649分虽然能上清华,但可能进不了最好的专业。

而且,他不是第一名,这让他感觉自己失败了。

那天晚上,李明阳在日记里写下了很多东西。

这是他从初中开始就保持的习惯,每天都会写日记。

但这次写的内容,和以往都不一样。

第二天早上,王淑芬像往常一样起床准备早餐。

"明阳,起床吃饭了!"她在儿子房门外喊道。

没有回应。

"明阳?"她又喊了一声,还是没有动静。

推开房门一看,床上整整齐齐,被子都没有动过。

李明阳不见了。

王淑芬慌了,她翻遍了整个房子,都没有找到儿子的身影。

她的手机里也没有任何来自李明阳的消息。

就这样,在高考成绩公布的第二天,这个649分的优秀学生消失了。

七天后,绝望的王淑芬坐在儿子的房间里,颤抖着手翻开了那本日记。

当她看到最后一页的内容时,眼泪如决堤般涌出...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