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是全球头号杀手,我国患者达3.3亿,心衰约890万,五年死亡率超50%,生存率低于多种癌症。传统治疗无法再生心肌,终末期依赖心脏移植,但供体稀缺、创伤大、费用高。
![]()
干细胞治疗为心血管疾病带来突破性希望:通过再生医学使心肌细胞再生,重塑受损心脏结构,本文将解析其科学原理与最新研究进展。
![]()
干细胞修复心脏的奥秘
干细胞治疗心血管疾病备受瞩目,因其拥有传统治疗无法企及的三重修复机制,构成"三重奏",直击受损心肌组织根源。
1.分化再生能力:移植心脏后可分化心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替代受损组织并重建血管网络。
2.旁分泌作用:分泌VEGF、TGF-β等生长因子,促进血管新生和心肌再生,改善心肌供血。
3.免疫调节功能:通过释放细胞因子减轻炎症反应,优化组织愈合环境,防止二次损伤并助力修复。
![]()
全球突破
心肌再生的重大进展
工程化心肌(EHM)实现人类心脏再生
2025年1月,德国哥廷根大学医学中心等在《Nature》发表里程碑研究:用iPSC来源的,心肌细胞和基质细胞构建,工程化心肌同种异体移植物。
![]()
研究发现:恒河猴心力衰竭模型植入EHM后留存达6个月,显著增强收缩功能及射血分数,
无副作用。基于此的首例人体试验中晚期心衰患者移植后实现心肌再生,移植细胞存活并发挥功能。
![]()
中国首款干细胞心衰注射液进入临床
2024年6月,上海市东方医院刘中民团队研发的我国首款"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心衰注射液"进入Ⅰ期临床。临床前研究显示,其通过旁分泌作用调控心肌微环境,在动物模型中抑制损伤、促血管再生、减少细胞凋亡。
全球12项随机双盲研究(共823例患者)数据显示,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使心衰患者,死亡率下降27%,再入院率下降47%,分钟步行距离增加117米。
![]()
重塑“心”生
未来可期
干细胞治疗心血管疾病探索快速推进,实验室到临床突破印证再生医学潜力。虽面临标准化等挑战,科学界信心增强。未来技术普及或使心血管疾病从“不治之症”转向“可逆之症”。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