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彭德怀在湘军当连长,给少女赎身遭老鸨勒索,结果如何?

0
分享至

彭德怀刚开始参军,完全是被逼无奈、走投无路了。家乡待不了,干苦力谋生又遭无理驱逐。1916年春节前,彭德怀丢弃破烂的行李,拿出破釜沉舟的气势,决心要找到一条出路。当时恰逢湘军成立第2师,正在位于长沙北边的靖港招兵。



不满18岁的彭德怀,就这样开始了军旅生涯。在招兵的花名册上,他写上自取的字:石穿。取日积月累、水滴石穿之意。他入伍时,恰逢湖南人民开展驱逐袁世凯任命的,湖南查办使、湖南省都督兼省长的汤芗铭的运动。

从彭德怀入伍的1916年到1920年,短短五年时间里,长沙城头接连变换大王旗,湖南省督军换了7个。湖南75县没有过上一天安生日子,这个月刘督军来征钱粮、抓壮丁,下个月就张督军来征集抓人。那些地主豪绅、商户高门都被折腾得苦不堪言,更别说普通老百姓了。

那段时间的彭德怀,对很多事物都处于混沌的认识状态。他参加湘军不为别的,就是求生。凭借着穷苦人家孩子的特性,无论是军事操练,还是文化学习,他都任劳苦干,成绩非常优秀。

刻苦努力又做出了成绩的人,到哪都吃香。因此毫无背景的彭德怀,入伍不到3年,就在赏识他的营长、连长帮助下,从二等兵升到班长,升了3级。在这军阀混战狗咬狗的纷乱中,彭德怀又升到副排长、排长、代理连长。

这一期间,最令彭德怀感到高兴的事,并非升官,而是结识了20多位志同道合的同志,立志“不做坏事,不贪污腐化(包括不刮地皮、不讨小老婆),不扰民。”很快他就迎来了考验:说得这么“特立独行”,是否真能做到。



1921年8月,彭德怀所在的部队开往华容、南县一带驻防,他受命带着4个班的加强排,驻扎到一个名叫注滋口的小镇。这个小镇有近千户人家,因有河流穿过,商业发达,是多县官绅客商来往之地。

旧军队里有很多手上有点兵、有点枪就横行霸道,在地方为所欲为的军官。因此为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也是想巩固自身地位、保护自身安全,那些地主、商人都会选择轮流宴请驻防部队的军官,好吃好喝招待,还有歌妓陪酒。

彭德怀第一次接触这样的事情,所以厌烦却又不知道怎么拒绝,只得赴宴。但他就吃点喝点,其他一概不说、一概不做,时间差不多就离开。彭德怀几次到双喜堂酒楼赴宴,次次都看到同一个姑娘唱歌。

这位姑娘名叫月月红,年纪约莫十三四岁,是我们如今刚上初中的年纪。虽说她年纪不大,却出落地亭亭玉立,任谁看到都会说一句“美人胚子”。

月月红歌唱得动听入耳,却没有引起彭德怀的任何反应;而要是有什么反应的话,她也只能被动接受。所以在侍奉这位新来的长官时,月月红的心情很复杂,既忐忑不安,害怕他动手动脚,又担心他对自己有什么意见,致使自己被老板谩骂殴打。



月月红几次出堂唱歌,彭德怀都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面对宴请人的敬酒和奉承,也是能不张口就不张口的兴趣缺缺的样子。有一次宴请人让月月红上前敬茶,彭德怀一言不发,大步转身离开了。这让月月红原本紧绷的神经立即放松下来。

之后,月月红几乎每天在想:这位长官也真不一样,要是他能救我出苦海就好了。

一天,月月红抓住机会主动出击,把彭德怀带到一个小屋里,试探道:“长官,您到注滋口一个多月了,还没有相好的女人吗?在你之前的那些连长、排长,最少的都有八九个。而且他们还都发了财。我大胆问一句,你为什么不找钱,又不找女人啊。”

事发突然,面对的又是不熟悉的异性,彭德怀一时间没反应过来,过了会才摇了摇头说:“我每月薪饷够吃够用,还能寄回去养家,搞钱干什么?”月月红一时无言,彭德怀轻声关心道:“你年纪这么小,为什么不去读书或学着做什么手工?干这个能有什么出息啊。”

别看前面彭德怀漠不关心的样子,其实他早就注意到这个唱歌的小姑娘,内心有郁结愁苦,脸上是强作欢笑的神态。



月月红在双喜堂陪酒唱歌这么久,彭德怀是头一个这样关心她的人。她说自己本名张素娥,父亲死后母亲就改嫁了,于是就住到叔叔家,叔叔家也不富裕,前年遭了水灾后没办法,就把我送到堂班(即妓院)换了200银洋(100银洋等于1银元),跟堂太婆(即老鸨)说好卖唱不卖身,四年后就回家。

说到这,张素娥开始流泪,声音也变得嘶哑:“两个月前,镇上的商会会长请当时的驻防长官吃饭,酒后要我陪睡,我不肯。堂太婆见钱眼开,一定要我跟那位长官同宿,我誓死不从。那位长官破口大骂一番后走了,堂太婆恼怒极了,就抓我掐我打我。我身上看不见的地方没一块好肉,现在还没好。”

彭德怀边听边叹气,然后问起张素娥的别的情况,比如唱一次歌得多少钱,吃的穿的哪来的。她一一作答:“一分没有,只有过年过节给点赏钱。我们只有出堂才穿这个新衣服,平常穿的都是破旧衣服。一般吃开水泡饭没有菜,只有客人来堂里点菜,我们才能分点剩的。像我这样的,还有5个。”

彭德怀喘着粗气,脱口而出:“你们为什么不逃走?”张素娥反问道:“逃?往哪逃?怎么逃?堂太婆手下有好几个跟班和守门啊。”说着说着她大哭起来,跪在彭德怀的脚边哀求道:“彭连长,你救救我吧。你出200银洋把我赎走吧。我愿意服侍你,一生一世都跟着你,当牛做马干什么都行。我实在不想在这了。”



彭德怀之前虽然也过了近十年挣扎在生死线的苦日子,但张素娥这样的苦难,他还是第一次接触和了解。听到张素娥要服侍自己,他连忙开口拒绝:“我不要你服侍!”

一年前,彭德怀跟人秘密组织了一个“扶困济贫”的互助会,如果自己有人服侍了,那还“扶困济贫”什么?自己岂不是跟过去遇见的禽兽坏人一样了吗?

张素娥闻言不由失望,把头埋低默默流泪。彭德怀见状解释自己不是不想赎她,只是没那么多钱,需要点时间筹集。离开双喜堂后,彭德怀立即给黄公略等人写信,说明张素娥的情况并借钱。经过几日的东拼西凑,终于凑齐200银洋。

彭德怀拿着钱,带上手下一个志同道合的班长来到双喜堂。老鸨满脸堆笑地迎接,彭德怀没有废话,直接说明来意:“我来给月月红赎身。”老鸨一听,脸上顿时露出奸诈的笑容,狮子大开口要400银洋赎身费。

彭德怀见状,紧皱双眉说:“她的卖身价就200银洋,还给你干了2年多的活,你竟敢要400银洋!”老鸨佯装镇定,说月月红的卖身价就是400银洋。这是把彭德怀当不谙世事的少年糊弄来了啊。其实以彭德怀当时的职权,完全可以强行带走月月红的,不给赎身钱老鸨也没话说。



彭德怀大喝一声:“拿押身契来,要不是400银洋,我要你狗命!”老鸨被吓了一大跳,选择见好就收,放了月月红,还满脸堆笑地说:“老总说200就200,那丫头真有福气。还请老总日后多多照顾小店呀。”

彭德怀懒得跟老鸨废话,拉着张素娥离开这个吃人不吐骨头的魔窟。之后,彭德怀给张素娥买好回乡船票,并送她一些银洋,叮嘱她回去好好过日子。张素娥跪下磕头,连声感谢。彭德怀摆手说不要谢了,这钱自己只出了一部分,大部分是别人出的。

在那个旧社会,一般像彭德怀这样拥有中下层军官职务的,又是20多岁的年纪,不说三妻四妾享齐人之福,但基本上都娶了妻。可彭德怀不仅为张素娥赎了身,还拒绝了她的任何报答,这样的品德在当时打多少灯笼都找不到。

彭德怀不是没考虑过结婚的事(次年他回乡就娶了刘细妹,后改名刘坤模),但他为张素娥赎身不是为了要报答,单纯就是想救人而已。这是彭德怀人生路上,遇到的首个重大考验,或者说抉择。那时的他还很懵懂,却已经有了高尚的品德和革命的思想。

数十年后,彭德怀评价此事带给自己的影响:“从此以后,当地绅商、公教团体请吃饭,我一律拒绝,再也不去了。我觉得他们的快乐完全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这意味着,彭德怀自此开始蜕变成一个特立独行的人,初步有革命家的思想雏形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寻史者也 incentive-icons
寻史者也
讲点不一样的故事。
590文章数 35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