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深秋,志愿军与南朝鲜军的一场激战在夜幕下悄然拉开。当南朝鲜第7团还在为补给沾沾自喜时,他们哪里知道,自己已经成为了志愿军的瓮中之鳖。这场战斗,不仅是对勇气和智慧的考验,更是对意志和决心的磨砺。
那么,志愿军是如何一步步将敌人引入圈套,最终全歼敌军的呢?让我们一起揭开这段尘封的历史,感受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
1950年10月26日晚上,志愿军已经打下了温井。同一时间,南朝鲜那边儿的第6师第7团收到了个急电,让他们别按原计划走了,赶紧掉头去找其他部队。
可这第7团的团长呢,接到命令后没立马动身。他还挺有理,说:“我这儿缺油、缺吃的、缺弹药,怎么走?”
说实话,那会儿战场上形势挺紧张的。第6团都快打到鸭绿江边上了,志愿军也控制了温井。南朝鲜军要是再不赶紧撤,那可真是自找麻烦了。
战场上,时间就是生命。上级让撤,他就得撤,哪儿来那么多废话呢?可这位团长就是不听,非要在这儿磨蹭。这下可好,后面的事儿估计更棘手了。
![]()
两天之后,也就是28号那天,第7团等来了他们的空投补给。不过啊,他们哪知道,就在这两天时间里,志愿军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打算把他们一锅端了。
其实啊,早在补给到的前一天,我们就已经下了命令,要收拾他们。彭德怀总司令说了,40军的主力得先去把温井那边的敌人给收拾了,然后再往南冲。同时呢,40军的118师得跟50军的148师一起上,把南朝鲜的第7团给全歼了。
彭总做事儿可谨慎了,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还命令40军的120师和119师赶紧过来,防备着有别的敌人来救第7团。
你看啊,咱们这部署多周密,多细致。就等着看那些敌人怎么被我们收拾了。这可得说,彭总就是彭总,做事儿就是有章法,有魄力。我军战士们跟着他干,准没错!
![]()
在计划实施前,我军原本打算设个圈套来对付敌人。我们让40军先去打温井的敌军,好让他们没法跟第7团会师。同时呢,我们还想把第7团敌军引到熙川、云山那边去,要是他们有援军来,我们就一股脑儿全歼了他们。可惜啊,南朝鲜军挺狡猾的,没上我们的当。
既然计划没成功,那我们就得赶紧想别的办法。我们决定先不管那么多了,直接去打第7团。
命令一下来,118师的战士们就出发了。他们走得可快了,就算又饿又冷也没停下来。
三天后,他们赶到了龙谷洞以南的地方,赶紧挖了战壕,修了工事,这样子敌军就无法南逃了。
![]()
20号那天,天刚蒙蒙亮,第7团的南朝鲜兵就开着美式汽车,悄悄地摸到了我军阵地前。他们可能以为我们还在睡大觉呢,结果一露头就被我军战士发现了。
我军战士二话不说,端起枪就是一顿扫射。南朝鲜兵哪见过这阵势啊,一下子全乱了套。他们的车想掉头逃跑,但已经来不及了,全都挤在了一起,乱成一团。
车上的步兵更是吓得魂飞魄散,争先恐后地往车下跳。可是跳下来也没用,我军的子弹就像长了眼睛一样,追着他们打。那些侥幸没被打中的,也被我军的炮火压得抬不起头来,只能躲在河沟里瑟瑟发抖。
眼看我军就要大获全胜了,可是这时候,敌人的援兵到了。只见十多架美军飞机呼啸而来,对着我军阵地就是一顿狂轰滥炸。我军战士虽然英勇顽强,但也架不住这么猛烈的攻势啊,只能暂时退避三舍。
![]()
当时那情况真是紧张。敌军看我们有点乱,就立马冲上来抢阵地,还仗着有美军的大炮支援,一波接一波地往我们这儿冲。
但我们志愿军也不是吃素的。我们之前费了好大劲修的工事,这时候就派上用场了。我们站在高处,朝着冲上来的敌军就是一顿猛打,直到把他们打回去。
不过,那些敌军也狡猾得很。他们其实是假装撤退,暗地里却在忙着修新的防御工事,还等着他们的援军来一起再攻击我们。
好在,我们353团的团长,早就看穿了他们的小把戏。于是,我们决定趁着天黑,去偷袭他们的指挥部。
![]()
那天晚上,美军轰炸过的地方还有火在烧,那些火光就像是指路明灯一样,照着我们去偷袭的路。
在出发前,我军还采取了一项重要措施:所有战士都在左臂上扎上白毛巾。这是因为在夜间行军中,如果遇到其他部队,可以通过这一标志迅速分清敌我。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一举措非常明智,有效避免了误伤和混乱。
![]()
当时,肩负着突袭任务的是1营2连的战士。3营的弟兄们紧跟在他们身后,时刻保持警惕。走着走着,2营突然撞上了敌人的机枪阵地。敌人正在呼呼大睡,2营的战士们眼疾手快,端起枪就是一阵扫射,把敌机全给摧毁了。
可就在这时,不远处突然响起了密集的枪声。原来是南朝鲜军发现了这边的动静,他们朝着阵地发起了三次猛烈的反扑。2连3排的战士们首当其冲,被敌人的火力压得抬不起头来。
情况紧急,二连指导员崔同信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带着一排的战士们从右侧山腰绕过去,打通公路,然后从敌人的后方发动进攻。这样一来,既能解三排之围,又能给敌人来个措手不及。
说干就干,崔同信带着一排的战士们迅速行动起来。他们沿着山腰小心翼翼地前进,生怕被敌人发现。经过一番努力,他们终于打通了公路,成功地绕到了敌人的后方。
此时的南朝鲜军还在疯狂地进攻阵地,根本没注意到后方已经出现了敌人。崔同信抓住这个机会,一声令下,一排的战士们如同猛虎下山一般,朝着敌人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
与此同时,班长崔兆生和战斗组长高云混进了南朝鲜军队。他们俩一个抱着机枪,一个拿着冲锋枪,小心翼翼地走在队伍中,为2连的兄弟们探路。突然,他们发现不远处有一群人影晃动。
这些人刚从公路上撤下来,夜色中看不清他们的面容和装备,也分不清他们是自己人还是敌人。崔兆生和高云心里一紧,赶紧凑近去看。
崔同信,作为队伍中的指挥者,大声喊道:“喂!你们是哪个部队的?”但对方似乎没听见,或者是不愿意回答,总之一点反应都没有。
崔同信心里一沉,感觉事情不妙。他再仔细一看,发现对方手臂上并没有扎着白毛巾——这是他们队伍的标识。
他立刻明白过来:“糟糕!这些是敌人!”他赶紧下令:“快!开火!一排的,赶紧给我开火!”
但这时候开枪已经晚了。敌我双方已经靠得太近,混战在了一起。战士们只能根据手臂上有没有白毛巾来分辨敌我,然后跟敌人展开了贴身肉搏。
![]()
在敌我交错的混乱中,一排的战士们无法贸然开火,他们决定先抢占一处敌军阵地。他们行动迅速,没有多余的言语,只是专注地执行任务。成功抢占阵地后,他们立即转向支援三排,那里的战友正被敌军的火力压得喘不过气来。
有了一排的加入,三排的战士们瞬间感到压力减轻了许多。他们开始有力地还击,与一排的战友们共同形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火力网。在这两股火力的夹击下,敌军被迫撤离了公路,暂时失去了进攻的能力。
与此同时,在战场的另一侧,二营四连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他们经过一番激战,成功地将敌军从1300高地上赶了下去。这个高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一直被敌军视为重要的据点。然而,在二营四连的勇猛攻击下,敌军最终不得不放弃了这个阵地。
但是,敌军并没有就此罢休。他们明白,1300高地对于整个战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无论是为了打开撤退之路,还是为了支援其他部队的攻击,控制这个高地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敌军迅速集结了两个排的兵力,准备向1300高地发起反扑。
![]()
面对急速冲来的敌军,我军四连的阵地上突然发生了意外。重机枪,这个本该在此时发挥威力的武器,竟然卡壳了。战士们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他们焦急地催促着机枪手:“快!快开火!”可是,机枪依旧没有动静。
这时,班长周考德挺身而出。他毫不犹豫地穿过密集的弹雨,来到重机枪旁。只见他双手抱起机枪,对准机枪栓,猛地一脚踹去。这一踹,竟然让机枪栓松动了,机枪又可以正常射击了。
周考德立即趴在地上,瞄准敌军开始猛烈射击。他的射击准确而有力,让敌军不得不暂时停止冲锋。我军战士们见状,士气大振,他们纷纷端起手中的武器,高喊着口号向敌军冲去。
然而,此时的敌军已经陷入了绝境。他们试图乘坐汽车逃跑,但我军的353突击部队已经迅速逼近了战场。战士们捡起敌军丢弃的迫击炮,对准逃敌的汽车就是一顿猛轰。在猛烈的炮火下,敌军的汽车被炸得粉碎,逃敌们也被我军战士们一一消灭。
![]()
除此之外,我军还成功摧毁了敌军的指挥部。那里的电台和其他重要设备都被炸成了碎片,再也无法使用。原本在指挥部的敌军士兵们,早在我军攻击之前就吓得四散而逃了。
这次胜利对我军来说意义非凡,它不仅打击了敌军的士气,还使得整个7团陷入了混乱。这些士兵们失去了指挥,就像一群没头的苍蝇,到处乱窜,试图逃离战场。
![]()
我军118师的师长邓岳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做出了决策。他命令352团抄近路,翻越大山去追击逃敌。接到命令后,352团的士兵们没有丝毫犹豫,他们忍受着饥饿和疲劳的折磨,连续翻越了五座大山。
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352团终于抢先一步抵达了松水洞。这个地方是逃敌的必经之路,我军士兵们就在这里设下了埋伏。当敌军慌不择路地逃到这里时,我军士兵们如猛虎下山般冲了出去,将这股逃敌全部歼灭。
至此,南朝鲜第7团被全歼。
这场战斗不仅彰显了志愿军的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形象,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敌、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
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一刻,铭记那些为国家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志愿军战士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