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诡秘之主》动漫在腾讯视频正式播出,但是播出后热度迅速下跌,究其原因无非是2D风格不喜欢,再者就是内容太过深奥、伏笔太多,而动画为了赶节奏,对于很多背景设定以及剧情删减严重,导致很多观众看不懂,最后而弃剧。那么我们才能让观众更容易看懂诡秘之主呢,下面我们从多个方面分析原因。
一、理解作者:爱潜水的乌贼与诡秘宇宙的诞生
《诡秘之主》是爱潜水的乌贼,是中国网络文学界以硬核设定和悬疑叙事著称的代表人物。他早年作品《奥术神座》融合科学与魔法,《一世之尊》以佛教轮回为框架,而《诡秘之主》则实现了克苏鲁神话、蒸汽朋克、维多利亚时代社会风貌的突破性融合。
![]()
图片
他的创作理念是在黑暗中寻找人性的微光,通过主角克莱恩・莫雷蒂的成长,探讨知识与力量的双刃剑效应,以及平凡人对抗命运的勇气。这种将哲学思考融入商业叙事的手法,使得《诡秘之主》不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成为现象级文化符号。
二、解码风格:克苏鲁美学与蒸汽朋克的碰撞
克苏鲁式的未知恐惧:通过不可名状的旧日支配者、失控的非凡者等设定,营造凝视深渊时被深渊吞噬的心理压迫感。例如,源堡作为跨越时空的神秘存在,其灰雾缭绕的场景充满克苏鲁式的诡异氛围。
蒸汽朋克的工业浪漫:廷根市的煤烟、齿轮、怀表与超凡力量交织,构建出齿轮与神秘共存的独特美学。贝克兰德的贫民窟与贵族区对比,映射维多利亚时代的阶级矛盾。
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肌理:从货币体系(镑、先令、便士)到宗教信仰(七神教会),从服饰礼仪到街头巷尾的俚语,乌贼用考据级细节还原了一个真实感爆棚的异世界。
视觉还原的亮点:动画对廷根市的阴郁街景、血月之夜的哥特风格,以及源堡空间的灰雾质感都进行了高度还原,被原著粉称为诡秘氛围天花板。
叙事节奏的争议:原著中克莱恩从穿越到成为"值夜者"的心理蜕变过程被压缩至一集,导致角色成长显得突兀。塔罗会首次集会的心理博弈和奥黛丽的贵族气质刻画被大幅删减,削弱了悬疑张力。
风格化处理的风险:动画采用的2D三渲二技术虽提升了画面表现力,但部分动作戏因帧数不足被调侃为"动态PPT"。新增的"猫兔CP"等原创情节,则被批评为偏离了原著的核心悬疑风格。
三、拆解世界观:二十二条序列与社会利益至上的价值观
核心设定解析
二十二条神之途径:从序列 9(最低)到序列 0(真神),每个途径对应不同职业(如占卜家、学徒、偷盗者),晋升需服用魔药并遵循"扮演法"。例如,克莱恩所属的占卜家途径,需通过扮演小丑、魔术师等角色消化魔药,避免精神失控。
源堡与锚的隐喻:"源堡"是跨越时空的神秘领域,克莱恩在此建立塔罗会;而"锚"象征非凡者与现实世界的连接,如亲情、信仰或社会身份,防止其被神性吞噬。
七神与旧日的博弈:以黑夜女神、风暴之主为代表的七神,与试图降临的邪神(如真实造物主)构成世界观的主要矛盾。神权与人性、秩序与混乱的对抗贯穿始终。
价值观的深度映射
社会利益至上的生存法则:非凡者的职业(如值夜者、教会执事)需服务于社会,避免因力量滥用引发灾难。这种设定暗合维多利亚时代"集体主义"与"理性克制"的价值观。
人性光辉的救赎主题:克莱恩多次在东区阻止阴谋,为底层民众发声;成为海神后,他为命运悲惨的女孩写下"她是一个人"的碑文,体现对个体价值的尊重。这种在黑暗中坚守光明的主题,使作品超越了传统升级爽文的框架。
四、梳理故事:从穿越者到愚者的觉醒之路
主线剧情脉络
穿越与身份重构:地球青年周明瑞穿越到鲁恩王国,成为历史系毕业生克莱恩・莫雷蒂。为回归原世界,他意外激活"源堡",并以「愚者」身份组建塔罗会,踏上非凡之路。
值夜者的成长:加入官方非凡者组织「值夜者」后,克莱恩参与调查廷根市连环杀人案,逐渐揭开邪神「真实造物主」的阴谋。队长邓恩的牺牲成为他对抗命运的转折点。
塔罗会的隐秘博弈:通过塔罗会,克莱恩与贵族少女奥黛丽、海盗阿尔杰、白银城遗民戴里克等成员合作,在灰雾之上交换情报、策划行动,逐步揭露七神教会与邪神势力的真相。
成神之路与终极对抗:克莱恩先后晋升无面人、秘偶大师等序列,与欺诈之神阿蒙、原初魔女等强敌周旋。最终,他以诡秘之主身份阻止天尊复活,却因神性污染陷入沉睡。
动画删减的关键节点
原主记忆的缺失:动画省略了克莱恩通过「源堡」读取原主记忆的过程,导致观众难以理解他与家人(梅丽莎、班森)的情感羁绊,以及对原主人生的认同感。
心理博弈的简化:例如,塔罗会首次集会时奥黛丽的犹豫、阿尔杰的警惕等心理活动被删除,使得角色动机显得单薄。
日常细节的剥离:原著中克莱恩拮据的生活、与邻居的互动等接地气的描写被大幅删减,削弱了角色的真实感和代入感。
五、给观众的建议:如何更好地理解动画
补充原著设定:通过阅读小说或查阅《诡秘之主》百科,了解二十二条序列、非凡特性守恒定律等核心概念,弥补动画叙事的跳跃性。
关注关键伏笔:例如,克莱恩的「源堡」能力、阿蒙的「偷盗者」途径特性、塔罗会成员的隐藏身份等,这些细节往往在后续剧情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接受风格差异:动画的2D画面和快节奏叙事是制作团队的选择,观众可尝试从氛围沉浸而非细节考据的角度欣赏作品。
参与社群讨论:在豆瓣、知乎等平台与其他观众交流,分享对剧情的解读,获取不同视角的理解。
结语:《诡秘之主》动画的争议,是原著庞大世界观与影视化表达之间的必然冲突。通过了解作者的创作理念、把握作品的美学内核、理清世界观的逻辑框架,以及关注故事的核心脉络,观众可以在动画的叙事中找到理解作品的钥匙。
正如克莱恩在灰雾之上低语:「这是一个愚者的旅程」,对于观众而言,探索《诡秘之主》的世界,本身也是一场充满惊喜与挑战的冒险,难道不是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