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省107个区县已全部完成实地调查工作。在之前的走访调查阶段,宝鸡市普查队高新第6分队我和贾保弟、张宏、赵亮一行4人奔赴田野,在钓渭镇谭庄村附近发现了一件精美的博山盖绿釉陶奁,器型完整又精美实属少见。
出发前,我们仔细查看文物地图,发现钓渭镇的谭庄村附近没有不可移动文物分布。该区域地处渭河南岸二级台地,地势平缓,土壤肥沃,十分符合古人沿河而居的选址条件。凭借已有经验,我们推测这里极有可能留存古代人类活动的遗迹或遗物。
到达目的地后,我们沿河岸台地断崖仔细搜寻,不放过任何一丝线索。很快就在崖边发现了一些散落的陶片,这印证了我们的推断是正确的。仅有的陶片远未达到不可移动文物的登记条件,我们必须找到更具价值的文化层、灰坑、墓葬等遗迹。继续沿着断崖寻找,突然,挂在崖壁上的一抹绿色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近前一看,是表面施釉的陶器,无法得知是完整器还是器物残片,我们随即动手清理周边的泥土。
这件陶器仅有一小部分暴露在外,我们小心翼翼地清理掉周围的泥土,慢慢地,一件精美的博山盖绿釉陶奁逐渐显露出来。陶奁由奁盖和奁体两部分组成,表施绿釉,内里赭红色泥胎,奁盖博山形,山峰间装饰有动物图案,奁体圆筒形,直腹,上下腹分别刻有两道凹弦纹,弦纹间模印山虎等怪兽图案,底部为三只熊形矮足。带盖通高23CM,口径20CM。陶奁的发现,令大家欣喜异常,在田野调查中,如此完整又精美的器物实不多见。
奁是我国古代一种放置梳妆用品的器具,同时还兼作贮存美酒和食物的盛器。奁最早出现于西周,流行于战国至唐、宋年间,经历代发展,奁的款式变得多种多样,做工精美,用料考究,既有实用性,又有艺术观赏性。
釉陶奁是东汉发明创烧的新品种,它继承商周瓷器的施釉技术,是古代低温铅釉技术发展的硕果,代表汉代陶艺制作的最高水平。博山是汉代盛传的海上仙山的象征,它是汉代求仙思想的产物,在西汉时以香炉的形象出现,称为博山炉,曾流行于上层贵族之间,东汉时进入庶民阶层,“博山”形象大量运用于其他生活器皿和随葬器物,如陶盒、陶仓、陶壶、陶奁等,反映了时人的精神追求和审美情趣。
清理出釉陶奁后,我们继续在周围搜寻,最终在断崖上发现三座汉代墓葬,已经达到墓群的认定条件。这次调查发现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多走、多看、多想,是做好田野调查的基础。我们用脚步丈量历史的厚度,用双手触摸文明的脉搏,为守护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相信在全体文物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更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将得到保护和传承。
(图文来源于“文物陕西”,侵删)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文物平安立场
文物平安投稿:wenwupingan@126.com
文物安全,社会参与,人人尽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