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明的秩序里,每个人一开始是感觉被奴役,后来是习惯这种奴役,再后来是捍卫这种奴役,最后变成了奴役本身。
![]()
前段时间,9岁伊朗女孩和一个比她大40多岁的男人圆房的事惊呆了很多人。
这种事情在伊朗并不稀奇,人家是明媒正娶,3年前,6岁的新娘就和近50岁的大叔结婚,但那时实在太小,如果生理允许,估计当时就圆房了。虽然伊朗法律规定,到了13岁才可以结婚,但只要女方父母不反对,多少岁结婚都可以。拖了3年,按照他们的理解,9岁就是大姑娘了,生理上可以,于是就有了夫妻之实。比禁酒令还合法合规。
在另一边,伊朗的中产,知识分子,有点见识的妇女,主张女性权利,丢掉面纱和头巾,前两年闹得很大。有个女人头巾没戴好,被道德警察打死了。举国抗议,上街被抓也抗议,女诗人写诗抗议被鞭刑,连世界杯的球员都不唱国歌。你以为伊朗快翻天了。但其实稳得很,那里的文明土壤坚硬到滴水不漏。
反讽的是几十年前,巴列维王朝创始人,老巴列维那会儿,他看重的是伊朗受现代教育最多、最开化的一部分人,他这个皇帝是拿破仑式的,炮口指向守旧。
都说世俗化好,女性穿衣自由好,但是老巴列维当年的实践,女性就是自己非要裹起来,好言劝说,没几个人听。这也不难理解,习惯了。1911年汉人剪辫子还有很多哭号的跟杀猪一样呢。老巴列维的办法很简单粗暴,派陆军士兵上街,看到裹成粽子的女人,上去当场扒光了,让她们哭着跑回家。移风易俗,是这么做到的,一代人之内就见效了,城里没人裹了。
![]()
人性就是这样,习惯带来舒适区,舒适区产生安全感。哪怕是锁链,戴久了就习惯了,你让他脱下来反而面临未知的恐惧。
除了城市,巴列维父子对待伊朗农村也搞现代化,由官方定价,地主拥有超过规定面积的耕地,一律收购,真给钱的那种收购,不诉苦不批·斗。然后把这些耕地按照收购价七折,卖给原来耕种土地的佃农,分25年还清,年息2%。
小巴列维亲政以后,又大搞三下乡运动。下乡扫盲,下乡行医,下乡修路通水电。凡是有中学文化的人,被军队征召入伍,可以不去,用下乡当老师替代服兵役。凡是城里的医学生,必须去农村服务一段时间,才能拿到医师执照。
小巴列维卖石油的钱,拿去给农村通电,打井,修路架桥。石油美元没有拿去海外养真主党哈马斯胡塞。
这在我们看来,大好人啊!但在伊斯兰叙事里,属于堕落,丢掉了理想信念。
所以巴列维是坏人,是反派。
巴列维王朝的基本盘,就是伊朗百年洋务运动,伊朗现代人。也就是所谓的自由派。他们或许反对巴列维国王本人,或许反对巴列维王朝的白色恐怖,但他们并不反对巴列维王朝的洋务自强,他们只是认为巴列维还不够洋务,还不够自强。即便如此这些人,仍然是巴列维王朝的基本盘。
巴列维王朝时,伊朗经济以10%以上速度增长。急速现代化的副作用就是贫富差距急剧扩大。我们这代人都亲身经历过的。
经济增长的另一面是风俗的改变。城里姑娘都露头露脸,lv爱马仕。伊朗农村女性一看,城里人咋都这样,好看,舒服,她们也往城里跑。到了巴列维时代后期,伊朗农村光棍已经是个严重问题。经济发展伴随的城市化,让城里环境宽松,生活好。不仅穿衣自由,还女性能读书能工作,城里男人清爽帅气,还是嫁给城里人好。大批伊朗农村女性进城,再也不回村了。留在村里的男人娶不上媳妇,怨恨世道。
这些人,是霍梅尼的基本盘。
霍梅尼上台,又用棍子恢复了以前的穿衣,和当年用棍子强迫妇女脱衣一样。
![]()
类似的困境,每个社会在现代化过程中都会经历,后发国家里,朴正熙、皮诺切特,冲过去了。小巴列维没冲过去。
朴正熙的韩国、皮诺切特的智利,他们的天然正义就是搞好人们的生活。用棍子铁血强制,能搞好,哪怕本人后来被清算,但人们得到甜头就不容易走回头路。但小巴列维的伊朗则是完全不同的土壤,搞好生活不算什么,在地上去奋斗安拉的世界才是天然正义。如果忘了这个天然正义,生活搞得再好也是堕落。圣斗士,神棍在每个纯正穆斯林国家里,是蚊子的吸血管,无法摆脱的危险器官。当圣斗士,神棍遇到农村里的光棍,城市里的失败者,无产者,那么天然正义就如同干柴遇到烈火。
小巴列维束手无策。他知道光明在哪里,道路在哪里,但他的基本盘无法胜过文明的宿命。
霍梅尼推翻巴列维后,几个月就把这些当初反对巴列维的左派捕杀殆尽。跳吗?脑袋没了,就安静了。他的主义天然正义。
霍梅尼是理想主义者,他要按照理想的,经上的,教义治国。男人们被镇压以后,可以按照教义镇压家里的女人。女人不能乱跑,农村的嫁给农村的,城里的交给城里的。只要父母同意,9岁就可以圆房。这样他的基本盘,那些光棍们就开心了,衷心拥护。
![]()
女人是牺牲品吗?未必!或者怎么定义牺牲品?
比如,在传统中国,最捍卫夫为妻纲,三纲五常的往往是女人。最见不得风流荡妇的,也是女人。
因为遵守三从四德是好女人们的墓志铭,是她们的人生意义,是她们奋斗一生的牌坊。如果遇到哪个女人不遵守三从四德,整天吃香喝辣,风流快活,还不受惩罚,那好女人就太亏了,必须把这些坏女人踏上一万只脚,永世不得翻身,才对得起自己忍受丈夫打骂,终生守贞所付出的幸福代价。不仅是中国,想想《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女主角被村妇们群殴的场面,人性皆如此。
最捍卫印度种姓制的也是低种姓人群,因为他们在这种枷锁里得到了秩序,和属于自己的优越感。
小儿子浪子回头就得到父亲更多的关爱,遵守规矩的大儿子也很气愤。几千年来无新事。
只不过,其他文明里的大儿子以搞好生活为道德正确,伊朗那种文明里,大儿子以地上天国为道德正确,这是他们治乱循环的根源。
但在文明的秩序里,每个人一开始是感觉被奴役,后来是习惯这种奴役,再后来是捍卫这种奴役,最后变成了奴役本身。
欢迎转发本文给你关心的他/她
传递真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