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诺贝尔奖认证细胞自噬!饿12小时细胞开始自我修复,能延寿30%?

0
分享至

你敢相信吗?细胞居然会"吃掉自己",而且这个听起来很可怕的过程,竟然是延长寿命的秘密武器!

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奖得主大隅良典用实验证明了这个神奇现象,叫做"自噬"。

更让人惊讶的是,动物实验显示,适度饥饿能让老鼠寿命延长30%以上。

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也能通过"饿一饿"来多活几十年?



细胞版"断舍离",比你想象的更神奇

说到自噬,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细胞疯了吗,怎么吃自己?"

其实恰恰相反,这是细胞最聪明的一种生存策略。

想象一下你家里堆满了各种旧家具、破电器,如果不定期清理,家里很快就会变成垃圾场。

细胞也是一样的道理,时间长了会积累很多"垃圾"——老化的蛋白质、受损的细胞器、各种代谢废物。

自噬就像是细胞里的"收破烂大叔",专门负责把这些没用的东西收集起来,分解成有用的原料,再重新利用。



这个过程不是胡乱进行的,而是有严格的"质检标准"。

细胞会先给要处理的"垃圾"贴上特殊的标签,然后用一个叫做"自噬体"的"垃圾袋"把它们包起来,最后送到细胞里的"垃圾处理厂"——溶酶体里分解掉。

最有意思的是,这个过程还能"变废为宝"。

分解出来的氨基酸、脂肪酸等原料,可以重新用来合成新的蛋白质和其他重要分子。

这就像是把旧衣服拆了重新织成新衣服一样,既环保又经济。

难怪科学家们说,自噬是细胞的"回收利用系统"。



饥饿是开关,12小时就能启动奇迹

那么什么时候细胞会启动这套"清洁系统"呢?答案就是饥饿的时候。

平时我们吃得饱饱的,细胞里营养充足,自噬系统就像是"待机状态",不怎么工作。

但一旦进入饥饿状态,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研究发现,当我们禁食12-24小时后,体内的自噬活动会明显增强。

这时候细胞就像是接到了"紧急动员令",开始大规模清理内部垃圾。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在缺乏外来营养的情况下,细胞必须"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把内部的资源重新整合利用。



这种机制其实很符合进化论的逻辑。我们的祖先经常面临食物短缺的情况,那些能够在饥饿时有效回收利用细胞资源的个体,显然更容易生存下来。

所以自噬能力强的基因被保留了下来,成为了人类的"生存密码"。

有趣的是,现代生活中我们很少体验真正的饥饿,反而经常处于"营养过剩"的状态。

这种情况下,自噬系统长期处于"休眠"状态,细胞垃圾得不到及时清理,久而久之就会影响细胞功能,甚至导致各种疾病。

延寿30%不是神话,动物实验数据惊人

要说自噬和长寿的关系,最靠谱的还得是实验数据。



科学家拿小鼠做了长期的间歇性禁食实验,结果让人没想到:那些定期饿肚子的小鼠,寿命比正常喂食的长了30%多,得病的概率也少了很多。

更让人兴奋的是,这些"饿肚子"的小鼠不仅活得更久,而且活得更健康。

它们的认知能力保持得更好,肌肉萎缩程度更轻,免疫系统也更强大。

这说明自噬不仅能延长寿命,还能提高生命质量,让我们活得更有尊严。

在人类研究方面,虽然还没有长期的纵向追踪数据,但短期研究已经显示了积极的信号。



比如有研究发现,坚持间歇性禁食的人群,在心血管健康、血糖控制、炎症指标等方面都有明显改善。

这些都是与长寿密切相关的健康指标。

间歇性禁食,现代人的"养生密码"

说到具体怎么"饿一饿",最流行的方法就是间歇性禁食。

这可不是让你饿到发晕,而是有讲究的吃法。

最常见的是“16+8”吃法:每天16小时不吃东西,只在8小时内正常吃饭。

比如说,你可以选择上午10点到晚上6点这8个小时吃饭,其他时间只喝水、茶或者黑咖啡。



这么吃既能让身体启动自我修复,又不会缺营养。

不少人试了几周发现,体重轻了,精神头也足了。

要是每天饿16小时太难,还能试试“5+2”吃法:一周5天正常吃饭,挑2天少吃点(大概只吃平时四分之一的量),更容易坚持。

不过,不是谁都能这么吃。孕妇、哺乳期妈妈、孩子,还有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千万别随便试。就算身体好,也别一下子饿太久,先从每天只吃12小时过渡,慢慢加到16小时。

中国人的饮食智慧,古已有之的养生之道



有趣的是,间歇性禁食这种"新潮"的养生方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早有体现。

古人常说"饭吃八分饱",这其实就是一种温和的食物限制。还有"过午不食"的说法,虽然对现代人来说可能太严格,但其背后的理念是相通的。

中医理论中也有类似的观点。

《黄帝内经》就提到"饮食有节",认为适度的饥饿有助于调节脾胃功能。

现代科学证明,这种古老的智慧确实有其道理。

适当饿一饿不光能让身体启动自我修复,还能让血糖更稳定,减少身体发炎。



现在咱们生活条件好了,可“三高”问题越来越多。

数据显示,中国成年人里10个人就有1个多糖尿病,超四分之一有高血压,大多跟吃太多、动太少有关。

而间歇性禁食这种简单好操作的方法,对预防和改善这些慢性病挺有用的。

科学饥饿有讲究,过犹不及要当心

虽然适度饥饿好处多多,但凡事都要有个度。

有些人听说饥饿能延寿,就开始极端节食,这就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长期严重的营养不良会导致免疫力下降、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等问题,反而会缩短寿命。



而且自噬也不是越多越好。在某些情况下,过度的自噬反而可能有害。

比如在心肌缺血时,过度的自噬可能会加重心肌细胞的死亡。

这就像是房子着火了,你还在那里拆墙,显然不合适。

所以科学家们强调,激活自噬要适度、要有节制。

目前比较安全的做法是采用温和的间歇性禁食,而不是极端的长期禁食。

而且在开始任何禁食计划之前,最好先咨询医生的意见,特别是有基础疾病的人。

未来展望,自噬研究方兴未艾

自噬研究虽然已经获得了诺贝尔奖的认可,但这个领域的探索才刚刚开始。



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如何通过药物来精确调节自噬活动,这样就可以在不需要禁食的情况下获得类似的健康益处。

目前已经发现了一些能够激活自噬的化合物,比如雷帕霉素、二甲双胍等。

这些药物原本用于治疗其他疾病,但意外发现它们也有激活自噬的作用。

未来可能会开发出专门用于调节自噬的药物,让更多人受益。

基因治疗也是一个有前景的方向。通过调节与自噬相关的基因表达,可能能够更精确地控制自噬活动。

当然,这些技术还在研发阶段,距离临床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根据最新的研究数据,全球约有2.1亿人正在尝试某种形式的间歇性禁食。

在中国,这个数字也在快速增长,特别是在一线城市的白领群体中。

2024年发表在《细胞》杂志上的一项大规模研究显示,坚持间歇性禁食的人群,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13%,2型糖尿病风险降低18%,某些癌症风险降低16%。

这些数据虽然还需要更长期的验证,但"饿一饿能延寿"未来或许会有越来越多的科学依据。



当然,我们不能把间歇性禁食当作万能药,健康长寿还需要综合的生活方式管理,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和良好的心态。

但至少现在我们知道,偶尔让肚子饿一饿,不仅不是坏事,反而可能是给身体的礼物。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起底索要千万逼死前夫获刑12年的翟欣欣:曾是大学“院花”、北交大硕士,两次闪婚闪离

起底索要千万逼死前夫获刑12年的翟欣欣:曾是大学“院花”、北交大硕士,两次闪婚闪离

极目新闻
2025-09-19 13:53:49
收评:三大指数集体收跌 两市成交额缩量超8000亿

收评:三大指数集体收跌 两市成交额缩量超8000亿

财联社
2025-09-19 15:03:11
反转!氢氟酸夺命后续:家属撒谎事发非散步,更多内幕曝光

反转!氢氟酸夺命后续:家属撒谎事发非散步,更多内幕曝光

以茶带书
2025-09-19 13:02:43
主观恶性极深,黄某、陈某,核准死刑!

主观恶性极深,黄某、陈某,核准死刑!

鲁中晨报
2025-09-19 15:17:32
敢负责才敢承诺!荣威M7 DMH“五大件终身质保”让用户无忧

敢负责才敢承诺!荣威M7 DMH“五大件终身质保”让用户无忧

道哥说车
2025-09-19 10:19:09
凡有女大佐,必然是烂片,《731》也不例外

凡有女大佐,必然是烂片,《731》也不例外

熊太行
2025-09-19 12:21:02
产品力出挑 传祺GS8才是秋季自驾游好搭子

产品力出挑 传祺GS8才是秋季自驾游好搭子

车质网
2025-09-19 11:45:28
翟欣欣犯敲诈勒索罪一审获刑12年 苏享茂哥哥:8年来总算有了结果,我们也累了

翟欣欣犯敲诈勒索罪一审获刑12年 苏享茂哥哥:8年来总算有了结果,我们也累了

红星新闻
2025-09-19 13:53:13
女子提离婚7天后遭杀害,丈夫因“抑郁发作”被判死缓

女子提离婚7天后遭杀害,丈夫因“抑郁发作”被判死缓

中国新闻周刊
2025-09-19 15:17:47
邓超等演员失联被公示,最新回应!

邓超等演员失联被公示,最新回应!

大象新闻
2025-09-19 08:05:05
中国货轮将试航北方海路新路线,外交部:愿与各方共同推进北极航道开发利用

中国货轮将试航北方海路新路线,外交部:愿与各方共同推进北极航道开发利用

澎湃新闻
2025-09-19 15:22:29
这就是郎酒的特色,庄园的味道

这就是郎酒的特色,庄园的味道

华商韬略
2025-09-17 14:32:24
中央巡视组进驻后,三厅官被查

中央巡视组进驻后,三厅官被查

鲁中晨报
2025-09-19 15:29:49
国足主帅报名明日截止!卡纳瓦罗卡帕泽哈维尔报名,61岁乔迪有意

国足主帅报名明日截止!卡纳瓦罗卡帕泽哈维尔报名,61岁乔迪有意

直播吧
2025-09-19 10:42:43
27岁女子被男友接走,发生关系时两人起争执,惨遭男友抛尸河底

27岁女子被男友接走,发生关系时两人起争执,惨遭男友抛尸河底

丫头舫
2025-09-18 22:24:53
北京大学副校长明明是副厅级,何时成了中管干部?原来真的搞错了

北京大学副校长明明是副厅级,何时成了中管干部?原来真的搞错了

鬼菜生活
2025-09-19 10:41:20
导盲犬爬泰山被打后:狗狗暂停使用,主人账号被扒,更多劣迹曝光

导盲犬爬泰山被打后:狗狗暂停使用,主人账号被扒,更多劣迹曝光

青梅侃史啊
2025-09-18 21:14:08
颠覆认知!美国最新突破性研究发现:菊粉竟能干掉脂肪肝!

颠覆认知!美国最新突破性研究发现:菊粉竟能干掉脂肪肝!

徐德文科学频道
2025-09-18 15:50:42
小米宣布:召回116887辆SU7!股价直线下跌

小米宣布:召回116887辆SU7!股价直线下跌

中国基金报
2025-09-19 10:18:23
在技术无人区开路,OPPO的指南针是“人”

在技术无人区开路,OPPO的指南针是“人”

一点财经
2025-09-19 12:42:44
2025-09-19 15:55:00
百科密码 incentive-icons
百科密码
专注趣味科普人文百科。
2403文章数 546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直击iPhone 17开售:消费者偏爱银色橙色

头条要闻

中美元首被传今天将通话 外交部回应

头条要闻

中美元首被传今天将通话 外交部回应

体育要闻

不会短跑的牙买加人,集体跳槽土耳其

娱乐要闻

关晓彤生日 仅闫妮和化妆师撑场祝福?

财经要闻

"矿霸"填埋万吨危废 当地政府成立调查组

汽车要闻

对话周光:一个技术理想主义者的“蜕变”

态度原创

艺术
手机
本地
公开课
军事航空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手机要闻

三星Project Moohan XR头显疑似推迟发布

本地新闻

云游中国|谁懂!在天下第一关拍到史诗感大片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卫星图像显示以军坦克集结加沙城周围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