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农家子弟到革命军人
1910年11月26日陈伯钧出生在四川达县(现在叫达川区)的一个穷苦农民家庭。那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他从小就跟着父母干农活,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13岁那年,他考上了万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总算有了点读书的机会。在学校里,他接触到了进步思想,还参加了学生运动,结果因为太激进被学校开除了。这事儿对他打击不小,但也让他下定决心要干点大事。
1927年,陈伯钧考进了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也就是黄埔军校第六期。这一年,他才17岁,已经开始接受正规的军事训练了。同年5月,他参加了平定夏斗寅叛乱的战斗,表现得很出色,也是在这时候,他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从此,他的人生就跟革命事业绑在了一起。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教导团当教官,负责训练新兵。他特别认真,教射击、队列,手把手地带,很快就得到了认可。
![]()
不过,那年头局势乱得很。8月,他本来要参加南昌起义,结果部队在半路上被张发奎缴械,他也被扣住了。幸好他脑子活,找机会逃了出来,辗转到了江西高安,加入了第20军独立团,干起了团部副官和新兵训练处主任的工作。
他在这儿干得挺起劲,新兵们都服他。没多久,秋收起义爆发,陈伯钧跟着毛泽东上了井冈山,担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三团三营六连一排的排长。
井冈山那地方条件苦,武器少得可怜,他弄到了一把旧手枪,还是个坏的,战友拿他开玩笑叫“半斤铁”。他不服输,硬是把枪拆了,用煤油擦干净修好,能用了。这股倔劲儿,后来成了他性格里的一大特点。
可惜,1928年的时候,他因为手枪走火误伤了战友吕赤,这事儿让他特别愧疚。部队处分他打手心二十下,还把他调去当了一团一连的副连长。毛泽东觉得他是个可造之材,没多追究,让他继续干。
结果没过多久,他在作战中被国民党抓了,在吉安监狱里受了不少罪,但他硬是咬牙挺住了。1929年5月,红军打回来把他救了出来,他又立刻投入战斗,担任红六军第一纵队参谋长,带着部队打了好几场硬仗。
![]()
接下来的几年,陈伯钧在红军里步步高升。他当过红二十军参谋长、红三军第七师师长、红十五军军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战斗。
1932年,因为支持毛泽东的军事路线,他被一些反对派领导撤了职,送到瑞金红军学校学习。他也没闲着,写了一篇《论运动防御》,讲怎么打机动战,思路很清晰。后来,他复出当了红五军团参谋长、第十三师师长,还拿到了二等红星奖章。
1934年长征开始,他带着部队负责殿后,挡追兵,护主力,累得跟铁人似的,战友们都叫他“铁屁股”。1935年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他被调到红四方面军当红九军参谋长。
途中因反对张国焘的分裂行为被排挤,他后来去了红军大学当教员。1936年,他又被调到红六军团当军团长,跟王震搭档,带着队伍迎接新的考验。
![]()
抗日战争的波折
1937年,抗日战争打响,红军改编成八路军,陈伯钧被任命为120师359旅旅长。这支部队是红六军团和红三十二军合编的,副旅长王震在部队里根基深,陈伯钧作为新来的旅长,想整顿队伍、提升战斗力,压力不小。
陈伯钧一上任就忙着抓纪律、搞训练,想把359旅打造成一支铁军。那年9月,他带着718团留守陕北,负责东地区留守处的工作,其他部队则由王震带去前线打日军。
10月,他去延安开会,递给毛泽东一张印着“国民革命军少将旅长”的名片。当时很多人对国军的番号有抵触,觉得这不是革命军的身份,陈伯钧这么干被一些人看不惯,觉得他有点“认国军头衔”的意思。
![]()
更麻烦的事还在后面。那时候天冷了,他急着给部队弄冬装,派旅部会计袁某去八路军总部领军费。袁某在总部院子里想搭辆军车去延安,结果司机不给面子,俩人吵了起来。
陈伯钧听说后赶过去,问司机为啥不帮忙,司机态度不好,他一急就给了司机一耳光,还说:“同志之间不互助,还算啥革命军人?”这巴掌打下去,事儿闹大了。
当时党中央正在严抓纪律作风,他这一下被定性为违反纪律,影响不好,很快就传到了上面。没多久,陈伯钧被叫去总部挨批。毛泽东觉得他脾气太急,得好好磨磨性子,就把他送到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10月底,他进了中央党校学了四个月,359旅旅长的位子先由王震代理,后来王震正式接手。他这一走,前线的仗没打成,心里肯定不是滋味。
![]()
到了抗大,陈伯钧沉下心来反思自己。他知道自己脾气急,容易冲动,这回算是吃了教训。1938年6月,他当上了抗大总校训练部部长,负责安排课程和管理学员。
他讲战略学特别带劲,一讲就是好几个小时,嗓子哑了还在讲,学员们都挺佩服他。毛泽东有一次亲自讲课,后来忙不过来,就让他代课,可见对他有多信任。
1938年底,他被调去抗大二分校当校长,带着学校到敌后办学,还参加了1939年的陈庄战斗。1940年,他回延安,在总政治部和八路军军政学院干了一段时间,写了一本《八路军简史》,把八路军的战绩整理得清清楚楚。
1941年11月,他当上军事学院副教育长,1942年5月又去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当副司令,1943年1月担任385旅副旅长,跟着张宗逊干了不少实事。
![]()
解放战争浴血奋战,新中国后展现担当
解放战争一打响,陈伯钧被派到东北,先当东北军政大学教育长,后来又干了合江军区司令员。1948年辽沈战役,他当了东北野战军第一前方指挥所副司令员,帮着指挥部队打锦州外围,把敌人的据点一个个拔掉,为解放东北立了大功。
1949年,他升任第四野战军12兵团第一副司令员兼45军军长,带着部队参加平津战役,协助解放天津。10月,他又带队打衡宝战役,跟白崇禧的第七军硬拼了两天两夜,把敌军部砸了个稀巴烂,解放了衡阳。后来,他又参加了广西战役,把白崇禧的部队彻底收拾了。
![]()
新中国成立后,陈伯钧没闲着,先是带队在湘西、湘南剿匪,把地方治安弄得稳稳当当。后来,他干过湖南军区副司令员、军事学院副院长、代院长,帮着军队搞现代化建设。1955年,他被授予上将军衔,成了新中国军队的高层人物。
1974年2月6日,陈伯钧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64岁。他这一辈子,从一个穷小子走到开国上将,经历了太多风雨,但始终没忘初心。
![]()
陈伯钧身上有股韧劲儿,不管是修那把坏手枪,还是长征时当“铁屁股”,还是后来带兵打硬仗,都能看出他不服输的性格。
他也有缺点,脾气急、性子直,但这些毛病他都慢慢改了,尤其是在抗大学习那段时间,他学会了沉下来反思自己。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