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官网发布的《国务院关于2024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披露,山西临汾蒲县疾控中心一职工的人事档案有14处涂改,“1岁工作、22岁退休”仍层层过审后“退休”。一边领取养老金累计69万元,一边又在新单位工作取酬。
据央广网报道,蒲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工作人员回应称,经核查该事件属实,当地已启动调查程序,蒲县疾控中心、人社、审计、纪委等多部门正联合行动,“按照相关的程序依法依规依纪处理”。
审计署还发现,414.08亿元的养老保险基金被挤占挪用或骗取套取。25省的2.83万名职工通过提供虚假病历或篡改档案提前退休等方式,违规领取养老待遇5.19亿元。
“法度law”首款周边产品已上架,专为律师、粉丝朋友定制,长按右下角二维码下单
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要说人跟人的差距,有时候比人跟狗的差距还大。
有的人22岁本科毕业,一两年找不到工作,有人22岁已经领退休金了。
山西最近出了一个神人,1岁工作、22岁退休,一边领了69万养老金,一边又在新单位取酬。
要不是审计署网站发布的《审计工作报告》披露了这起案例,我还真不敢相信。
报告说,山西蒲县疾控中心有一个职工,人事档案有14处涂改,“1岁工作、22岁退休”,“退休”后,一边领取养老金累计69万元,一边又在新单位工作取酬。
这简直是励志的模范!我看很多评论,说这是谁家的公子,哪路的神仙?谁审批的,谁安置的?应该调查清楚,给公众一个交代。
交代会有的,但交代多少不知道。疾控中心这种地方,不显山不露水,没那么多人盯着,低调奢华有内涵。安排个人吃空饷,是比较稳妥的地方。
今天,我们来分析一下背后违反了哪些规定和法律法规:
1. 诈骗罪(骗取社会保险待遇)
根据《刑法》第266条及相关司法解释,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金或者其他社会保障待遇的,属于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诈骗公私财物的行为。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特别巨大(50万元以上)的,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这个人领取养老金累计69万元,属于数额特别巨大。
同时,依据《社会保险法》第88条,以欺诈手段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除追回骗取的金额外,还可处骗取金额2至5倍的罚款(即138万至345万元)。
2. 伪造、变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罪
这个人篡改人事档案(如出生日期、工作经历等),涉及伪造或变造国家机关公文、档案材料。
根据《刑法》第280条,伪造、变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情节严重的,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 滥用职权罪或玩忽职守罪(涉及审批人员)
这个人的档案存在明显不合理之处(如1岁工作、22岁退休),但仍在层层审核中通过,说明相关审批人员存在严重失职或故意包庇行为。
若审批人员因疏忽未严格审核,可能构成玩忽职守罪;若存在故意放行或收受贿赂,则可能构成滥用职权罪或受贿罪。
情节严重的,可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4. 可能涉及的共犯问题
如果该职工与审批人员存在共谋(如行贿、利益输送),则审批人员可能构成诈骗罪共犯或受贿罪。
根据《刑法》第385条,受贿数额较大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5. 违反《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及党纪处分
涉事职工及审批人员若为公职人员,还将面临政务处分(如撤职、开除)及党纪处分(如开除党籍)。
总结一下,这个案子涉及诈骗罪、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罪等多项罪名,可能数罪并罚。同时,相关审批人员若存在渎职或腐败行为,也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会不会有人受到处罚?处罚当事人是肯定的,会挖多深,取决于有没有媒体报道。说实话,根据以往的经验,这种事儿,别看现在大家义愤填膺的,三五天过去,就没人关心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