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6日下午15:00,由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中共舟山市委宣传部、浙江海洋大学、舟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中国美术馆民间美术部、北京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院担任学术支持,浙江省文化会堂(浙江展览馆)、舟山市教育学院、舟山市美术家协会、舟山渔民画协会联合承办的“溯源与承流:舟山渔民画艺术1983-2024文献与作品展”在浙江省文化会堂(浙江展览馆)隆重开幕。
![]()
“溯源与承流:舟山渔民画艺术1983-2024”于2023年启动,是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地域性绘画研究项目、2024浙江省文化艺术发展基金资助项目、2024舟山市文艺精品创作扶持项目、舟山文化研究工程项目。自1983年定海县文化馆开办农民画创作培训班作为舟山渔民画的开端,时至今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舟山的渔民画已经走过了从初创到发展到成熟,至今天与时俱进、持续发展的光辉历程。
![]()
“对于广大美术家而言,乡土大地便是生命印迹,它构成一个实实在在、伸手可及的生活形态,这里的地理气候、地理形态与风俗、历史、文化、族群一起构建起一个具有被认可并适合于共同生活的约束和准则,每一个人、每一条河、每一棵树连同生养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构成一种有机的整体,这是一个不需要被求证的非对象化世界,这里的环境、风俗、乡民凝聚成一种共同体的形态和归宿,个人和族群都在这个共同体的世界里接受并思忖着历史共同的命运。”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王敏杰如是说。他还认为,“在一个总体的浙江美术发展框架之中,去提炼和研究各区域美术发展的多样性,正是为了呈现浙江美术的丰富性和创造力,浙江地域性绘画研究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正源于此。”
![]()
作为从一开始就旗帜鲜明地以全新的语言、题材、形式、内涵拥抱大海、拥抱生活、拥抱时代的舟山渔民画,是以表现地域性海洋文化生活为对象的现代艺术画种。对此,专家学者、中国美术馆民间美术部主任王雪峰表示:“今天,在舟山渔民画发展40年之际,浙江以地域性绘画的角度来回望与总结舟山渔民画的发展历程,富有前瞻性。舟山渔民画的成功经验既是舟山渔民画从业者探索之路的总结,也是浙江以及中国现代民间绘画发展的宝贵经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展览共展出舟山渔民画从1983-2024四个发展阶段的80件代表性优秀作品。这四个阶段分别是:第一时期1983(诞生),第二时期1984-1999(成熟),第三时期2000-2016(发展:产业化阶段),第四时期2017-2024(发展:乡村振兴阶段)。开幕期间,由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主持的座谈会同期举办,来自北京、浙江的学者、嘉宾就渔民画的发展展开讨论。同时,由天津杨柳青画社出版发行的同名文献集在展览推出,该文献集以“溯源承流”为主题完整呈现了舟山渔民画艺术四十余年的历史发展与创作实践,并将对今后舟山渔民画艺术的发展起到方向性的作用。
展览将展出至7月2日。
![]()
由天津杨柳青画社出版的同名文献集在展览推出
作品选登
第一阶段:1983(诞生)
![]()
戴君芬《绿岛》125×115cm 1983年
![]()
朱松祥《大网头》62×155cm 1983年
第二阶段:1984-1999(稳固、成熟)
![]()
董凯云《海姑娘》123×156cm 1987年
![]()
姜声慧《梳妆》 1988年
![]()
俞慧娣《摇橹歌》118×168cm 1987年
第三阶段:2000-2016(发展:产业化阶段)
![]()
梁银娣《海岛石屋》58×58cm 2002年
![]()
宋敏芳 《中国旗袍》65×70cm 2009年
![]()
徐重芳《渔家乐之二》114×66cm 2012年
第四阶段:2017-2024(发展:乡村振兴阶段)
![]()
包凤佴《海潮涌绿电生》112×123cm 2024年
![]()
王玲玲《休闲的午后》65×68cm 2025年
![]()
俞舟波《金色年华》180×182 2024年
![]()
郑红飞《渔之歌》200×200cm 2019年
![]()
朱国安《船坞》65×67cm 2020年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