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用AI作诗,会给诗坛带来挑战吗?

0
分享至



用AI技术进行诗歌创作,是不是诗坛面临的挑战?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陆彩荣表示,至少就目前而言,人工智能作诗系统虽能模仿格律,但缺乏生命体验的深度,不知道眼泪与情感是怎么有机联系的?不知道阳光与月亮怎么会让人昂扬与陶醉?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与AI的创作将长期和平共处、友好合作,共创未来。

陆彩荣曾任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副局长、光明日报社编委,高级编辑,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他深耕新闻出版与国际文化交流四十余载,参与策划并推动多项重大新闻出版与中外传播交流项目,出版有《中国观察》《中国风景》《激情跨越》《汉俳二十四节气》《汉俳遇上新时代》等图书。他在近期出版的诗集《我歌月徘徊》中,对AI作诗提出了看法。

他指出,诗言志,言为心声。中国诗歌历经数千年积淀,形成了独特的审美体系与精神品格,汇成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诗歌长河。中国诗歌传统首先是强调精神内核,反对无病呻吟。同时,中国诗歌在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中,创造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的独特的意象符号系统,形成了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格律形式的艺术自觉。诗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永远是诗歌的源泉,诗歌为人类生活增添了无限想象与美学的空间。在当今创作实践中,要培育能够将个体生命体验转化为诗性智慧的创造主体,使诗歌真正成为时代精神的审美表征。

陆彩荣说,当今社会,工作节奏快速、社会发展加速、技术拓展日新月异,作为生活在当下的文人如何捕捉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运用由传统中接受来的创作方式进行个性化的创作?既对接伟大的文学传统,又展现现代风华,在吟诵咏叹中完成诗情的转化,这是摆在诗词爱好者乃至文人志士面前的时代课题。

“江山留胜迹,吾辈复登临。大好的神州江山,美好的日月天地,亿万人民共同追求的中国梦,尤其是中华大地上日新月异的成长变化,为文学创作、尤其是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厚的素材,激发了无尽的灵感诗情。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同心共筑中国梦、奋力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新时代,目之所见、耳之所闻、脑之所想、心之所感,都能够以诗歌的形式呈现出来,不也是人生之一大幸事吗?”他说。

据介绍,诗集《我歌月徘徊》是作者在日常工作生活之余即兴写就的一些诗性文字。有对春夏秋冬的感悟,对人类文明的感叹,也有对创造性工作的赞美,更有对家国情怀的赞赏。由新星出版社出版。

原标题:《用AI作诗,会给诗坛带来挑战吗?》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图片编辑:曹立媛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樊江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上观新闻 incentive-icons
上观新闻
站上海,观天下
387054文章数 75784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