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火灾事故频发,引发社会各界尤其是光伏行业的广泛关注。光伏电站起火事故后果不堪设想,不仅会造成电站财产损失、发电收益受损,严重时还可能导致建筑物损坏、人员伤亡,如5月的上海声屏障,4月的惠州工业园、温州汽车电子企业,3月永康五金厂等事件,皆敲响了安全警钟。
尤其进入夏季,全国多地开启“炙烤”模式,高温天气下电站安全隐患急剧升高。多数地区迎来今年以来最强、最广范围的高温过程,重庆沙坪坝飙升至39.3°C,郑州39.1°C,山东聊城近日最高气温达40.6°C。
高温对组件有着诸多不利影响。一方面,温度过高会降低光伏组件中元器件的性能和寿命;电解电容在温度每升高10℃的情况下,预期寿命就会减小一半。光伏电池的核心构成是半导体硅电池,因此当温度提升至60摄氏度的时候,效率将从假设为20%降低至15%,发电能力大幅削弱。
另一方面,高温容易引发组件的老化及热斑效应。组件中的某些区域因为遮挡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组件性能的快速衰减及损坏。
并且,当热斑效应产生的温度超过极限,不仅会导致整个太阳电池组件报废,还极易引发火灾,造成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由此可见,在高温天气下,保障电站安全稳定运行刻不容缓。
立足业主需求,破市场同质化困局
上文可见,光伏电站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中,多个环节存在火灾风险,一旦发生火灾,不仅会造成设备的严重损坏、发电中断及效率衰减,还可能危及人员安全。
从设备安全、经济损失、政策要求等多方面来看,防起火是光伏电站保障稳定运行、规避风险的关键,是工商业分布式乃至所有光伏电站场景共同的核心诉求。一些业主非常期待能够有防止起火的光伏组件,从而降低由此产生的连锁反应。
防止起火的组件产品进入市场流通,对于降低安全事故、减少赔偿责任以及适应自投比例越来越高等都有利。
目前,湖北、海南、重庆、宁夏等多地区都已经发文限制工商业光伏上网电量,划定自用红线不低于50%,有的更是将该红线提升至80%。原因在于地方光伏消纳成为核心议题,自用比例的增加将促进对于高质量组件需求的进一步攀升。
此外,赔偿责任方面,如果有较好的、损坏率低的功能性组件产品在手,无论是业主还是租赁房,都会减少赔偿带来的麻烦。
那么,为什么业主更青睐并喜欢防起火的组件产品?
首先,起火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热斑引起的(占比35-40%)。热斑的诱发因素有遮挡、积灰。
太阳电池组件常安装在开阔、阳光充足处,长期使用难免会有飞鸟、尘土、落叶等遮挡物形成阴影,在高温天气下,遮挡部分温度升高,就会形成热斑。
基于工商业业主的核心诉求,隆基于2025年3月份发布了全球首款也是唯一一款“三防”光伏组件-防起火,防遮挡、防积灰。秉承着产品的高效化、场景化、差异化等原则,公司在不断打破供给的同质化竞争。
当前,光伏市场的同质化竞争现象极为显著。多数企业集中于常规技术路线,如曾经的PERC技术,大量企业涌入该赛道,导致产品性能和特点极为相似。
如今在N型技术上,也存在类似情况,技术趋同、功能单一等,促进了更为灼热的价格战,这样会进一步加剧产品研发的迟缓。
此外,中小企业多存在模仿式创新,从同一供应商采购设备,仅简单调整参数便推向市场,产品同质化的现象愈演愈烈,整个市场都陷入了非常低水平、重复性的竞争循环中。
隆基“三防”组件的推出,打破了光伏市场同质化竞争的僵局,也标志着光伏组件从单纯追求效率向功能性集成的重要转型。
隆基的“三防”光伏组件,有哪些具体核心的卖点呢?
防起火设计,基于HPBC2.0独有旁路二极管结构,将局部遮挡下的温度控制在80℃以下,较TOPCon组件的180℃高温风险大幅降低,从根本上切断热斑效引发火灾的隐患。
除了克服起火的可能性之外,隆基也关注到了组件的遮挡问题。
分布式光伏电站普遍存在严重的遮挡问题,约95%的项目都会遇到此类情况。
常见的遮挡源包括电线杆、屋顶烟囱以及建筑女儿墙等结构物。安装规划阶段,遮挡物会显著减少可安装组件的有效面积;实际运行中,遮挡会直接导致发电效率下降,夏季若出现大面积遮挡,仅1-2周就会诱发热斑效应,不仅发电效率下降,还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防遮挡”能力,则依托HPBC 2.0的动态电流分流技术,当遭遇电线杆、女儿墙等阴影时,功率损失不足8%,较传统TOPCon组件降低70%,在复杂屋顶场景下可多铺设10%的组件面积,从而提升电站发电量。
而灰尘,也是影响光伏组件发电效率的常见难题,尤其在低角度安装的工商业屋顶,组件底部积灰严重。组件表面积灰会阻挡光线,降低发电效率,而且可能引发热斑效应,影响组件寿命。
因此,隆基组件的防积灰功能也应运而生。
实测数据显示当积灰带宽度达9厘米时,电站整体发电功率损失可达23%,而三防组件通过创新边框工艺,促进了雨水自清洁,发电量仍较常规组件提升2%以上,既减少了热斑风险,又降低了运维成本,同时兼顾了防积雪效果。
除此三大功能外,隆基在研发和技术上不断创新,还具备更多区别于行业的工艺、技术领先优势,如该组件运用的泰睿硅片厚度较主流产品增加10μm,破断力提升16%,配合全背面“一”字型焊接工艺,使电池片边缘应力减少48%,显著降低隐裂风险。搭载HPB2.0高效电池,正面无栅线;电池级弱导通机制,减少阴影遮挡影响,0BB无主栅技术进一步优化电流传输路径,传输距离缩短7%,使得电流传输路径得到优化,抗隐裂能力与发电效率实现双重提升。
从应用场景来看,从北纬12度到北纬40度各个维度之间,从零上40度到零下40度的区域范围内,都有广泛的成功应用,经受住了各类自然条件的严苛检验。无论是钢铁行业,还是煤炭行业,几乎各类工商业场景下,都有着非常成功的应用。80%以上的工商业场景都会面临以下情况,如化工、有色等高排放企业因悬浮颗粒物多,组件积灰问题突出;科研院校等封闭场景因清洗频次受限;阳光房、光伏车棚等功能性建筑,无屋顶或屋顶载荷较弱,难以承载人工清洗等。这些场景均适用Hi-MO X10 三防组件。
正因其独特的功能和卓越的性能,隆基凭借该组件进一步强化了“技术引领”的市场认知。在行业自律公约推动的背景下,该组件以实际性能表现树立了功能性组件的新标杆。哪怕比常规组件贵一毛钱,也使隆基在市场中脱颖而出,已然成为分布式市场的最优选。
长效收益:性能与价值双擎驱动
从产品性能来看,这款三防组件最高功率可达670W;最高转换效率:24.8%;拥有1%的首年衰减和0.35%的线性衰减;温度功率系数:-0.26%/℃;15年产品工艺质保,30年产品功率质保。
隆基Hi-MO X10三防组件较其他Topcon组件贵0.1元/W,每块组件贵85元,每年多发70度电。对业主来说,以综合电价4毛钱为例,每块板子每年多带来收入28元,3.04年即可回本。
以一万平方米屋顶为例,Hi-MO X10三防组件(670W)较TOPCon组件(630W)每年多发电18.9万度,收益增加11.3万元,30年全生命周期可增加收益约267万元 ,为客户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这种“短期微溢价+长期高回报”的模式,正在改变分布式市场的价格竞争逻辑,推动行业从“低价内卷”向“价值竞争”转型。
隆基“三防”组件开启光伏新时代
隆基三防组件对行业的影响将逐步深化。在分布式市场,工商业与户用光伏场景复杂,传统同质化产品难以满足多样化需求,隆基“三防”组件以其高适配性与可靠性,成为撬动市场增量的关键支点,加速光伏能源在终端场景的渗透。从行业竞争格局来看,该组件推动光伏产业从单纯的价格竞争转向技术价值竞争,促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聚焦差异化创新,引领行业进入技术驱动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随着“双碳”战略持续推进,以“三防”组件为代表的功能性产品,将成为加速能源转型、实现绿色发展的核心引擎,推动光伏行业迈向更高效、更安全、更智能的未来。
三防组件的技术创新为光伏行业指明了“高效+功能+智能”的迭代方向。在“双碳”目标驱动下,该组件对行业的影响将逐步深化。三防组件代表的功能性产品将成为撬动分布式市场增量的关键支点,引领行业进入技术价值驱动的新发展阶段。
能源一号独家,转载请联系后台,得到允许后使用。我们团队的核心成员来自第一财经重要管理层、在美大型上市公司市场公关重要管理层等,具有十年以上的全球顶尖财经媒体、工商管理业务资深经验。
Nengyuanyihao@126.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