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自由基聚合反应(FRRs)制备的水凝胶和弹性体普遍存在结构缺陷,如交联点分布不均和大量悬挂链末端。这些缺陷严重削弱了材料的机械性能。尽管已有研究通过引入牺牲结构提升韧性,但往往导致显著滞后效应,难以兼顾低滞后性与高韧性。如何从根本上消除网络缺陷,成为材料科学领域的长期挑战。
合肥工业大学从怀萍教授、秦海利副教授与南方科技大学俞书宏院士合作在《Advanced Materials》发表最新成果,提出“分子经济策略”,利用纳米交联剂(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和纳米引发剂(金纳米颗粒)同步消除悬挂链缺陷并构建双交联网络(硫金键与共价键)。所制备的单网络水凝胶断裂韧性高达78,500 J m⁻²,抗疲劳性达2480 J m⁻²,较传统材料提升13倍和55倍,同时保持超低滞后性(0.07)。该材料还具有水下自愈合、抗溶胀等特性,为水下柔性器件开发提供新平台。
结构-性能协同突破
研究团队通过对比三种水凝胶网络结构(图1a-c),揭示传统聚丙烯酰胺(CPAM)因分子交联剂导致交联点分散和悬挂链密集分布;而采用二氧化硅纳米颗粒交联的NCPAM虽改善空间均匀性,但悬挂链缺陷仍存留;创新设计的SAPAM水凝胶以纳米二氧化硅为交联剂、金纳米颗粒负载光引发剂形成纳米引发剂,成功将悬挂链通过硫金键(RS–Au)整合为有效交联点,实现空间与拓扑结构双重优化。
图1:结构设计革新。
力学性能测试验证了该设计的革命性突破:仅3.3克的SAPAM水凝胶可提起200克重物,而对照组材料断裂或严重变形;其拉伸率高达4100%,断裂强度达0.4 MPa,是NCPAM的8倍。更引人注目的是,悬挂链转化贡献了86%的韧性提升,使材料韧性峰值达11 MJ m⁻³,断裂韧性创78,500 J m⁻²纪录。切口敏感性测试中,即便切口比例达1/2,能量敏感因子kᵣ仍低于2,远优于工程塑料,凸显其卓越的缺陷容忍度。
图2:力学性能突破。
智能响应与稳定性
SAPAM水凝胶在400%应变下滞后仅0.07,打破材料学界长期存在的“韧性-滞后”权衡困局;其抗疲劳阈值达2480 J m⁻²,超过对照组55倍。金纳米颗粒赋予材料独特的光热响应能力:两片水凝胶在水下接触后,经近红外光(808 nm)照射1分钟,界面快速愈合并恢复至2700%拉伸率,愈合效率达83%。
图3:低滞后与智能响应。
溶胀性能研究(图4a-f)进一步展现应用潜力:在95 wt.%超高含水率下,材料仍保持2000%拉伸性,超越水母等天然生物材料;溶胀后断裂韧性达1824 J m⁻²,为传统水凝胶10倍。紫外光谱证实其溶胀过程均匀对称,且水中浸泡1个月后机械性能无衰减,为水下长期应用奠定基础。
图4:溶胀稳定性。
总结与展望
该研究通过“缺陷消除+双交联”策略,攻克了自由基聚合材料的结构缺陷难题,创造了兼具超高韧性、低滞后及水下自修复的单网络水凝胶。其分子经济设计理念为开发高性能聚合物提供了新范式,尤其在深海软体机器人、可植入医疗器件等水下场景中展现广阔应用前景。团队强调,此架构调控方法有望拓展至其他弹性体体系,推动材料科学进入“零缺陷”新时代。
来源:高分子科学前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