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资料来源:《增一阿含经》
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内容来源于佛经记载与传统典籍,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言语,看似无形,却有着撼动山河的力量。
在佛门中,有一句话流传千年:"口能吐玫瑰,也能吐蒺藜。"
修行路上,多少人因一句话而悟道,又有多少人因一句话而堕落?
《增一阿含经》中记载,佛陀曾言:"夫人处世,斧在口中,所以斩身,由其恶言。"
那么,究竟哪些言语会成为修行路上的绊脚石?为何改正后仅仅五日便能感受到道行的提升?
这背后隐藏着怎样深刻的因果玄机?
![]()
话说唐代贞观年间,终南山上有一座小小的精舍,住着一位叫慧明的年轻僧人。慧明自幼出家,诵经礼佛十分精进,每日鸡鸣即起,直到夜深才歇。按理说,如此用功的修行者,应当很快就能有所成就才对。
可奇怪的是,慧明修行了整整七年,不但没有什么进境,反而常常心浮气躁,禅定时杂念纷飞,就连平日里诵经,也总是走神。更让他苦恼的是,近来竟然频频做恶梦,梦中总有各种可怖的景象,吓得他夜不能寐。
这一日,一位云游的老和尚路过终南山,在精舍中挂单。这位老和尚法号玄觉,看上去慈眉善目,举止间却有种说不出的威严。晚课后,玄觉尊者见慧明愁眉不展,便主动询问缘由。
慧明见老和尚气度不凡,便将自己的困惑和盘托出:"师父,弟子不明白,为何精进修行却不见进益,反而近来心境越发不宁?"
玄觉尊者微微一笑,说道:"明日你随我下山化缘,我自有分晓。"
第二天一早,师徒二人便下了山。路上,玄觉尊者一言不发,只是静静地走着,慧明也不敢多言。走了大约一个时辰,前方出现了一个小村庄。
进村不久,他们遇到了一个正在田里劳作的农夫。农夫见到两位师父,连忙放下手中的农具,双手合十礼拜。慧明上前说道:"施主,我们是云游僧人,想讨点斋饭。"
农夫满脸堆笑:"两位师父请稍等,我这就回家给您们准备。"
可就在农夫转身离去时,慧明却在玄觉尊者耳边小声嘀咕:"这农夫穿得这般破旧,家中恐怕也没什么好东西,看来今日要饿肚子了。"
玄觉尊者听了,眉头微蹙,却没有说话。
过了一会儿,农夫端着两碗热腾腾的白粥和几个粗粮饼子走了过来。虽然不是什么山珍海味,但看得出来,这已经是农夫家中最好的食物了。
慧明接过碗,心中却暗自不满,又对玄觉尊者说:"师父您看,果然如我所料,这样粗糙的饭食,怎么能填饱肚子?"
![]()
玄觉尊者这次终于开口了,声音虽然不大,但隐含着一丝威严:"慧明,你可知这位施主为了这两碗粥,昨夜熬到了什么时候?"
慧明一愣:"这...弟子不知。"
"昨夜他家中唯一的一袋米已经见底,为了今日有米下锅,他连夜去邻村借了半升米。而这几个饼子,是他妻子用家中仅剩的一点面粉做的,本来是准备给生病的孩子吃的。"玄觉尊者平静地说道。
听到这里,慧明的脸刷地红了。他连忙转身向农夫道歉,可农夫却摆摆手说:"师父言重了,能供养师父是我们的福分。"
用完斋饭,师徒二人继续前行。路上又遇到了一个卖菜的老妇人,她的菜篮里只剩下几根有些蔫了的青菜。老妇人见到两位师父,立即要将剩下的菜全部供养给他们。
慧明看着那些并不新鲜的蔬菜,心中又起了嫌弃之意,对玄觉尊者说:"师父,这些菜都有些老了,恐怕不太适合食用。"
玄觉尊者这次没有立即回应,而是接受了老妇人的供养,并为她念了一段经文祝福。
离开后,玄觉尊者对慧明说:"你可知刚才那位老施主为何只剩这几根菜?"
慧明摇头。
"她今日卖菜的收入本来可以买一斗米,够她吃三天。可她见我们是出家人,便将最好的菜都以极低的价格卖给了别人,自己留下这些准备供养我们。现在她回家后,恐怕要饿肚子了。"
慧明听了,心中又是一阵羞愧。
就这样,一路上慧明的种种言语都被玄觉尊者一一指出其中的问题。有时是对供养者的轻慢,有时是对其他修行人的议论,有时是对寺院规矩的抱怨。
到了傍晚,师徒二人回到精舍。玄觉尊者在禅堂中盘腿而坐,对慧明说:"今日所见所闻,你有何感悟?"
慧明跪在地上,惭愧地说:"师父,弟子今日才知道,原来自己一直在造口业而不自知。"
"不错。"玄觉尊者点头道,"你可知《法句经》中如何说口业?"
慧明回答:"弟子记得经中说:'心为法本,心尊心使,中心念恶,即言即行,罪苦自追,车轹于辙。'"
"你既然知道,为何还要犯?"玄觉尊者的声音变得严厉起来。
慧明低头不语。
玄觉尊者继续说道:"修行人的言语,看似微小,实则关乎道业成败。今日你所说的那些话,表面上只是随口而出,实际上却蕴含着极大的过患。"
"请师父开示。"慧明恭敬地说。
玄觉尊者缓缓开口:"第一,你对供养者起了轻慢心,这是忘恩负义;第二,你对他人的供养品评头论足,这是贪嗔痴的体现;第三,你常常抱怨寺院的清规,这是对佛法的不敬。这些看似平常的话语,实际上都在损耗你的福德,阻碍你的修行进步。"
慧明听得心惊肉跳:"那弟子该如何改正?"
![]()
玄觉尊者看着慧明真诚忏悔的样子,满意地点了点头。
他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小的竹简,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许多字。
"这是我多年修行总结出的'修行者言语禁忌录',共记录了修行路上最容易犯的三十六种口业。
每一种都会对道行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玄觉尊者说道,"更重要的是,我还记录了相应的改正方法。
若能严格按此修正,五日之内便能感受到明显的变化。"
慧明听了,眼中闪烁着急切的光芒:"师父,您能否传授给弟子?"
玄觉尊者微笑着摇摇头:"这其中的奥秘,岂是一时半刻能够说清的?
而且,有些禁忌若是说错了时机,反而会让人造更大的业。你可愿意静心听我细细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