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
四川省民政厅发布了
关于纳入第三批省级地名保护名录
拟定名单的公示
57个地名拟入选
包括千年古县、千年古镇
百年古镇、著名山川等
11个类别
公示时间为
2025年6月19日至2025年7月2日
![]()
其中都江堰市安澜索桥
拟入选古建筑和遗址遗迹名单
古建筑和遗址遗迹(15个)
合江亭(成都市锦江区)
永陵(成都市金牛区)
安澜索桥(都江堰市)
西秦会馆(自贡市自流井区)
拉鲊古渡(攀枝花市仁和区)
春秋祠(叙永县)
西林寺(内江市东兴区)
钟楼(内江市市中区)
犍为文庙(犍为县)
南充白塔(南充市高坪区)
大观楼(宜宾市翠屏区)
梭罗碥摩崖造像(渠县)
任市陶牌坊(开江县)
城坝遗址(渠县)
罗家坝遗址(宣汉县)
安澜索桥
Anlan Suspension Bridge
安澜索桥位于都江堰景区内,又名“安澜桥”“夫妻桥”“何公何母桥”,是名扬中外的古索桥。全长240多公尺,位于都江堰鱼嘴,飞架岷江南北,横跨内外两江。是古代四川西部与阿坝之间的商业要道,是藏、汉、羌族人民的联系纽带。
![]()
![]()
索桥,又名笮桥、绳桥、竹桥等。《华阳国志》有李冰“通笮”的记载。《水经注·江水》也说“渡江有笮桥”。这是古代人民为征服高山峡谷、急流险滩的阻隔,利用竹木资源创建的特殊结构桥。
![]()
![]()
![]()
安澜索桥古名珠浦桥、评事桥。唐代诗人杜甫《陪李七司马皂江上观造索桥》诗:“伐竹为桥结构同,褰裳不涉往来通”,可见都江堰区域有颇具规模的索桥,最迟应始于唐代。宋范成大的《吴船录》对“评事桥”有较详记载。明末,索桥毁于战火,两岸民众过江仅靠白沙、伏龙两渡,险而不便。清嘉庆八年(1803)邑人何先德倡议并筹募资金,呈报官府,重建索桥。桥成,两岸人民可安渡狂澜,故更名“安澜桥”。据说,其妻杨氏曾鼎力相助,故民间传为“夫妻桥”“情人桥”。
![]()
![]()
![]()
图①②索桥旧影,资料图片;
图③1909年,恩斯特·柏石曼(德)摄
安澜桥取材竹、木、卵石,建造结构精巧。过去,以石墩木排为桥桩,撑托桥身,以竹篾扭成缆绳,横架江面,上铺木板,两旁牵竹缆为桥栏,加“渔人晒网,染家晾帛",悬挂江心。两岸各建桥头堡,中建凉亭,飞檐画栋,古朴素雅。远远望去,安澜索桥犹如一道奇特的凌空高悬的雨后彩虹,十分壮观。1974年,兴建鱼嘴外江水闸时,经国务院批准,安澜桥下移100米重建,将竹索改为钢索,木石地构桥桩改为钢筋混凝土桥柱。南北两岸平房式桥头堡改为大屋顶双层桥头堡,中间的单层金刚亭改建为藻井排檐六角亭。桥身造型,保持原有风貌,更富民族气派,中外游客至此,无不啧啧称赞。
![]()
![]()
![]()
图①1911年,路得·那爱德(美国)摄;
图②1962年,培修索桥,资料图片
民国年间,由著名建筑师梁思成主持的营造学社一行经历长途跋涉后,抵达都江堰前往位于岷江上的安澜索桥。学社成员怀着敬畏与好奇,沿着蜿蜒的小道走向这座蜚声中外的古桥。安澜索桥以其竹索架桥的独特工艺和悠久的历史,成为了学社此行的重要考察地点之一。在桥面上走过,尽管感受到微微的晃动,但竹索的坚韧与轻盈完美结合,使得整座桥梁既具实用性又富有艺术性。梁思成与刘敦桢等学社成员详细考察了桥梁的设计与构造,他们对安澜索桥那种因地制宜、兼具美学与力学原理的桥梁工艺赞叹不已。
![]()
1939年进入营造学社镜头的安澜索桥 ©成都政协
![]()
安澜索桥结构图(1940年代) 梁思成绘
桥梁专家茅以升也在他《介绍五座古桥》一文中,向世界推出了都江堰的安澜索桥。他写道:这座桥,以竹为缆,以木为桩,都是就地取材。与都江堰的水利工程相似,用竹笼装石,筑成堤堰,用竹木绑成三脚架的“杩槎”,放在水边,堆上黏土,成为临时挡水坝,费省效宏,简单易行。足见历代劳动人民的巧思高艺。
![]()
![]()
![]()
图③据折耳兔
不负夏日好风光
快挑个时间
带上家人和朋友一起来看看
都江堰的安澜索桥吧
【听说 都在看】
赞一下再走呀~比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