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西部大省,又一个“超级工程”来了

0
分享至



不缺水的四川,也有缺水难题

当引汉济渭、引大济湟等北方地区调水项目越来越多,很多人没有想到,温润的成都平原也越来越“渴”。

四川被称作“千河之省”,但水资源分布时空不均。数据显示,四川盆地腹地生产总值约占全省80%,水资源量却仅占全省20%,预计到2030年后,成都平原经济区缺水问题将非常严峻。

《成都市“十四五”水务发展规划》数据显示,成都人均水资源量仅约600立方米,预测到2035年缺水12亿~16.7亿立方米。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成都平原经济区的命脉,但仅依靠岷江单一水源,已然显得不够。

经过数十年酝酿,引大济岷工程正式落地。近日,四川官宣,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引大济岷工程可研报告,标志着工程获批立项,即将迈入建设阶段。

这一工程从大渡河干流泸定水电站库区引水至成都平原,是“四川有史以来投资最大、引水线路最长的引水工程”,将惠及成都、德阳、眉山、资阳、绵阳、遂宁、内江、雅安共8市43县(市、区)、覆盖超3400万人口。


引大济岷工程引水线路示意图 图片来源:四川日报

双水源双通道的供水格局,寄托着破解成都平原缺水困境的期待。而将视野放宽至全国,过去一年来,一批论证多年的跨区域调水工程密集启动,又将如何进一步打开城市发展的想象空间?

01

一号工程

四川地势陡峭、起伏悬殊,许多大河从青藏高原发源,又流经四川盆地。省内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就有1368条,包括长江(金沙江)、黄河、岷江、沱江、大渡河等13大江河流域纵横交错,奔流向前。

这造就了四川“千河之省”的美誉,年均水资源总量位居全国第二。但四川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导致成都平原经济区供水矛盾突出。尤其是2022年和2023年四川多地遭遇严重夏旱,汛期(5—9月)无汛,引发全国关注。


图片来源:2024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从时间上看,四川每年5—10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0%,从空间上看,攀枝花、凉山、甘孜、阿坝和雅安5个市(州)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六成以上,但是全省超八成的耕地和经济总量都集中在盆地腹部区,水资源利用主要依靠大中型水利工程跨流域、跨区域调配。

不仅如此,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四川用水量持续攀升。2020年至2024年,四川总用水量分别为236.86亿立方米、244.29亿立方米、251.56亿立方米、252.50亿立方米、255.21亿立方米,短短五年间增长18.35亿立方米。

从这一角度看,都江堰水利工程就像成都平原经济区的一条命脉,年均引水100亿立方米,几乎相当于“岷江年均来水量的70%”。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四川省水利厅主要领导公开呼吁,加快建设引大济岷水利工程,预计到2030年成都常住人口将超过2330万人,而成都平原经济区八市常住人口将超过4600万人,“预测到2025年,成都平原经济区供水缺口约23亿立方米/年”。

成都市“十四五”水务发展规划也曾专门提及,对标城市发展能级,水资源保障能力亟待强化。“成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约600立方米,预测到2035年缺水12亿~16.7亿立方米,水资源发展战略与国土空间规划结合不够,缺乏骨干调蓄水利工程”。

这也构成了四川最大的用水瓶颈,制约着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自2021年起,四川持续高位推动“引大济岷”工程,将其列为全省“一号工程”全力推进。该工程不仅将重塑全川水网格局,更将以大渡河的丰沛水源,解成都平原经济区用水之“渴”。

02

重塑水网

实际上,早在上世纪50年代,在探讨成都平原未来可能面临的缺水问题时,有关专家就提出从川西北引水到盆地腹部区的设想;上世纪90年代,四川正式提出引大渡河补济岷江的方案;2022年,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印发《“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将其列为国家水网骨干工程,此后进度条不断加快。

如今,引大济岷工程可研报告获批,意味着这一超级工程即将真正进入建设期,成都平原经济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有望大大缓解。公开信息显示,引大济岷工程输水线路总长为260.9千米,由总干线、南干线和北干线组成,工程总工期96个月,估算总投资为575.19亿元。

四川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引大济岷工程建成后,将新增灌面179万亩,改善灌面591万亩,供水人口3413万人。成都平原将形成以岷江为主、大渡河补充的双水源双通道供水格局,对优化成渝地区水资源配置、强化水安全保障、支撑国家战略腹地建设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这也将进一步支撑四川重塑现代水网,向时间和空间“要水”。根据《四川省现代水网建设规划》,四川提出构建“六横六纵”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


图片来源:《四川省现代水网建设规划》

六横是都江堰、引大济岷、长征渠、向家坝、引雅济安、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六纵是武都、升钟、大桥、亭子口、罐子坝、川渝东北一体化水资源配置工程,力争到2030年骨干水网总体架构基本完成。

引大济岷工程就是其中重要“一横”,也是构建四川现代化水网体系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在四川水发设计公司副总经理刘长升看来,引大济岷工程将优化岷江水资源配置,提高大渡河-岷江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实现都江堰供水区水资源南北弹性调配、东西统筹互济的配置格局。

事实上,在引大济岷之外,四川还在大力推动长征渠引水、毗河供水二期、向家坝灌区二期、亭子口灌区二期、罐子坝水库及灌区、川渝东北一体化水资源配置、引雅济安等重大水网工程,推动水网功能协同融合。

今年7月,四川省水利厅在答复《加快长征渠建设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水资源安全》的提案时透露,已将该工程上报国家部委,积极争取纳入国家“十五五”规划。

与此同时,向家坝灌区二期工程已经纳入国家“两重”建设实施方案,目前正在开展可研阶段工作,将争取2026年开工建设。

这些重大工程的加快推进,也将进一步重塑四川现代水网,进一步筑牢区域发展的安全底线。

03

新的趋势

水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决定着经济社会发展空间。

作为西部经济大省,四川坚持把工业用水作为水资源管理“增长极”,推动“四水四定”(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率先在工业领域和产业园区刚性落地,水资源成为影响全省工业上马和产业园区规划建设的刚性因素。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0946735

这也是水资源配置影响区域发展的生动缩影。从全国来看,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尤其是黄河、松花江、辽河、海河等流域水资源锐减,全国平原县级行政区中有近三分之一存在地下水超采问题。

2018年“央视三农”披露的一组数据显示,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缺水,其中110座严重缺水。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关键制约,推动跨流域调水互济成为破解这一瓶颈的重要手段。

最为引人关注的是,东、中、西三线推进的南水北调工程。2014年12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相隔千里的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得以“握手”。截至目前,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向北方调水超830亿立方米,惠及沿线48座大中型城市1.95亿人。

今年初,2025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透露,2024年新开工国家水网重大工程41项,实施水利工程项目46967个,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3529亿元、同比增长12.8%。

其中还提及,“论证70年之久的新时代保护治理黄河标志性重大工程古贤水利枢纽开工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等一批重大工程加快建设,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全线通水”。

作为陕西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深远的水利民生工程,引汉济渭工程一期工程在2023年7月完工,成功实现先期通水,正式向西安供水。今年10月,引汉济渭二期工程北干线33.8公里隧洞全部贯通,为北干线今年底全线贯通打下基础。这一工程建成后,每年可从汉江调水15亿立方米至渭河流域,将大幅改善关中地区工业和生活用水情况,受益人口1400余万人。

与此同时,引江补汉工程、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滇中引水工程等重大工程建设进度也不断加快,力图解决雷州半岛、滇中等地的缺水问题。这些论证多年的水利项目密集上马的背后,一张纵横经纬的现代化水网逐步形成。一个新的趋势是,南水北调大动脉持续壮大的同时,越来越多像引大济岷、引汉济渭、滇中引水工程等各大区域型重大调水项目正加快疏通“毛细血管”,以协同互济的形式破解区域内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不久前,水利部部长李国英透露,截至2024年底,我国共建成水库9.5万座、大中型调水工程200项、大中型灌区6924处、堤防31.8万公里,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惠及人口最多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

“十四五”期间,我国水利建设完成投资预计超5.4万亿元,相当于“十三五”时期的1.6倍。尤其是大中型调水工程的撬动效应持续增强,不仅是区域内稳投资的重要抓手,也是打破水资源刚性约束,迎来城市能级、产业能级跃升的重要契机。

文字| 淡忠奎

*题图来源:摄图网_501174884 *城市进化论原创出品,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和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城市进化论 incentive-icons
城市进化论
城不知数知,数不知叔知。我是城叔,关注你的城。
1746文章数 89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