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气短,上楼喘,一张经典效方立竿见影!附日常茶饮方
胸闷气短是什么感受?
好像气喘不上来,气不够用,深深地呼吸胸口才舒服一点;平时呼吸费力,要是做一些运动或者干了活更严重;总有一种憋气的感觉,像有石头压着,不畅快,很闷……
此方是2021长三角健康峰会暨第二届中医药博览会上发布的“百首效方”之一。之所以命名为百首效方,是因为里面收录了江苏百位名中医的百首最拿手的经典效方。
每人贡献一首经验方,这些药方必须是经过长期实践确有疗效,又跟老百姓常见病、多发病扣的比较密切的方子。
江苏省中医院党委书记方祝元贡献的方子,就是养心舒脉方。
该方作为方书记的临床经验方,已应用于临床20余年,惠及无数心血病患者。
组成:党参12g,麦冬12g,五味子6g,生、炙黄芪各15g,玉竹12g,百合15g,莪术6g,牡丹皮6g,丹参15g。
养心舒脉方有益气养阴、活血舒脉的功效,特别适合冠心病、动脉硬化、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患者所最常见的胸闷胸痛、心慌气短等临床症状。治心之病,必须要注重心主血脉、心主神明。
此方用药注重调和气血、攻补兼施、寒热并调,故补而不腻、泻而不伤。方中党参、生炙黄芪健脾益气生津,皆为补气要药,同时生炙同用可防性温动火;麦冬、玉竹、百合滋阴生津、润肺宁心,养心之阴同时,与党参、黄芪、五味子相协,达到气阴双补之功效;丹参善于祛瘀生新,消肿止痛,养血安神;牡丹皮长于清热凉血,活血散瘀;莪术破气行血、消积止痛;三药合用,活血通络,痰瘀并治,清热凉血。
使用时,还要随证加减。比如,失眠而伴心情抑郁、夜眠梦多者,加酸枣仁、柏子仁,以安神助眠。胸闷胸痛反复加重者,加失笑散、姜黄,以活血止痛、行气解郁。瘀热相搏而见胸痛着而不移,且兼见烘热、烦热等热象,加红景天、绞股蓝,又可益气健脾。早搏,脉结代,心动悸不安者,加用生炙甘草、白芍,酸甘化阴,以安神定悸、益气养血,柔肝止痛。心神不安、惊悸、健忘,兼见食少便溏、小便不利、湿痹拘挛,加茯神、山药、薏苡仁。
附代茶饮:橘皮枳实生姜汤
【现代组成】橘皮12克,枳实2.5克,生姜6克
【用法】上药三味,以水500毫升,煮取200毫升,分二次温服。(来自360百科,方剂用量因人而异)
这个方子出自伟大的医圣张仲景,简单但是精妙,只可惜如今面临失传,希望大家能了解、传承、传播出去,别让千年流传的中医瑰宝被埋没。话不多说,咱们来聊聊这个简易方子,仅仅用了橘皮、枳实、生姜,为什么能改善胸闷气短呢?
橘皮枳实生姜汤
痹而气塞又何施,枳实辛香三两宜;橘用一斤姜减半,气开结散勿迟疑。
《金匮要略直解》里解释的很清楚了:“气塞短气,非辛温之药不足以行之,橘皮、枳实、生姜辛温,同为下气药也”;《中国医学大辞典》论述“重用橘皮、生姜之大辛大温者,散胸中之饮邪;积实之圆转苦辛者,泄胸中之闭塞”。通俗点讲,这三味药材都是行气药,所以可以治疗胸闷、气短,总感觉憋气的问题。
方剂解析:咱们首先看这个方子,用到了橘皮。橘皮是陈皮的“青壮年时期”,陈皮擅长理气,而橘皮侧重行气,能让气跑起来,主治胸中气塞,把胸中堵塞的气化开。值得称赞的是,橘皮尤其擅长通肝经、肺经、心经,三经既通,气顺了,畅通了,胸口憋闷的感觉也就没了。
其次用了枳实,它具有理气宽中以及行滞消胀的功效,能把胸口的痰阻瘀滞化除,生活中若是身体出现了胀满疼痛,胀气等等,都可以用枳实来帮助改善。
然后又用到生姜,生姜辛温,能升阳散寒湿,和胃止呕,化痰止咳。三者合用,胸中堵塞化开,胸中之气跑起来,胸中憋闷一扫而空,呼吸顺畅!
方子虽然很简单,但妙不可言,既可以打开胸中之气,横扫胸闷,还能振奋心阳,让你内外畅达。但同时需要注意,其中生姜和橘皮性温,且方子里都是行气药,容易伤阴,脾胃虚弱、气血亏虚、阴虚血少的人,必须在医师的指导下谨慎使用。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